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江门分站 > 最新动态

一座低调城市,默默把科研成果输向全国

2024年08月07日 来源:南方+

[ ]

  最近,科技界发生了两件事情,把人们的目光聚焦于一座低调城市。

  8月5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教授逝世。而在4年前,由李政道研究所承办的第13届江门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大会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300多位科学家参会,对推动和加强江门中微子研究的国际合作作出积极贡献。

  再上一周,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才,江门双碳实验室主任、教授徐明领衔的科研团队,在二氧化碳气肥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应用果蔬普遍增产30%左右,项目在全国创业大赛中斩获佳绩。

  很难想象,这两项重磅科技成果,竟然都出自一座低调的珠三角城市:江门

  科技,从来都是一场关乎人才、资金、产业的持久较量。城市的科技水平往往跟经济体量深刻绑定,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科技水平越高。

  但江门并不打算坐等,而是选择了主动出击,想利用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拉一把”城市经济。具有标志性的事件之一,是三年前江门提出了“六大工程”,其中“科技引领”被摆在了首位。

  时隔三年,江门确实闯出了不少名堂,向全国乃至全世界频频输出科研成果。

江门中微子实验室。

江门中微子实验室。

  深埋地下700米的中微子实验室,预计明年正式运行取数,有望在全球率先测得关键数据。当地人评价:“这可能是江门最接近诺贝尔奖的机会。”

  江门双碳实验室获批建设“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成为首个“双碳”领域的粤港联合实验室。目前仅实验室的二氧化碳气肥技术就已经孵化了两家创业公司,并在山东进行成果转化。

  “两中心一基地”研发出市域社会智慧治理管理平台,用20分钟便拿下了武汉的项目,并于1天内完成系统搭建,上线试运行。

  中国—太平洋岛国防灾减灾合作中心落地江门,五邑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院成立,开展太平洋岛国政策和灾害治理研究、防灾减灾教育培训、国际交流合作等相关工作。

  华南生物医药大动物模型研究院在江门五邑大学启用,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首个以多种大动物为研究手段、以转化医学为目的的国际研究中心诞生。

  这样的科技实力,放在万亿俱乐部强市中,都是少有的。为什么一座GDP刚破4000亿元的城市,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积累到如此丰富的科技家底?

  首先,江门的院士资源,可以说是广东的“天花板”。江门被称为“院士之乡”,因为这里孕育出了34位院士,名列广东第一。这些院士包括耳熟能详的陈垣、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涉及的学科领域包括人文社科、物理动力、生物化学、医药卫生等。

江门拥有我国第一条以两院院士命名的道路——院士路。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江门拥有我国第一条以两院院士命名的道路——院士路。 南方+ 杨兴乐 拍摄

  背靠强大的院士底蕴,江门每年都能邀请到不少院士深调研、开讲堂,给城市的科技发展把脉问诊,也成功链接了不少前沿资源。举两个例子,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培德去年出席江门冯如航空嘉年华开幕式并作主旨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今年给江门学生讲解遥感卫星的发展历史。

  其次,江门的侨乡属性,帮助对接了很多高端科研人才。比如,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是江门台山籍,由江门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合作共建的江门双碳实验室,有了更多情感上的联系。

  最后,是举全市产业之力,对接产学研用的眼光。江门的工业门类很齐全,不少重大科研平台的落地,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方便后续与产业合作、转化应用。

  例如,江门双碳实验室一揭牌,就配套建设了两个双碳产业园,签约了13个双碳产业合作项目。“两中心一基地”的建设,也背靠安全应急产业园。华南生物医药大动物模型研究院刚刚成立,也明确了要做后端产品开发。

  现在,中国对科技创新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这就要求后端的应用开发和成果转化,要与前端的基础研究,形成完整的、一体化的科技创新链条。

  江门正是抓住了这个风口,在过去三年频频引进了一批重大科研平台,让科技界对这座低调的城市刮目相看。可以期待的是,这些平台将陆续产出一些科技成果,对当地乃至大湾区的基础研究和成果应用产生积极影响,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到那时候,这座低调之城就真的藏不住了。

  (撰文 李霭莹)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