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江门分站 > 最新动态

新局·十评 | 江门:“中等生”如何跑好新赛道

2023年01月05日 来源:南方+

[ ]

  2022年12月初,江门统计局传出好消息:2022年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江门市GDP增速均保持全省第二。

  这是江门建市以来取得的最好排位。无论从经济体量,还是人口规模来看,江门都处于全省中游水平,是我国城市当中名副其实的“中等生”,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收获如此成绩殊为不易。

  在粤港澳大湾区,如果说广州、深圳等代表的“尖子生”是城市发展的“天际线”,那么以江门、中山、惠州等为代表的“中等生”,就是城市发展的“临界点”。

  “中等生”如何突破“临界点”,实现向“优等生”的跨越?这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重要命题。

  但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和要素条件变化,与广深佛莞等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相较,“中等生”城市普遍面临要素集聚能力、产业结构层次和发展活力等方面的短板,在日益发达的交通网络和“马太效应”的影响下,“中等生”存在新旧产业接续“断档”风险。

  “中等生”江门将如何对抗“断档”?


  矛盾的“中等生”

  2021年,当《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的时候,许多江门人吃了一惊。

  在该《规划》列出的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全部20个产业都将江门作为布局城市,这样的城市全省仅有4个。此外,8个战略性产业将江门列为最高级别的“三星级”核心城市,数量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二。

  也就是说,在全省的制造业规划布局中,江门的战略地位堪比广州、深圳、佛山等制造强市。

  在制造业强手如云的珠三角,江门经济总量和制造业“堆头”并不占优,却为何能获得全省规划的如此青睐?这让许多人都觉得有些意外。

  这种认知反差,折射出了一个“中等生”城市的矛盾状态。

  从资源上看,“中等生”城市往往有着某些方面的特殊优势,如土地、生态环境、区位条件和特定产业的底蕴。

  江门市委曾指出,江门拥有“五大比较优势”,分别是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高效快捷的现代交通物流网络、潜力巨大的广阔腹地、丰富独特的侨务资源,以及优廉的生产生活成本。

  不仅如此,江门还有着极为深厚的工业底蕴。改革开放初期,江门就形成了纺织、糖纸、食品、机械、建材、电子、化工等颇具竞争力的产业品牌,GDP一度位居全省第二。如今,江门工业门类数量依然位居全省前列。

  然而,与“优等生”“尖子生”城市相比,在高端科技、人才和现代服务业资源等方面,江门又不得不相形见绌,在由要素驱动转换为创新驱动的新阶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难度往往更大。

  从心理上看,“中等生”城市一方面有着较强的上进欲望,渴望提升城市体量、能级;但另一方面,在追求跃升的过程中,又容易陷入小富即安的心态。

  江门是中国侨都,过去曾拥有大量的侨汇收入,为江门工商业发展起步提供了重要支持。但这却也在某种程度上滋长了安逸心理。干部安于现状,是城市改革发展的“大敌”。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刚履新江门时,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要焕发奋勇向前冲天干劲,凝聚起在变局中勇开新局的精气神。

  从行动上看,“中等生”城市乐于争取改革试点和上级支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但由于城市行政权、话语权的限制,往往缺少改革先行先试权,最终行动力不足而丧失先机。

  以江门大广海湾区的建设为例,这里拥有大规模连片可开发的土地,广受各方重视。然而从建设进展来看,尚不尽如人意。关于其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改革探索,讨论的多,最终落地的少,曾经还一度探讨过与港澳合作的“飞地模式”,今无定论。

  陷于矛盾的“中等生”,只有砥砺前行。


  对抗“断档”

  “中等生”城市必须正视矛盾、扬长避短,对抗可能到来的产业“断档”。

  扎实的工业基础、广阔的发展空间,确实令江门制造业长期在全省保持着较强的战略竞争力。但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如果“坐吃老本”、疏于转型,不仅错失新兴产业机遇,也会令此前积累的传统产业优势迅速消解。例如江门曾经辉煌的摩托车产业,如今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就小得多了。若任由新旧产业“断档”,就可能会使“中等生”滑落为“后进生”。

