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惠州分站 > 最新动态

惠州:拼经济扩投资 打造新增长极

2024年02月18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招商引资迎来“开门红”!1月底,该产业园产业项目投资签约仪式举行,7宗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共约145亿元,年产值约218亿元。地处惠东县白花镇的新材料产业园与大亚湾石化区联动发展,共同支撑建设更具核心竞争力的石化能源新材料万亿级产业集群。

  这是惠州全力以赴拼经济、抓项目、扩投资,推动“3+7”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壮大“2+1”现代产业体系的生动实践。发展成效用结果说话,去年惠州经济向上向好,全年GDP为5639.68亿元,同比增长5.6%,多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特别是工业投资总量全省第二,连续43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惠州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惠州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定信心决心、强化使命担当,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惠州将做大经济总量、做优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发展能级,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 推动区域协同联动发展

  今年春运,惠州北站、惠州南站等高铁站场迎来了众多旅客。搭乘高铁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选择,高铁拉近了惠州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距离。“乘坐广汕高铁,从广州东站到惠州南站或者惠州北站只需约1小时。”经常往返两地的张先生说,相比开车或乘坐大巴,节约了一半时间。

  惠州加快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随着去年9月底广汕高铁开通,惠州拥有广汕高铁、赣深高铁、厦深高铁3条高铁线路和9个高铁站,高铁总里程258公里、跃居全省第一。在惠州北站还可以搭乘高铁直达香港。

  惠州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同时与广深这两个湾区核心城市接壤,与另一核心城市香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区位优势独一无二。《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不久前印发,惠州全域纳入并定位为副中心。

  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惠州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加快融入交通一体化体系,强化与核心城市产业互嵌,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区域协同联动发展,增强经济内生动力。

  在基础设施“硬联通”方面,惠州将强化大湾区东部门户枢纽地位,打造南北新通道。全力加快“丰”字形交通主框架建设,加快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深汕铁路惠州段、惠阳站综合交通枢纽。着力推进惠州千万级干线机场建设。

  抢抓大湾区机遇,惠港携手向未来。去年10月,粤港澳大湾区(惠州)发展推广宣讲会举行,惠州和香港两地部门围绕大湾区建设合作发展新机遇、两地营商投资环境、人才及税收政策服务等专题作宣讲交流。

  在制度规则“软衔接”方面,惠州将推进金融、法律、税收、信用等多领域与港澳规则衔接事项在惠州落地,加快推动与大湾区内城市的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标准衔接,建立与大湾区核心城市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多领域交流合作。

  惠州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积极与大湾区内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探索与河套深港创新合作区等平台共享创新资源,联动广深莞打造世界水平数字产业集群。今年还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二期建成投用、三期启动建设,打造服务大湾区的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集聚区。

  “原来港澳台青年在惠州创业就业能享受到这么多优惠政策,还有专门服务。”近日参加了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的香港青年张宇涵说,等毕业就业时将会考虑惠州。今年惠州将优化提升便利港澳居民在惠州发展政策措施,更好发挥创业基地作用,加快建设惠州港澳青年科创园,鼓励更多港澳青年投身大湾区建设。

  推进新型工业化 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风从海上来,潮涌大湾区。去年12月12日,中广核惠州港口10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全容量并网,年发电量约30亿千瓦时,标志着大湾区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全面建成投产。

  港口海上风电项目东边,地处惠东黄埠镇海边等中广核太平岭核电项目日前传来好消息。在去年最后一个工作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核准该项目3、4号机组。在西边的大亚湾石化区,总投资超100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加快建设,总投资约为521亿元的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已开工建设大半年……

  工业强则经济强。近年来,制造业当家成为惠州上下的共识和着力点,集中体现在“三个不动摇”上——聚焦实体经济不动摇、聚焦“2+1”现代产业集群不动摇、聚焦“3+7”工业园区不动摇。一批国际巨头“重仓”惠州,大项目扎堆落户。2021年,惠州成为全省第5个“万亿工业大市”。

  惠州坚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把大项目作为重中之重抓在手上,做好服务保障,筑牢“压舱石”,促进稳增长。去年,惠州经济逐月逐季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多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工业投资总量全省第二,连续43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占总投资比重近10年最高。今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0%。

  推进制造业当家,今年惠州如何发力?惠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创新是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科技创新与制造业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要以新型工业化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同样提出,突出抓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在两大支柱产业上发力,惠州将高水平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加快石化区绿色化转型,推进石化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加快电子信息产业数字化转型,超前布局人工智能产业,与广深佛莞共同打造世界级数字产业基地。竞逐产业新赛道,惠州将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大文章,推动新能源在建筑、通信等领域融合发展。惠州还将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万亿工业赋能。

  去年工信部通报了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质量评价结果,惠州大亚湾开发区和仲恺高新区获评“五星级”示范基地,这是全省除深圳外仅有的两家五星级示范基地。

  惠州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为集聚产业的大平台,建立“以亩均论英雄”评价机制,集聚优质资源要素打造“3+7”工业园区,持续做强做优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中韩(惠州)产业园3个国家级园区,支持7个县区打造主导产业鲜明的千亿级工业园区。目前“3+7”工业园区贡献了全市2/3的工业产值和六成的工业投资。

  加速推进“百千万工程” 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去年年底,龙门县牵手惠州两家龙头企业。TCL龙门新能源产业配套产业园项目、德赛储能锂电池智能制造(龙门)项目签约落户龙门,总投资额29亿元。这两大项目选址均位于龙门工业园中心片区。当前龙门正规划建设千亿级龙门工业园,使其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主引擎”。

