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来源:南方日报
最近,莞惠城际北延线施工不断加速,有望在今年7月底基本完工并于年内通车。作为惠州市首条自主投资建设的城际铁路,这一线路连通莞惠城际惠州小金口站和赣深高铁惠州北站,可实现深莞惠旅客更快速跨城通勤,成为惠州加快建设和融入“轨道上的都市圈”的又一新通道。
同样加速不停步的,是惠州融入深圳都市圈的步子。近日,惠州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惠州市贯彻落实〈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工作分工方案》(下称《方案》)。《方案》聚焦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携手打造科技创新产业体系、协作发展海洋经济、构建区域开放新格局、共建公共服务优质生活圈、加强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创新体制机制与规划实施保障八大方面,谋划全面贯彻落实《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的行动指南,助力惠州更好发挥在深圳都市圈建设中的副中心作用,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与此同时,《惠州市贯彻落实〈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2024年重点任务清单》同步印发,明确了“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等14个方面的67项重点工作任务和责任单位,为惠州更积极主动参与深圳都市圈建设定下了更清晰的“路线图”。
硬件互联
一体化交通体系让城市更“近”
“现在坐城轨感觉越来越像坐地铁了。”最近,在惠州和东莞往返通勤的人们察觉到,莞惠城际有了新变化——每天开行的列车数量增加了一倍,行车间隔更短,列车运营服务时间更长。
原来,从3月起,莞惠城际就已开启“公交化”运营。乘客买票后,可以像搭乘地铁一样随到随走。这一变革,让同在深圳都市圈的惠州和东莞变得更“近”了。
打造一小时通勤圈,是培育都市圈的基本路径。去年12月,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惠州全域“入圈”,并且被明确为深圳都市圈的两大副中心之一。
硬件的联通,是都市圈一体化建设的基础。对于面积达16273平方公里的深圳都市圈,只有通过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才能改变城市之间相对独立、联系松散的局面。
为此,《方案》将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列为第一项重点工作,围绕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打造一体化的枢纽体系、加强城际干线公路建设、共同打造智慧都市圈、完善安全韧性的能源资源保障体系5个方面,提出了17项具体措施。
当前,惠州正加快建设深汕铁路惠州段、惠阳站综合交通枢纽等轨道交通项目,积极推动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圈”外,惠州将打造多向贯通的对外铁路通道格局。“圈”内,惠州将推动构建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打造1小时通勤网。同时,探索都市圈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一张网”,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融合建设,大力推行轨道站城一体化开发。
航空运输和港口建设,是惠州作为深圳都市圈副中心发挥一体化枢纽作用的重要环节。《方案》提出,建立协同联动的国际航空枢纽体系,以深圳机场为主枢纽,发挥惠州机场作为深圳第二机场的功能。同时,优化都市圈港口群功能布局,复制推广“盐田―惠州”和“蛇口―顺德”港口企业间合作模式,优化海关监管模式,实现一体化监管。
完成深汕西高速惠州段扩建,加快惠霞高速、惠肇高速、惠州稔平环岛高速、惠河高速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惠坪高速、惠州机场高速前期工作,推动新清大道(G228连接东莞)建成通车,加快推进新龙大道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深莞惠红色干线一期、将军东路二期建成通车,启动新深惠快速路建设,加快新龙大道、新南大道、X886线、YB51乡道(接深圳吉惠路)等对接深莞道路前期工作,加快推动吉旺路(接深圳丹梓北路)、金联路(接深圳金联路)、龙盛五路(接深圳青松西路)建设,加快推进龙山一路(接深圳南坪快线)的规划衔接……在惠州,更加密集的城际干线公路路网正在“织就”,连接深莞惠三市的跨界道路逐一规划衔接,布局合理、便捷高效的跨界路网体系加速构建。
产业协同
将建4个跨区域产业组团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各地加快培育新动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遵循。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和高质量发展先锋示范,深圳都市圈同样力争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领跑者。
4月13日,惠州学院能源与物理学院正式成立,将重点建设新能源、新型储能等紧缺学科专业,服务惠州及粤港澳大湾区能源(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新能源电池)产业,培育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打造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区域新能源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立足深圳都市圈,《方案》提出携手打造科技创新产业体系,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联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高质量建设跨区域产业组团。
产业所需,技术所指。聚焦产业发展所需的关键技术领域,惠州将支持都市圈内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若干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开展先进适用技术开发与应用、提供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同时,支持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当前,惠州正推动仲恺高新区、潼湖生态智慧区、稔平半岛能源科技岛等创新平台协同发展,加快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原始创新能力。
今年3月,惠州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两大产业集群,再次入选“中国百强产业集群”。借力深圳都市圈,惠州将共同建立完善“总部、研发、试产、中试、高附加值产品核心工厂+分工厂规模化生产”的区域分工体系,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
在新兴产业集群方面,惠州将重点加快创新药品、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努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提出建设4个跨区域产业组团,包括坪地―清溪―新圩绿色低碳产业组团、潼湖―银瓶创新区装备制造产业组团、龙岗―坪山―大亚湾―惠阳高端制造产业组团、坪山―龙岗―大鹏―惠城―博罗―龙门健康产业组团。
软件衔接
加速优质生活圈“深融合”