  “中等生”城市也有条件、有能力对抗“断档”。

  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不断孕育兴起,先进技术的普及应用,突破了传统产业的时空限制,正在推动工业品由大批量集中式生产向定制化分布式生产转变,这为“中等生”城市通过网络平台参与国内外产业链提供了机遇。

  与此同时,一些交通便利、环境优越、宜居宜业的中等城市的吸引力在逐步提升,部分“小而美”的企业、“小而精”的产业向中等城市集聚的现象也越来越多。

  江门市委、市政府提出,“十四五”时期是江门跨越式、赶超式发展的黄金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就是要对抗“断档”,在新旧交替的窗口期中,抢抓新机遇、抢占新赛道。

  最近一年来,江门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安全应急、硅能源等新赛道,均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目前,江门新能源电池、“双碳”产业园、安全应急、生物医药等10个新的特色产业园加快谋划建设,广东(江门)硅能源产业园按照产、学、研、物流、应用“五维一体”硅能源产业发展布局加速成型。

  从数据上看,江门许多新赛道产业正在高速成长。1—10月,全市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9%,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营收增长6.8%,安全应急与环保产业营收增长23.4%。

  具体到重点产业链,1—10月江门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硅能源产业链均保持大幅增长,分别增长69.2%、57.8%;全市新能源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增加值分别增长11.9%和9.3%。

  迈入新赛道,“中等生”同样有能量。


  新赛道上的新打法

  新赛道上,需要“中等生”城市根据自身特点拿出新的打法。

  从江门过去一年多的实践来看,一些新打法值得关注。

  一是“无中生有”。“中等生”城市利用土地空间等优势,与先进城市合作,实现从“1”到“10”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是常见路径,例如江门提出的“广深总部+江门基地”模式。但在新赛道的竞速中,起跑线差距尚未拉得过大,“中等生”也要勇闯无人区,大胆布局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创新载体,争取从“0”到“1”的源头创新。

  2021年以来,江门深入推进“科技引领”工程,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联合打造了粤港“双碳”领域合作最大前沿科研平台——江门“双碳”实验室,引进一批“双碳”领域知名专家和高水平科研团队。与此同时,又谋划了鹤山硅能源产业园、新会新能源产业园和台山电力装备产业园三大“双碳”产业园,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发展。这种致力于源头创新的做法,将为江门在未来“双碳”领域的产业发展争取更大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二是“善做‘星探’”。引入龙头企业,固然是迅速抢占新赛道的捷径,南京的台积电、东莞的华为,都让本地区迅速建立起相应的产业生态圈。但对于吸引力有限的“中等生”城市而言,只盯着“塔尖”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够的。在新赛道中,“中等生”城市要善于做一个“星探”,锻炼“三岁看老”的本领,与高质量的中小微企业共同成长。

  2022年初,江门成功引入了新能源电池巨头企业中创新航,以极高的效率推动了生产基地的建设,使得江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迅速壮大。与此同时,江门也大力推进“金种子”计划,培育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优质中小企业,促进江门市中小企业素质整体提升,目前已成功推动一批新兴技术企业上市。

  三是“老树新花”。新赛道不代表否定、抛弃旧战场。从更微观的视角看,传统产业中也一样能开辟出新的赛道。我们要抛开传统与创新的固有成见,重在推动生产方式的转型与产品的更新迭代。

  江门新会的五金不锈钢产业是典型的传统产业,但是近年来,通过不断的技术改造升级和创新的工业设计,也一样走出了许多新产品、新品牌,很多企业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使整个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新赛道上,“中等生”江门正在疾跑。

  


  策划 林焕辉

  统筹 何山 朱紫强 苏力 吴欣宁 罗莎

  评论员 潘晓晨

  设计 张雅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