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惠州分站 > 最新动态

前11月惠州招商引资过会项目1566宗,逾九成来自大湾区

2023年12月29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近日,中国广核集团惠州港口10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全容量并网,年发电量约30亿千瓦时,这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全面建成投产。

  风从海上来,潮涌大湾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的惠州,具有发展清洁能源的得天独厚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初步形成了以核电、风电、水电等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体系,正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清洁能源中心和能源科技创新中心。

  今年以来,惠州抢抓大湾区发展机遇,举全市之力推动新阶段大湾区建设,从机制衔接、交通互联、产业联动、人文协同等方面协同发力,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1.寻求更深层次的合作

  12月17日,“同心同行同筑梦·携手共进促发展”香港惠州社团联合总会千人回乡省亲活动在惠州举行,千人省亲团分成7个分队,分别前往7个县(区)参观交流,深入园区、企业、文旅景点等场所,感受惠州高质量发展的新脉动,寻求商贸合作的新契机。

  “今年,惠州社团积极当好宣传员、联络员和排头兵,协助举办20多场大型经贸交流活动。一大批龙头港资企业增资扩产超100亿元。”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惠州社团联合总会主席黄少康表示,将进一步助力惠港两地全方位多元化交流,为惠州高质量发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贡献力量。

  今年以来,惠州积极主动加强与港澳交流合作,市主要领导带队前往香港沟通对接。香港特区政府部门高层先后到惠州考察,就惠港人才流通便利、应急管理、经贸合作等交换意见。

  3月30日晚,由香港惠州社团联合总会主办的2023惠州春茗在香港举行。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在致辞中表示,惠州邻近香港,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经济增长势头迅猛,发展潜力巨大。现在两地往来更加便捷,运输及物流效率不断提升,相信惠港合作一定会更深更广更好。

  目前,在香港的惠籍乡亲超100万人,在惠州居住的香港同胞已有2.3万人。截至去年底,惠州历年来累计设立港资企业超过1.1万家。

  10月17日,粤港澳大湾区(惠州)发展推广宣讲会在惠州举行。在会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专员陈洁玲表示,惠州是大湾区东岸的重要枢纽、粤东门户,交通条件便利,蕴含丰富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希望双方可以在不同领域寻求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合作,共同为构建国际一流湾区作出贡献。

  在大湾区的建设热潮下,惠州与周边城市的互动频繁。惠州组团前往香港、广州、深圳、江门、肇庆等市学习调研推进大湾区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做法。同时积极参与推进深圳都市圈建设,多次前往深圳围绕深惠产业对接协作、交通互联互通等方面进行交流磋商,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对接机制。

  2.加快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

  4月,惠州北站开通直达香港高铁,目前惠州有8个班次可直通香港,市民可从惠州北站、惠阳站、惠东南站上车,1小时内可由惠州市中心城区直达香港西九龙。

  发达的轨道交通体系,是世界级城市群的“标配”。今年,惠州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步伐加快。9月,连接大湾区城市群和粤东地区的第二条高铁大通道广汕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惠州南站1小时内可直达广州东站,实现了与广州、深圳等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全面对接。深汕铁路惠州段、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等轨道项目加快建设,深惠城际坪地至沥林北段前期工作顺利推进。

  惠州以交通一体化为牵引,与大湾区城市融通贯通加快推进。当前,“丰”字交通主框架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惠龙高速建成通车,惠霞高速、深汕西改扩建(惠州段)、惠河高速改扩建(惠州段)顺利施工,惠坪高速、惠肇高速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随着一个个节点相继打通,交通“动脉”与“毛细血管”更为畅达。今年以来,惠州与周边城市路网加速升级,与深莞共同推动石洲大桥重建工程、龙盛五路、县道X886、博深高速谢岗互通等项目建设,惠深、惠莞衔接道路分别达17条、19条,加快形成深莞惠“半小时经济生活圈”。

  当前,惠州机场积极发挥“深圳第二机场”功能,积极推进千万级干线机场建设。惠州机场飞行区扩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8%,惠州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数据显示,1—11月,完成旅客吞吐量242.19万人次,同比增长148.43%,预计全年旅客吞吐量将突破26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8067.37吨,同比增长25.5%。

  作为广东“海洋大市”,惠州加快推进荃湾港区5万吨级液体散货码头、10万吨级多用途码头项目前期工作,全面推进惠州港荃美石化码头、荃湾港区5万吨级液化烃码头、荃湾港区航道、东联作业区航道、碧甲作业区公用航道扩能升级等项目建设。1-11月,惠州港货物吞吐量累计8372.9万吨,同比上升1.24%;集装箱完成量累计41.62万TEU,同比上升7.77%。预计全年吞吐量预测9100万吨。