  省委提出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惠州有“小广东”之称,从经济结构、地形地貌和区域发展格局上,城乡区域发展同样不均衡。“百千万工程”是惠州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快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过去一年,惠州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掀起强县促镇带村的火热实践,“1县5镇50村”入选首批全省典型县镇村培育对象,5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全市1043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0%达10万元以上,76%达20万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至1.72∶1。

  今年,惠州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重点在四个方面下功夫:始终把县域特色经济发展作为提升综合实力的重心,把培育典型县镇村作为改善城乡风貌的重点,把打造绿美惠州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抓手,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强动力聚合力的关键。

  根据近日公布的经济运行数据,2023年仲恺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007.15亿元,同比增长10.1%,成为继惠城区之后惠州第二个千亿县区。

  今年惠州将着力做强县域经济,集中资源力量建设“3+7”产业园区,全面提升园区的金融、物流、人才、生活等综合服务功能,引导鼓励国企、“链主”企业积极参与园区开发运营,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280亿元以上。同时将抓好市域内帮扶,共同推进园区招商和项目建设,分类优化园区管理体制,加快形成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博罗县是目前广东唯一的百强县,新年伊始,该县召开了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博罗提出,将在产业发展、城镇建设、交通优化等方面再下苦功,推进“百千万工程”走在前列、当好典型,让当地群众和外来投资者真正受益。

  今年惠州将开展“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培育,注重分批分类、集中打造,加快推进5个省级典型镇培育,抓好12个市级储备典型镇建设,持续巩固提升“环罗浮山”等13条示范带建设成效,示范带动全市美丽圩镇、美丽乡村建设。

  惠州将全力以赴实施好“百千万工程”,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发动群众参与、凝聚各方合力,循序渐进、久久为功,让惠州处处展示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美丽图景。

  一线

  整治人居环境

  扮靓美好家园

  “道路清洁、市容整洁,没想到曾经的交通堵点发生了这么大变化。”惠州市民林先生近日驱车经过四角楼片区时感叹道。地处惠州惠城区和博罗县交界的四角楼片区迎来大变样。日前,惠州市四角楼片区综合整治项目(一阶段)暨金龙大道和金罗路改造工程竣工活动举行。

  四角楼片区位于博罗县罗阳街道东部,片区面积约28平方千米,常住和外来流动人口约5万人,贯通济广高速、长深高速、韶惠高速、京九铁路、赣深高铁、金龙大道、金罗路等交通路网。这里曾经是惠州一大堵点、环境“脏乱差”。

  博罗县重拳出击,与惠城区相向发力,通过金龙大道、金罗路升级改造,以及采取片区综合治理、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社会治理等系列举措,使得片区面貌焕然一新。同时,金龙大道和金罗路改造工程的通车,保障群众安全出行,使龙门县和博罗东部地区更加便捷地联通中心城区,有力促进“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日前,惠州在四角楼片区召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会。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学习借鉴四角楼片区综合整治工作的经验做法,坚定信心决心,敢于动真碰硬,以更大力度、下更大决心推进人居环境整治,通过整治带动推进“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形成良性循环。惠州将坚持综合施治,统筹推进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凝聚整治工作合力。集中力量进行攻坚,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近期,惠州各地纷纷行动起来,广泛发动群众,通过卫生清理、植树增绿等多种举措,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推动实施“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今年惠州将着力提升城乡建设品质,大力发展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全面提升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镇村绿化品质,打造美丽县城、美丽圩镇、美丽村庄。健全新型乡村生活体系,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好用好县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近日,惠州市委组织部等单位发出倡议书,号召全市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身乡村绿化美化,建议通过庭院规划改造、打造小微园景、改造小花园等举措,绘就绿美乡村新画卷。

  讲述

  科技创新引领

  增强竞争力

  新年伊始,东江实验室总部区全面启用。东江实验室是“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核心总部,是全省能源领域唯一的省实验室。

  据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东江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胡正国介绍,实验室面向国家“双碳”目标和广东省能源重大需求,依托两大科学装置和惠州石化能源、新型储能等产业优势,聚焦先进核能、化石能源、新能源和新型储能等开展科研攻关,建设了12个重大科研平台,拥有科研仪器设备5050台(套),引进了11个顶尖科研团队、450多名各类人才,取得25项重大科研攻关成果。

  为支撑惠州新能源和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东江实验室增设“新能源和新型储能研究中心”,设立新型储能专项资金,引进和整合相关大学大院大所储能创新资源,联合龙头骨干企业,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开展新能源和新型储能关键技术攻关。

  “实验室加强了本地优势产业所需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全过程安全技术研究,推动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钠离子电池技术、液流电池技术研究,布局面向未来产业的前瞻储能技术研究,并大力培养新型储能技术人才,促进相关科技成果在惠转化。”胡正国说道。

  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牵引新旧动能转换,去年,惠州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提高到3.45%,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64.9%、39.7%,高新技术企业超34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3499家,“两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超300家……

  今年惠州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大力实施高企倍增计划,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发挥资金实效,把创新的着力点落到企业上,用好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创新价值链跃升的“最后一公里”。惠州将聚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优化服务、强化供给、集聚资源,让更多首台(套)设备、首测试场景、首批次新材料在惠州率先应用、形成产业化。

  (撰文 罗锐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