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7日 来源:南方日报
宏伟蓝图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
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防控疫情、保持稳定。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真言良策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
今年,“粤港澳大湾区”再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广东提出,要突出深化粤港澳合作,高水平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全国两会上,启动“加速键”的粤港澳大湾区,也吸引着代表委员们的目光。他们纷纷提出“金点子”,建议加快大湾区产业互补和软硬联通,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推动大湾区城市
形成互补互动产业链
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位置优越,与广大华侨华人联系紧密。全国人大代表,江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晓晖关注到,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逐步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在身份职业上向企业家、科学家、技术专家“三家”转变。吴晓晖建议,积极引导华侨华人参与大湾区建设,更好发挥华侨华人、归侨侨眷以及港澳居民的纽带作用;依托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打造面向港澳和华侨华人经济文化合作国家级平台。
“拥有资源要素的华侨华人,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具有天然优势。搭建国家级平台,有助于吸引他们回国发展。”吴晓晖说,大广海湾经济区具有大规模可连片开发的土地,发展空间广阔,交通区位优越、产业发展初具规模、能源保障充足、生活环境宜人等优势逐渐显现,同时,江门素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530多万江门籍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遍布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依托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设立改革创新试点,围绕规则衔接、创新创业、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开展涉侨涉外体制改革,将推动更多资源要素向珠江口西岸流动,促进大湾区产业有序转移,加速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在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副主席陈倩雯看来,粤港澳三地应进一步明确城市定位和产业政策,形成互补互动的产业链条。长期来看,应实现产业的动态调整,逐渐实现向高端制造业、高新科技产业、高端金融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在未来,应充分发挥大湾区数字经济优势、制造优势及开放优势,形成“数字+科研”“数字+制造”“数字+文化”“数字+金融”等新业态,加快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打造创新资源高度集聚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她建议,可以从减少通关时间、整合大湾区税制等方向入手,积极促进现有的医疗、教育等优势产业落户大湾区,加快推进大湾区基础设施连通,打造高级港口群、机场群和轨道交通网。
一条中英街,记录了深港双城互动发展的轨迹。全国政协委员、台盟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林娜认为,可通过探索中英街蝶变的转型路径,创新深港合作模式。她建议,在工作机制上加强深港两地沟通,就合作区建设愿景达成共识,明确未来合作方向及重点。优化香港交通运输基建,包括加快研究港铁北环线延至沙头角口岸、拓宽沙头角公路和鹿颈路;完善沙头角海上交通配套,以配合盐田区发展临港产业,以及滨海旅游基地的定位。同时,充分利用双方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联合研究形成“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深进深出、港进港出、团进团出”的跨境旅游管理制度,打造深港精品旅游品牌体系,进一步激发促进深港合作的经济活力。
加快大湾区资源要素
自由流动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广东提出,要携手港澳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最近香港和内地恢复通关以后,能明显感受到粤港澳大湾区的交流进一步加强。”全国政协委员、祈福集团副董事长孟丽红感慨。在她看来,党和国家的重视,将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三地融合发展。
在调研中,孟丽红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投资合作需要牢固的法律基础和规则衔接支撑,基于此,她将目光投向粤港澳的法治协同。“可通过立法程序,将涉及大湾区一体化建设的行政协议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促进三地规则有效衔接。同时,逐步取消准入限制条件,实施更加精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大幅缩减负面清单事项数量,加快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粤港澳三地深度融合。”
去年12月,“澳车北上”政策发布,澳门单牌车可以通过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入境广东。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珠海市副市长张晨认为,作为“澳车北上”政策落地的关联配套,相关职能部门应着眼提升通关效率,积极探索车辆和人员跨系统信息共享,推动通关车辆协同管理、高效监管。同时,完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省内停车场系统、市际省际卡口系统等公共服务配套的衔接,实现人车进得来、接得住、服务得好。
在此基础上,张晨认为,还要着力把“游客”发展为“回头客”,把更多港澳人才吸引到湾区,赋能高质量发展。她建议,完善涉港澳公共服务政策,探索无差别“市民待遇”,持续打造便利港澳居民的公务服务体系。同时,创新管理观念,完善对港澳居民特别是青年人才服务保障体系,破解职业技术资格互认等难题,灵活高效推动港澳人才便捷流动。
粤有新招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打出政策“组合拳” 引澳人澳企横琴逐梦
“澳门特色老店落地一次性奖30万元”“研发补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租金补贴最高70元/平方米·月”……
上月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关于支持澳资企业发展的扶持办法》(下称《扶持办法》)正式印发,这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首个专项惠澳政策,从租金补贴、装修补贴、品牌落地奖励、经营奖励、研发费补贴等多方面出发,对符合条件的澳资企业进行扶持,为澳资企业到合作区发展提供新契机。
“全面扩大政策覆盖范围,是本次惠澳政策的亮点之一。”合作区执行委员会副主任苏崑介绍,此前,横琴对澳资企业的租金补贴仅限于岛上几个特定园区,此次印发的《扶持办法》中,租金补贴可以满足不同产业企业对办公、商业环境的不同需求,进一步扩大受惠的澳资企业范围,鼓励更多样化的企业进驻合作区。
根据《扶持办法》,只要符合澳资企业认定条件并在合作区实质性运营,均可享受租金补贴、装修补贴等优惠。“办法不仅关注到了澳门中小企业,补贴内容也更广泛,为澳资企业在合作区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珠海横琴澳记海鲜有限公司代表梁家星说。
事实上,这已不是合作区首次打出政策牌。2月8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促进条例》公布,从立法层面引领和保障合作区建设,将有力支撑粤澳健全完善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2月23日,《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正式发布,被称为“横琴金融30条”的新政,首次提出构建资金电子围网系统、在合作区探索允许澳门元作为小额支付使用等创新政策,成为金融支持合作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强政策、优环境、兴产业。合作区自揭牌成立以来,已陆续出台了系列针对“四新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针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产业,我们出台了专项扶持政策,并针对澳资企业或澳门人才提供了更高的扶持和奖励。”合作区执行委员会副主任符永革透露,今年预计还将出台人才奖励政策和促进会展业、旅游业发展办法等更多产业相关政策,并在产业相关需求上及时更新政策要求或出台相应配套办法。未来,合作区也将竭力为澳企澳人打造一个公开公正、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除了专项产业政策,区域重大政策的高质量落地,也是合作区今年的重点任务。除已发布的合作区发展促进条例外,横琴今年还将全力推动总体发展规划、鼓励类产业目录、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等重大政策的落地落实,全面构建起推动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快打造大湾区建设新高地。
(记者 尚黎阳 黄锦辉 李霭莹 梁涵 余嘉敏 马瑞婕 吴晓娴)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