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惠州分站 > 最新动态

惠州开出首张“港澳药械通”处方,国际先进创新药械将可快速进入临床应用

2025年04月18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惠州开出首张“港澳药械通”进口药处方。图为医生在为患者开处方。受访者供图

 惠州开出首张“港澳药械通”进口药处方。图为医生在为患者开处方。受访者供图

  如今,惠州患者有望率先用上国际先进创新药械。

  近日,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为一名偏头痛开出进口创新药——瑞玛奈珠单抗,这也是惠州市公立医院开出的第一张“港澳药械通”进口药品处方。

  “港澳药械通”在惠州的落地,打通了国际先进创新药械在惠州快速进入临床应用的通道,使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以及港澳公立医院已采购使用、具有临床应用先进性的医疗器械,在临床急需的情况下,可以在惠州指定医疗机构使用。这也意味着,惠州本地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际先进的药械服务,在惠州就医的港澳居民也可享受港澳同质化的药械服务。

  这是惠州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协作版图、助力健康湾区建设的缩影。如今,随着系列合作项目的落地实施,惠州正致力于为大湾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本地患者用上港澳上市创新药

  4月9日,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出惠州市公立医院第一张“港澳药械通”进口药品处方,处方药品为瑞玛奈珠单抗。

  此前,惠州患者李女士深受偏头痛困扰长达10余年,病情严重至每日都会发作。长期服用止痛药,却收效甚微。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李乐介绍,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典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搏动性中重度头痛,常伴有恶心或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症状;长期反复发作会导致严重的健康损失、生活质量下降和生产力的损耗,现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偏头痛的诊断和治疗仍然存在较大不足,包括普遍存在预防性治疗不足、镇痛药物使用过度等情况。

  目前已在中国香港和澳门上市的进口创新药——瑞玛奈珠单抗,是一种新型偏头痛预防性治疗药物,属于CGR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单抗,通过阻断偏头痛发作的关键通路,减少发作频率和疼痛程度。目前,已有多项关键研究证实瑞玛奈珠单抗对于发作性、慢性、难治性偏头痛患者预防性治疗效果显著,并已被国内外指南作为一线推荐,当李女士得知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于近期引进了“瑞玛奈珠单抗”,便满怀希望,期待通过使用这款在港澳上市的先进药品缓解偏头痛症状。

  从提交瑞玛奈珠单抗申请资料,到成功取得批件,再到首张处方顺利落地,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仅用时不到2个月。如此高效的推进,让“港澳药械通”政策得以迅速落实,切实做到让大湾区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用上临床急需且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瑞玛奈珠单抗的成功引进,标志着该院在创新药物引进和临床治疗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不仅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的精准性,还将推动该院医疗服务水平与质量持续提升。

  11种药械完成交付

  2024年9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港澳药械通”第三批指定医疗机构。是惠州市首家也是目前唯一获此资质的公立医院。这就意味着,国外上市的先进药品器械能够在惠州三院率先引进使用,为市民带来就医便利。

  广东省于2021年实施“港澳药械通”工作。这是一项将香港、澳门已经上市使用的创新药品、医疗器械引入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是中央政府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三地医疗合作与发展的重要举措。据了解,“港澳药械通”政策落地后,经国务院授权,允许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以及临床急需、港澳公立医院已采购使用、具有临床应用先进性的医疗器械,经广东省政府批准后,可在粤港澳大湾区指定医疗机构使用的一项政策,打通了创新药械快速进入内地的通道。这一政策的出台打破了地域壁垒,让国际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产品能够更快地进入内地市场,让内地患者能够更快地用上国际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产品,让“人等药”变为“药等人”。

  截至2024年12月底,“港澳药械通”政策顺利打通港澳使用的创新药械快速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临床应用的通道,指定医疗机构45家,实现大湾区内地9个地市全覆盖。涉及药械品种97种,其中药品49种、器械48种,惠及大湾区居民近万人次。

  记者了解到,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已完成首批药械的交付,获得批件的药械品种共有11个,瑞玛奈珠单抗就是其中之一。

  惠州听障患者同样从这一政策获益。今年6岁的念念,曾因双侧不对称耳聋,接受过左耳人工耳蜗植入术,2024年8月,因右耳听力进一步下降,经评估后需进行右耳人工耳蜗植入术。港澳药械通政策在惠州落地后,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得以引进最新款的人工耳蜗和声音处理器。

  2024年12月31日,经过一个小时的手术,念念成功植入了最新型的人工耳蜗。通过“港澳药械通”的相关政策,在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手术,也大大缓解了患儿家庭的经济压力。经过康复,目前念念的听力、咬字、发音都已比较清楚。

  构建跨境护理协作新机制

  近年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惠州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加强与港澳地区的医疗合作与交流,全力推进“港澳药械通”政策的落地实施,不断加强与港澳地区医疗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大湾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早在2018年,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合作大会在惠州召开。这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召开的第一场粤港澳三地医疗卫生与健康产业界的交流合作盛会。会上,粤港澳三方政府代表在会上签署了《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合作框架协议》,达成了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紧密合作的共识。根据协议,三方将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交流合作,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完善创新合作机制,推动重大合作平台、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合作政策研究,建立合作长效机制,促进人才交流和培训,完善防治传染性疾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和医疗救治机制,促进粤港澳健康产业发展,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健康共同体,打造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这是惠州深化与港澳医疗机构的交流合作,携手促进医疗技术创新发展的系列行动之一。今年3月,惠州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徐蓉率医疗代表团赴澳门开展专题交流,通过实地考察、学术研讨、协议签署等系列活动,深化两地中医药、护理等领域协同发展,惠州与澳门医疗卫生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其间,代表团与澳门特区政府卫生局和相关医疗机构展开深度对话。双方围绕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护理服务创新路径、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学科建设体系优化及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等议题展开研讨,共商医药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方向。此外,惠州市护理学会、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与澳门护士学会签署三方合作协议,构建起跨境护理协作新机制,惠州将发挥三甲医院集群优势,与澳门智慧医疗体系深度对接,重点推进四大领域合作:特色专科共建、两地人才交流、科研联合攻关、管理水平优化,共同打造湾区护理服务标杆。

  根据协议框架,双方将在服务理念、护理技术等领域加深融合,建立三项常态化机制:学术互访机制、科研协作机制、培训转化机制。随着合作项目的落地实施,双方将共同探索跨境医疗协作的“惠澳模式”,助力健康湾区建设,为大湾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记者 廖钰娴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