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惠州分站 > 最新动态

惠州“新春第一会”聚焦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5年02月14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惠州连续三年在春节假期后召开“新春第一会”——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2月6日,惠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重大项目集中动工仪式在惠阳区举行。

  大会动员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接续奋斗,知责担责、敢作善为,一起拼出“好光景”,一起演绎新精彩,加快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为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次活动全市集中动工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40宗,均在今年一季度开工,计划总投资1265亿元。本次活动全市集中招商签约项目203宗,计划投资941亿元。

  去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

  近年来,惠州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加快构建“2+1”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标准建设“3+7”工业园区,支撑了惠州经济保持向上向好的态势。2024年,惠州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全市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39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5500亿元。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产业版图,区域经济分化趋势愈发明显,惠州将如何应对?惠州市委书记刘吉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主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唯一正确选择,是决定成败的“胜负手”。必须主动作为、前瞻布局,全面优化升级产业体系,冲出中低端、抢占制高点、致胜新赛道,锻造体系性的强大硬实力。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定盘星”。本次活动全市集中动工的240宗项目中,产业项目160宗,总投资627亿元,集中在“2+1”产业,涵盖新一代电子信息、石化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行业领域。

  刘吉强调,惠州将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上下更大功夫,精准服务制造业企业,狠抓工业投资,狠抓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以集群发展为要,在优化产业生态上下更大功夫,持续抓好精准招商,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互促发展。

  当前,惠州重点建设了大亚湾石化区、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惠阳区新材料产业园三个专业级的化工园区平台,总规划面积超60平方公里,逐渐形成产业集聚、原料互供、优势互补、设施共享的联动发展格局。惠州将碳二、碳三、碳四、芳烃等产业链作为未来主攻方向,推进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等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化产业集群。

  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惠州将锚定“国内一流数字产业基地”目标,推动超高清视频、5G及智能终端、新型电池、基础电子等优势产业提质升级,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推动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项目落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生命健康产业方面,惠州将打造世界级森林温泉康养目的地,发展森林康养、健康制造、中医药等产业,建设高端健康产业集聚区。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华为以领先的数字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深度求索(DeepSeek)以不怕虎的勇气锐气撼动美国人工智能巨头、产生连锁效应;宇树科技的机器人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当前,人工智能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重构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在年初召开的中共惠州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惠州提出谋划新形势下的新“打法”,其中包括培育新支柱、新产业,前瞻性谋划未来产业,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制高点,加快发展低空经济,大力发展蓝色经济,着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的增长点。

  在今年惠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刘吉强调,惠州将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下更大功夫,抓实科技研发和转化应用,建立新产业、新技术跟踪研究和落地转化机制,狠抓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培育壮大。

  当前,惠州加快布局低空经济、智能算力、人工智能、生产性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去年12月12日,润泽(惠州)国际信息港新型智算中心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超大规模智算集群落子惠州。去年,惠州出台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成立低空经济产业联盟,低空经济产业链条日益完善。

  与此同时,惠州前瞻谋划发展工业大模型、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生物医药、智慧医疗等未来产业,以应用场景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产业发展新支撑。

  为了吸引更多优质项目,惠州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宇航在惠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惠州将狠抓招商引资,落实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积极探索招商引资新模式,突出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精准招商,充分发挥国企、产业基金等作用,打造惠州招商引资独特优势。

  此外,惠州还将坚持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依托,在重构现代产业发展的高水平空间格局上下更大功夫,高水平建设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提升产业园区现代化水平,抓好特色产业发展。

  弘扬企业家精神深耕实业矢志创新

  企业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底气所在、根基所在。在惠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刘吉希望广大企业扎根惠州、深耕惠州,聚焦实体、专注主业、关注市场,练就独门绝技,塑造百年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披荆斩棘,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担纲大任。

  企业如何更好助力惠州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刘吉表示,要把握大势、向新图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尊重市场、保持清醒,坚守执念、保持定力,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深耕实业、矢志创新。