都市圈的一体化,除了更紧密的硬件互联和产业协同,也意味着制度、规则等“软件”的“接轨”。
近日,深圳、东莞和惠州三市联合签署《深圳都市圈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框架协议》,明确了都市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统筹、法规标准协同、自然生态空间保护监督、污染防治攻坚等十大领域合作任务,提出共同建立健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协调会议等四大合作机制,进一步促进深圳都市圈生态环境领域的合作交流。
建立一体化合作机制,是实现都市圈内制度规则“软衔接”的必由之路。《方案》明确,实施“湾区通”工程,以规则相互衔接为重点,推动港澳居民出入境证件便利化使用,推进在广东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交通等民生方面享有与内地居民同等的待遇。同时,推动跨境执业资格准入和专业资格互认,推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积极为港澳青年在都市圈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提供便利。
如今,越来越多港澳青年选择来到惠州干事创业,开启了工作生活的新篇章。这不仅是区域发展和人才交流的新契机,也是推动优质生活圈“深融合”的新路径。
《方案》提出,从教育、医疗、养老和托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住房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共建公共服务优质生活圈。
在教育方面,惠州将在临深区域开展基础教育联合办学试点,深惠探索共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并共享学位。加强各城市教育交流合作,推动建立都市圈教育专业委员会,探索跨区域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
在医疗上,依托深圳现有医院布局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推进惠州医院高质量发展,支持三级医院扩大都市圈医疗辐射力。同时,支持深圳高水平医院与惠州医院组建医疗联合体,提升重点专科诊疗能力和水平,构建多层次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
养老方面,扩大都市圈养老托育服务有效供给,建立都市圈养老资源协同开发机制,推进都市圈内养老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一体化,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服务跨区域合作。
融入深圳都市圈,接轨圈内城市,惠州迈出了更坚定的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惠州还将探索在临深片区与深圳共建安居人才社区,推进工伤、养老、失业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或归集使用,加快都市圈社会保障接轨衔接。
惠州市贯彻落实《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
2024年重点任务清单(部分)
一.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
◎配合深圳加快推进深汕铁路项目建设
◎积极配合深圳加快推动深惠城际铁路坪地至惠州段规划建设工作
◎年内建成莞惠城际北延线项目
◎推进惠阳站枢纽项目年内动工
二.打造一体化的枢纽体系
◎提请引入深圳机场集团参与惠州机场二期扩建项目
◎惠州机场飞行区新建6个停机位力争上半年投入使用
◎推动惠州港扩能升级,完成荃湾、东联、碧甲航道扩建和荃美石化码头、LNG接收站码头等项目落地
三.加强城际干线公路建设
◎完成深汕西高速惠州段扩建,加快惠霞高速、惠肇高速、惠州稔平环岛高速、惠河高速改扩建等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惠坪高速、惠州机场高速前期工作
◎推动新清大道(G228连接东莞)建成通车
◎推动深莞惠红色干线一期、将军东路二期建成通车
四.共同打造智慧都市圈
◎力争全年新建5G基站2500座以上
◎完成全市95%以上区域千兆平台部署
◎积极推动惠州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产业园润泽、中国移动等项目建设
五.完善安全韧性的能源资源保障体系
◎确保“2518”广东省新增支撑性电源送出工程第一阶段工程500千伏陆丰甲湖湾电厂3、4号机组扩建项目接入系统工程建成投产
◎推动惠州LNG接收站一期、惠州—海丰干线惠州段年内建成投产
六.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推动两大科学装置项目地方配套工程建成投用
◎加快“基于强流重离子加速器的核能技术应用基础建设项目”建设
◎在东江实验室设立新能源和新型储能研究中心
◎加快华南技术转移中心惠州分中心建设
七.联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推动旭硝子玻璃四期、仲恺龙旗电子手机/平板制造三期等重点项目加快建成投产
◎指导TCL王牌、龙旗电子等重点企业争创省级“链主”企业
◎推动储能制造业2024年实现产值1500亿元以上储能应用新增装机规模340MW以上
◎推动2家企业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八.高质量建设跨区域产业组团
◎共建坪地―清溪―新圩绿色低碳产业组团
◎共建潼湖―银瓶创新区装备制造产业组团
◎共建龙岗―坪山―大亚湾―惠阳高端制造产业组团
◎共建坪山―龙岗―大鹏―惠城―博罗―龙门健康产业组团
九.协作发展海洋经济
◎印发《惠州市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
◎积极推动中广核惠州港口新增15万千瓦海上风电装机纳规
◎深入开展深圳―东莞、深圳―惠州―深汕特别合作区―汕尾海上旅游航线惠州段配套码头前期研究工作
十.构建区域开放新格局
◎在惠东县、博罗县和龙门县开展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试点
◎持续推动中山大学与惠州深化合作
◎推行“一照多址”“一证多址”改革
◎推动建立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互通互享机制
◎实施港澳医师、护士跨境注册在惠执业服务
◎主动对接自贸试验区前海等3个片区,推进落地一批协同创新项目
十一.共建公共服务优质生活圈
◎探索惠州临深区域学校结对,跨区域学校交流,教学资源共享
◎推动都市圈医疗信息共享、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组建深莞惠医疗联合体
◎在惠州临深片区探索与深圳共建安居人才社区
十二.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共保共治
◎加快实施淡水河卡口堵点河段(城防段、联想工业园段)项目建设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方案编制工作
◎协同开展清洁柴油车、绿色港口建设行动
十三.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深化惠东县、龙门县与深圳龙岗区博罗县与深圳福田区的对口产业协作关系
◎完成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一期收尾工程二期全面建成运营,三期项目全面动工
◎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承办2024年全国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会
十四.创新体制机制与规划实施保障
◎推进深圳都市圈重大项目以及320宗2024年省、市重点项目建设
(记者 廖钰娴 摄影 王昌辉 统筹 罗锐)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