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7日 来源:南方+
日月开新元,万象启新篇。1月17日,惠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地区生产总值预期目标为增长6%以上。这一组数据令人振奋,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过去一年的步伐,惠州走得很显底气。透过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到一个鲜活生动、苦干实干的惠州。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惠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快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能级,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答卷。
从横向来看,惠州经济总量已连续11年稳居全省第五。从纵向来看,惠州经济保持着向上向好的态势。2021年,惠州成为广东第五个“万亿工业大市”。2022年,惠州经济总量逆势而上,GDP实现5401.2亿元、增速居全省第一。2023年,惠州多项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如今的惠州,站在更高的历史新起点上,未来目标更加远大,任务更加光荣。前不久,中共惠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着重对打造新增长极进行了研判部署,强调要坚定信心决心、强化使命担当,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2024年惠州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取得实效。要实现6%以上的增速,并不容易,但是,惠州有信心。
信心来源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惠州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与广深这两大核心城市相邻,与香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日前,《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印发,惠州全域纳入并定位为副中心。同时,惠州陆地面积1.13 万平方公里,占大湾区的五分之一,开发强度只有10.9%。惠州坚持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70%用于工业,去年出让工业用地超1万亩。惠州还是广东的海洋大市,海洋经济有望成为“蓝色增长极”。
信心来源于强大雄厚的产业基础。惠州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集中精力、集中资源打造3个“国字号”园区、7个千亿级园区,支撑“2+1”现代产业集群。去年,大亚湾开发区和仲恺高新区获评“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亚湾开发区连续5年蝉联“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惠城高新区跻身省五星级服务园区。
信心来源于市场主体的朝气活力。近年来,一批国际巨头“重仓”惠州,惠州工业投资从2020年5月以来保持着两位数增长;新增制造业贷款增长44.1%、占比54.1%,均居全省第一。去年,全市实有经营主体88.7万户,增长5.1%。当前,惠州正在夯实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两大支柱产业集群领先地位,新型储能产业加快迈向全国第一方阵。今年,惠州将瞄准世界500强、总部企业、龙头企业、高成长企业,努力招引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
信心来源于全市上下的积极作为。当前,惠州上下以新担当新作为把各项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优化提升一流营商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今年,惠州以“头号工程”的力度和势头,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兴起“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通过在做强县域经济、发展乡村产业、积极打造示范镇村、深化县域体制机制改革等维度发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取得新成效。
前进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在区域竞争中,城市分化趋势加剧,惠州距离广深佛莞等兄弟城市仍有很大差距,追赶之路需要全力拼搏。
良弓在手,贵在速发。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这是一条在稳和进中准确识变、在破与立中主动求变的道路,更是一系列观念的更新、一系列制度的变革、一系列行动的合力,惠州人依旧要大步赶路、大胆创新、大力推进。
岭南春来早,奋斗正当时。此刻的惠州大地热气腾腾、热火朝天,呈现出生龙活虎、生机勃勃的态势。只要坚定信心、群策群力、苦干实干,惠州必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加速将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统筹】罗锐
【采写】南方+记者 马发洲
【摄影】南方+记者 梁维春 王昌辉(除署名外)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