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深圳分站 > 大图新闻

科创进阶,小“河套”孕育“大希望”

2023年10月30日 来源:南方+

[ ]

  深港双城故事再迎新篇章!

  近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中表示,政府于短期内公布《北部都会区行动纲领》,深度对接深圳和大湾区其他城市的规划。“北部都会区”规划会以“产业带动,基建先行”为主轴,成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大节点。

  据了解,香港“北部都会区”将分为四大区域,由东至西分别为深度对接深圳的沙头角、罗湖、河套、前海等四大区域。

   南方+ 潘欣宇 拍摄

  地处深港融合发展的最前沿,河套合作区再度迎来重大建设利好

  10月25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下称:《施政报告》),内文中多处内容涉及“深港合作”,尤其是提出要与深圳共同推进河套合作区深港两个园区的协同发展,在园区建设方面研究创新性的措施。

  经笔者梳理后发现,“河套”一词共计13次出现在该报告中,充分展现出河套合作区在香港未来发展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南方+ 潘欣宇 拍摄

  早在今年8月,中央公布《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为深圳园区建设定下了中远期发展目标。如今,随着《施政报告》的出炉,象征着香港参与河套合作区建设又迈出新的、实质性的一步。

  深港共建河套

  蓝图更清晰

  科技创新是深港合作的“最大公约数”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香港期待以创新科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深圳则希望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双方均对于构建“开放型协同创新共同体”提出了迫切需求。

   南方+ 潘欣宇 拍摄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唯一一个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重大平台,河套合作区近年来着力推动内地与香港规则机制的“软联通”,是深港协同打造的国际科技创新高地。

  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层面持续给予的政策助力,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率先驶上了建设的快车道。如今,园区内优质产业园区林立、创业孵化基地众多,实质推进和落地的高端科研机构项目超150个,另有23家科研机构和7个世界500强研发中心等,为深港两地的“最强大脑”们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舞台;

  另一方面,得益于深港两地优势产业具有的高度互补性,双方之间展现出了巨大的合作潜力。以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为例,5年来该工场已累计培育35家团队,其中港澳背景32家,产生知识产权416项,获得融资9.85亿元。

  从香港方面来看,河套合作区所在位置得天独厚,处于香港北部都会区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交汇点,这里也自然是香港对接大湾区城市规划的最佳发力点。

   南方+ 潘欣宇 拍摄

  基于此,《施政报告》提出,香港特区政府全力支持,并将和深圳市政府共同推进深港两个园区的协同发展,研究创新性的措施。

  具体而言,一是便利科研人员进出的安排,如预先登记、利用科技简化园区往来,包括研究以人面识别技术达到无感过关;二是便利河套合作区内跨境资金流动;三是便利为研究或试验而采集的数据和样本(包括临床生物样本)的交流;四是利用香港汇聚国际人才优势,带领参与河套合作区工作。五是推进前沿科技研究,加快实现中试转化,配合河套合作区的发展,例如对接深圳园区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中心,共同搭建生物医药公共研发服务平台等。

  此外,在今年的《施政报告》中,香港特区政府提出将在北部都会区建设“创新科技地带”,其区域覆盖新田科技城,包括河套区港深创科园在内,与深圳科创园区产生协同效应,作为香港创科发展的一大枢纽,表明深港双方全力共建河套合作区已成为高度共识。

  锚定前进方向

  举措更实在

  河套合作区是大湾区协同创新最佳试验场

  众所周知,大湾区建设重在规则衔接,难也在规则衔接。而在河套,其“一河两岸、一区两园”的独特属性,使得河套具备了探索规则“先行先试”的先天优势。同时,河套合作区仅3.89平方公里,包括面积3.02平方公里的深圳园区和面积0.87平方公里的香港园区,面积相对较小,因此风险相对可控。

   南方+ 潘欣宇 拍摄

  随着规则衔接不断畅通、政策礼包接踵而至,近年来,小小的河套迸发出强大的科研“吸引力”,优质科创企业、顶尖科研机构纷至沓来,形成从“零的突破”到“集聚发展”的良好局面。如今,在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平均每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38个高端科研项目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施政报告》的内容更深更广,涵盖诸多关于河套合作区未来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向,就如何推动深港两地融合发展提出了更实举措。

  一是注重强化深港双方在医疗领域的合作。

  医疗行业是香港传统优势领域,《施政报告》提到‍,未来要发展医疗创新枢纽,长远建立“第一层审批”药物注册机构。香港方面将于明年在河套合作区成立“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所”,为医药研发机构提供一站式临床试验支援平台,统筹香港公私营的临床试验资源,包括科研人员、配套服务、数据库、样本库、实验室等,并与深圳市政府商讨,让河套香港及深圳园区协同发展临床试验。

   南方+ 潘欣宇 拍摄

  二是提供充足的产业空间作为基础保障。

  在优质产业空间供给方面,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先行一步,通过“租、购、改、建”四策并用,“分批次、滚动式”整备供给一批优质科研、产业空间。而在此前不久的深圳市2023年第四季度新开工项目启动仪式上,总投资174亿元的4个重点项目将在河套集中开工建设,为园区新增134万平方米的优质产业空间。

  在今年的施政报告中,香港特区政府同样就如何规划“科创产业用地”提出了具体举措。即规划新田科技城未来约600公顷发展土地中,将其中一半用作创科用地,此外,《施政报告》还提出要确保跨境基建配套、土地审批、公私营合作等政策积极配合内地,产生更佳的协同效应。

  在河套澎湃的科技动能背后,凝结着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实践密码。我们有理由期待,随着《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的出台落地,河套合作区将加快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极点,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引擎作用。

  (统筹 崔璨 撰文 潘欣宇)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