  在大会上,9位企业经营者代表现场发言,同时播放了企业经营者代表发言视频短片。企业代表们展现了助力惠州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去年以来,广东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在惠州布局的大亚湾综合能源站全面建成投产,LNG接收站一期项目投入商业运营,LNG接收站二期项目获核准。该公司副总经理刘波表示,今年集团将加大LNG接收站二期、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热电冷联产等在惠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同时战略谋划布局在惠新能源产业,为惠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清洁可靠的绿色能源。

  “2024年德赛集团的利润总额和已缴税金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保持了持续向上的发展态势。”广东德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捷表示,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加速调整和重构,德赛将坚定扎根惠州、投资未来,加大在惠州的投资布局。2025年,德赛西威惠南二期项目将加速全面投产,德赛电池惠南二期项目和龙门制造基地将建成投产。

  “上下游企业紧密协作,实现了产业链上企业的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实现互惠互利。”恒力石化(惠州)有限公司总经理杜玺称,恒力惠州产业园项目投产后,大亚湾石化区芳烃产业链初步形成,项目的生产原料来自园区链主企业中海油的“隔墙供应”,产品输出给新材料产业园及周边下游企业用于生产聚酯新材料等。

  面对当前人工智能(AI)的快速发展,胜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涛建议,惠州驱动AI赋能产业升级,鼓励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强AI在各领域的研发与应用,形成AI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新业态,让惠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在AI时代更具竞争力。

  惠州政府部门将做到政企同心、协同发力。陈宇航提出,要狠抓动力和效率,通过改革破解制约发展的堵点、淤点、难点,坚持干字当头、实干为要,闻令而动、令行禁止,迅速抓好一季度各项工作,以首季“开门红”激发全年“满堂彩”。

  ■延伸

  惠州去年GDP突破6000亿元

  经济总量排位

  进入全国前50名

  惠州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去年突破6000亿元大关,在全国城市排名中首次进入前50名。近期,惠州市统计局发布2024年惠州经济运行简况。惠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6136.3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2%。

  在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全球需求减弱等风险挑战下,惠州市以实干实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交出一份来之不易的答卷。近四年,惠州经济总量相继跨越5000亿元、6000亿元台阶,在全国城市排名中不断上升,去年提升至第49名。

  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制造业依旧是支撑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近年来,惠州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2+1”现代化产业集群,推动“3+7”产业园区提质增效。2021年,惠州成为全省第五个“万亿工业大市”。2024年惠州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工业对GDP的增长贡献提高到88.9%。

  2024年,惠州工业生产持续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在“2+1”产业中,电子行业增长13.6%;石化能源新材料行业增长17.9%,其中石化产业增长22.2%、能源产业增长14.3%、新材料制造业增长7.7%;生命健康制造业增长9.3%。

  今年1月,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和聚碳酸酯项目完成最终投资决策,总投资约573亿元的两大项目正式开启全面建设。随着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中海壳牌三期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一个全球石化产业高地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崛起。

  在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上,一系列高品质“惠州制造”频频出镜。作为全国重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惠州产业规模稳居全省第三。惠州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已经连续两年上榜中国百强产业集群名单。

  当前,惠州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数据显示,去年规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3.9%;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1.3%。

  向外看,惠州大力推动制造业“出海”,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去年外贸进出口3937.51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外贸出口2218.69亿元,增长9.0%;进口1718.83亿元,增长25.2%。向内看,惠州市消费活力加快释放,各种新消费、新场景呈现,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03.44亿元,同比增长2.4%。

  ■声音

  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主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唯一正确选择,是决定成败的“胜负手”。

  ——惠州市委书记刘吉

  要狠抓动力和效率,坚持干字当头、实干为要,闻令而动、令行禁止,迅速抓好一季度各项工作,以首季“开门红”激发全年“满堂彩”。

  ——惠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宇航

  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加速调整和重构,德赛将坚定扎根惠州、投资未来,加大在惠州的投资布局。

  ——广东德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捷

  上下游企业紧密协作,有效降低了合作方的成本,实现了产业链上企业的合作共赢、协同发展,实现互惠互利。

  ——恒力石化(惠州)有限公司总经理杜玺

  将紧跟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提升电池核心技术水平,支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发展。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成

  鼓励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强AI在各领域的研发与应用,形成AI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新业态。

  ——胜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涛

  (记者 罗锐 马发洲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