  3.推动产业咬合互嵌发展

  根据工信部公布的2022年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质量评价结果,大亚湾开发区和仲恺高新区获评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今年以来,惠州推动与大湾区城市产业咬合互嵌发展,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惠州集中资源和力量建设“3+7”工业园区,支撑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惠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84.10亿元,同比增长5.2%。在“2+1”产业中,电子行业增长7.8%;石化能源新材料行业增长5.8%,生命健康制造业增长9.9%。

  持续用力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今年2月,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大件重型设备全部完成吊装;5月,总投资521亿元的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举行开工仪式;7月,恒力(惠州)产业园第二条PTA生产线正式运行……惠州正在做强做精做长石化产业链,向着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万亿级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持续用力打造世界水平数字产业基地。惠州主动联合广深佛莞打造世界水平数字产业基地,共同提升产业链的韧性和竞争力。惠州引导中小型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仲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润泽(惠东)国际信息港项目一期建成投用,万国数据、中国移动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中心等项目已完成土建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惠州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惠州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均入选“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

  在城市竞合的赛道中,这座“万亿工业大市”的发展速度、质量、效益“三箭齐发”。

  平台赋能,制造强基。惠州持续推进“3+7”产业园区扩容增效,建立“以亩均论英雄”评价机制,推动7个县区千亿级园区打造县域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同时立足大湾区联动周边城市,精准招引一批建链、补链、强链型先进产业项目。1—11月,全市招商引资过会项目共1566宗、计划投资总额约3034.42亿元。其中,来自大湾区1507宗、计划投资总额约2622亿元。

  抢占先机,竞逐新路。惠州全力打造国内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高地和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储能应用示范城市,成立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联盟、惠州新能源产业联盟,制定出台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全市在建新型储能制造业项目78宗,总投资超640亿元。

  协同创新,浪潮奔涌。惠州积极参与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国科学院“两大科学装置”建设加快推进,截至目前,HIAF装置累计完成总投资的86.4%,CiADS装置完成总投资的24.7%。依托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建设国家级能源科技创新中心,省实验室总部区投入使用;成功研发世界最黑核孔膜超黑材料等25项国际国内领先的技术成果。亿纬锂能总部研发中心落成,埃克森美孚大亚湾研发中心启动建设。全市拥有数字化领域高企1726家,占比61%。

  4.共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

  “惠州为港澳青年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2008年从香港到惠州创业的邓胜威,如今成为惠州仲恺高新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联合会执行主席、惠州市祥胜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邓胜威的公司计划在仲恺高新区扩大投资用于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

  近年来,越来越多港澳青年来到惠州,搭上大湾区发展的高速列车,来到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开启工作生活的新篇章。去年6月,惠州出台《便利港澳居民在惠州发展若干措施》。

  今年,惠州进一步推动港澳居民在惠发展便利化,与港澳实现7项社保业务无差异跨境办理;推出针对“港车”“澳车”跨境机动车辆保险产品,对进入惠州行驶的港澳单牌和双牌机动车辆实施车险“等效先认”;鼓励推动取得大湾区职业资格的香港、澳门法律执业者及大湾区律师来惠执业,已有2名大湾区律师在惠执业。

  当前,惠州与周边城市人文交流互动频繁,民生质量持续提高,便利措施落地生效,共同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

  在机制对接方面,惠州与大湾区城市的融合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比如出台《惠州市对标提升营商环境促进产业转移行动方案》,推动全市政务办事标准和服务质效与深圳市全面接轨。印发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年度工作清单、三年行动方案,持续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在跨域通办方面,惠州与省内20个地市、省外9个地市实现1146个事项“省内通办”、2705个事项“跨省通办”;“湾区通办”自助服务平台实现22个部门共263个事项终端办理,目前已累计办结逾167万宗。建立“跨境理财通”联动工作机制,跨境理财通试点银行机构累计19家,引进4家港澳资银行在惠州设立分支机构。同时,惠州在全省率先打通粤港澳大湾区涉税事项跨城协同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12月28日,169户次港澳企业享受税收协定优惠待遇,累计申报减免税额12436.78万元。

  在民生领域方面,惠州与大湾区城市医疗卫生交流合作不断加强,第一人民医院与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开展医疗合作,市中医医院依托粤港澳惠州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平台,开展院内制剂研究工作。支持惠港澳中小学校(幼儿园)缔结姊妹学校,与周边城市共同推进环境污染联防联治……

  从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再到民心相融的“心联通”,在携手并行中更多故事正在书写。

  (采写 马发洲 摄影 梁维春 统筹 罗锐)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