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惠州分站 > 最新动态

惠州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年03月08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南海之滨,在大亚湾石化区,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工地上装置高高耸立,该项目实现超过4000万小时的安全工时里程碑;在仲恺高新区,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2024年第一季度产业项目集中动工、投产仪式于近期举行,1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160亿元……

  这是惠州全力以赴拼经济、抓项目、扩投资的生动实践。去年,惠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39.68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居珠三角第2位。工业投资总量全省第二,增速连续43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占总投资比重近10年最高。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惠州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万亿工业大市”惠州坚持稳中求进,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能级,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两大产业集群入选全国百强

  今年1月,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有限公司举办4000万安全人工时表彰活动。这意味着,该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未发生任何损失安全人工时事件。目前,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部分装置即将进入调试阶段,部分配套项目已投入使用。

  作为美国企业在华独资建设的首个重大石化项目,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总投资超100亿美元。去年2月,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其大亚湾研发中心破土动工。这是埃克森美孚在北美总部以外首个配备中试装置、融合产品研发及工艺开发的综合性研发中心。

  “该项目投资已超过310亿元人民币,今年还将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并进行装置调试、试运行、准备年底投产。”2月18日,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埃克森美孚中国区主席谭然恪现场发言时表示:“希望项目还可以促进更多本地下游产业的高质量投资。”

  近年来,惠州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积极参与大湾区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释放出国内外资本资源看好惠州、持续加码的强烈信号。去年3月,亿纬锂能第三十、第三十一工厂正式投产,预计年产值超96亿元;去年5月,总投资约521亿元的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开工;去年12月,中广核惠州港口10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全容量投运大会举行……

  大项目带动大产业、支撑大发展。惠州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2+1”现代产业集群,推动“3+7”产业园区提质增效。惠州工业投资一路“狂飙”,从2020年5月以来保持着两位数以上增长。去年,惠州工业投资达1590亿元,居全省第二。

  数据显示,惠州规上工业总产值由2020年的7556亿元到2023年的1.14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由1646亿元提升至2514亿元。去年,惠州工业占GDP比重达48.3%,居全省第三位。

  去年,惠州电子信息和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分别达到5266亿元和3479亿元,两大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65%。其中,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入选“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惠州组织开展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创新实施市重点领域研发“揭榜挂帅”项目,推动产业强链补链延链。

  竞逐新型储能产业赛道,惠州一马当先。惠州发挥亿纬锂能、欣旺达、德赛等“链主”企业以商招商作用,不断强链补链延链,做大做强储能电池制造业,打造国内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高地和大湾区新型储能应用示范城市。2023年,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实现产值约1160亿元。

  今年,惠州以新型工业化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夯实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两大支柱产业集群领先地位,推进石化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加快电子信息产业数字化转型,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生命健康产业等新兴产业。

  开展先进制造业招商专项行动

  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惠州土地资源丰富,陆地面积1.13万平方公里,约占大湾区的五分之一。惠州按照“千亿园区、万亿产业”思路,提标升级3个国家级产业园区,支持县区各建设1个千亿级工业园区。如今,“3+7”产业园区推动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公共成本的最小化、产业的高端化。

  工业园是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平台。今年1月底,位于惠东县的惠州新材料产业园迎来7宗产业项目集中投资签约,项目总投资共约145亿元。今年,惠州将实施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投资超百亿、产值超百亿“双百计划”,全面深化与大亚湾石化区“南北”联合招商、联动发展,做大做强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集群规模迈上4000亿元台阶。

  去年8月,大亚湾开发区和仲恺高新区获评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这是全省除深圳外仅有的两家五星级示范基地。大亚湾开发区坚持对标世界一流化工园区,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已连续5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集聚着中海油、壳牌、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13家世界500强企业。

  在仲恺高新区,形成了5G及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电池等主导产业。当前,惠州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持续扩规提质,强化与广深佛莞等城市产业链协同,加快建设世界水平数字产业基地。今年,惠州将推动纵胜电子材料、利元亨四期等项目动工,助推旭硝子显示玻璃四期、龙旗电子三期等项目投产,力争集群规模超5800亿元。

  在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在宽阔的园区道路两侧,一栋栋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作为全国三大中韩产业园之一,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发展势头迅猛,园区产业基础不断夯实、特色逐渐彰显。截至今年1月下旬,起步区已引进产业项目273宗。

  目前,“3+7”产业园区贡献了全市70%的工业总产值和62%的工业投资。惠州建立“以亩均论英雄”评价机制,打造“万亩千亿”级大平台,推动资源要素、产业项目、资金向园区集中。惠州坚持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70%以上用于工业项目,去年出让工业用地超1万亩。在金融扶持上,去年新增制造业贷款增长44.1%、占比54.1%,均居全省第一。

  同时,惠州对标先进地区,优化提升一流营商环境,突出抓好企业服务,持续推动综合改革,在市场准入、办理建筑许可、促进市场竞争等领域实施90项改革举措,打造“惠帮办2.0”服务体系,不断激发市场新活力。

  今年的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开展先进制造业招商专项行动,积极参加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等重大招商活动,瞄准世界500强、总部企业、龙头企业、高成长企业,努力招引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推动年内新过会项目1000宗以上、计划投资总额3500亿元以上。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三

  去年底,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德赛西威”)顺利获得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CMMM)四级认证。这是国内智能制造领域最具指导意义的行业指南针,而四级认证是该项认证的最高评级。德赛西威是全国第一家获得该项四级认证的汽车电子企业。去年8月,广东公布首批战略性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名单,德赛西威成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链主”企业。

  这是惠州科技创新与产业链融合发展的一个侧影。惠州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双向互促互强,把创新真正落在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

  ——企业日益壮大,活力更加充沛。截至去年底,全市实有经营主体88.7万户,增长5.1%,其中企业增长9.3%。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超3400家,实现三年倍增目标,增速位居珠三角第1,总量稳居全省第5。今年,惠州将培育壮大科技企业梯队,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打造“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科创森林”,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00家。

  ——工业家底更厚,含“新”量更足。去年,惠州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64.9%、39.7%。惠州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5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82家。伯恩光学、比亚迪电子、龙旗电子等15家企业产值超百亿元。

  ——创新动能澎湃,支撑力更强劲。去年,惠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R&D/GDP比重)达3.44%,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三,其中企业投入占比高达93.1%。“两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东江实验室建设期考核优秀,建成首套国产千瓦级液氦-超流氦温区低温系统。埃克森美孚大亚湾研发中心启动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超300家。华南技术转移中心惠州分中心投用,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47.4%。惠州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

  今年,惠州从科技引领、打造园区载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等方面发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数字化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取胜的“法宝”。去年,惠州入选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第一档),新增6个国家级、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项目,累计推动1696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5531家企业“上云用云”,新增15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612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工业技改投资增长65%,增速居全省第2位,服装鞋业、箱包家具等传统产业“长出新枝”、焕发新活力。

  人勤春来早。2月19日,博罗县79宗项目集中签约、动工、竣工和投产,涵盖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2月28日,2024年一季度惠东县产业项目签约仪式举行,投资总额超426亿元……当前,惠州7个县区坚持稳中求进、各展所长,把高质量发展的“施工图”转化为“实景画”。

  ■数读惠州制造业家底

  去年全市电子信息和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分别达到5266亿元和3479亿元,两大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65%;

  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入选“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

  去年新型储能产业产值1175亿元,加快迈向全国第一方阵;

  去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65%,增速位居全省第2;

  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44%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三,其中企业投入占比超过93.1%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超3400家,实现三年倍增的目标,增速位列珠三角第一,总量稳居全省第五;

  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349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82家;

  伯恩光学、比亚迪电子、龙旗电子等15家企业产值超百亿元;

  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分别有2家、10家;

  TCL科技集团进入第五届中国质量奖建议名单,德赛西威获评省级“链主”企业;

  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超300家;

  引进建设华南技术转移中心惠州分中心,打造惠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40.36亿元,同比增长47.35%,增速居珠三角第一;

  “3+7”园区贡献了全市70%的工业总产值和62%的工业投资;

  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入选“五星级”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园区向“高”和“新”发展提速,全市高新区集聚全市40%以上的高企、一半的研发投入、六成的技术合同交易额,70%的新型研发机构和八成以上的国家级孵化器。

  (记者 马发洲)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