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惠州分站 > 最新动态

广东持续高质量落实三轮省部气象合作 大湾区特色研发机构群已初具规模

2023年05月10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气象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围绕气象高质量发展,从2012年开始,中国气象局和广东省政府合作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在2012年、2016年、2020年三轮省部合作的持续推动下,广东气象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预报预警能力持续加强、服务重大战略质量日益改善,气象事业整体发展水平保持全国前列。

  当前,以省部联席会议召开为契机,广东将继续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推进气象科技自立自强,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气象力量。

广东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是省部合作重要成果。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供图

  科技创新▶▷

  气象现代化建设步伐稳健

  近日,广东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建设十周年高端论坛举行,数位权威院士作专题报告,广东气象科技创新吸引多方关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多年来,广东气象部门坚持自立自强,将科技创新贯穿于气象改革发展、气象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尤其是以2012年省部合作成立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为标志,广东气象科技创新进入“快车道”。

  广东发挥体制优势凝聚起创新合力,三轮省部合作持续聚焦科技攻关、平台建设,广东也出台《广东省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将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要任务。纵观近十年,广东气象部门承担和参与120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9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在此基础上,广东强化平台建设,以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以下简称“热带所”)为龙头,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野外科学试验基地为支柱,构建起高效联动的“1+N”气象科技创新平台集群。如基于热带所,广东气象部门深化热带海洋气象机理探索和预报技术研究,有效提升热带季风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科技保障能力。以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广东持续推进数值预报的重大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湾区特色研发机构群也初具规模,如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珠澳气象创新与应用研究中心以及佛山龙卷风研究中心(升级为中国气象局龙卷风重点开放实验室)等。

  以平台为依托,广东持续攻坚关键核心技术。目前,广东基本解决了数值预报“卡脖子”问题,研发出全流程具有国产自主知识产权、覆盖印太—南海—泛华南的“9-3-1”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体系,开发快速同化系统和模式初始场,台风、系统性强对流天气预报水平优于全球模式,基本摆脱了对国外技术路径的依赖。

  “经过持续攻坚克难、推陈出新、精益求精,广东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气象科技创新取得了跨越式成就。”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旭东表示。

  筑牢防线▶▷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以气象科技发展、创新为支撑,广东日益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放眼全省,广东基本建成集天基、空基、地基和海基一体化的现代气象综合探测系统,站网密度全国领先。其中,完成12部S波段天气雷达双偏振技术升级和业务组网,联合香港、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全国首个53部X波段相控阵雷达组网,实现重大灾害性天气监测不漏网。同时,广东以15座天线群组成强大的卫星信息接收系统,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海洋、生态等领域广泛应用。另外,广东还建成国内一流的南海海洋、雷电、云物理、大气成分等四大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对热带灾害性天气微观特性的认识能力不断提升。

  日益织密的监测网让精准预报预警成为可能。自2008年起,全省持续推进智能网格预报客观支撑技术研发,最终预报时效延长至10天,空间分辨率提升至1千米,时间分辨率细化为逐小时。同时,广东用好卫星、雷达等新型探测设备,积极推进双偏振、相控阵雷达等建设应用,龙卷、冰雹、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监测识别预警能力有效提升,暴雨预警信号准确率达到90%、提前量达到60分钟以上。

  近年来,全省气象灾害损失占GDP的比重和致死人数明显双下降。其中,2021年致死人数首次降至个位数,并成功抗击粤东秋冬春三季连旱、历史级“龙舟水”、北江流域超百年一遇洪水、近二十年最强南海“土”台风等罕见灾害。

  同时,广东气象事业多年来始终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在服务保障“国之大者”中持续发力。支持“双区”建设,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落户广州,进一步提升大湾区国际影响力;服务乡村振兴,气象为农保障增产增收、减灾止损;发力污染防治战场,气象与生态环境部门协同发力,全省空气质量总体优良,PM2.5平均浓度再创新低。

  另外,广东还推进精细服务,现代智慧气象服务体系快速发展。全省打造了10个行业示范应用场景,气象服务融入“粤省事”“粤政易”“粤商通”等数字政府平台,走进千家万户,基本覆盖了衣食住行游学康等日常生产生活场景。

  全省40类政府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评价调查结果显示,气象服务连续13年位居全省前列。在中国气象局组织开展的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评估中,广东连续两年名列第一。2019年,省气象局获世界气象组织颁发“金塔纳减灾奖”,2021年获世界气象组织推广超大城市智慧气象服务示范项目。

  征程再启▶▷

  推动气象事业取得更大成就

  新征程上,广东推进落实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更加需要高水平气象保障支撑。庄旭东表示,接下来,广东将与中国气象局深化省部合作,形成更大发展合力,不断推动全省气象事业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目前,《实施意见》已出台,未来广东将以推动落实《实施意见》为抓手,统筹好“两步走”,实施好“八大工程”,高标准建设气象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省,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聚焦科技自主创新。广东气象部门将持续推进高水平气象科技自立自强,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科技创新高地和人才中心,创新突破高分辨率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组建大湾区气象研究院、持续创建区域数值预报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构建起大湾区气象科技平台集群。

  筑牢安全发展基石。广东气象部门致力高质量完成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先行示范省任务,统筹推进省部合作备忘录明确的重点工程落地落实,着力提升极端天气防范能力,完善综合防灾减灾机制,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

  服务重大战略。广东正举全省之力深入推进“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气象是重要的保障力量。广东气象部门将高水平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落实《粤港澳大湾区气象发展规划》各阶段任务,构建与大湾区城市群相匹配的现代气象服务体系,把大湾区建设成为智慧气象发展先行区、气象科技深度合作示范区、气象全球战略辐射基地。

  融合产业发展。广东坚持制造业立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气象趋利避害的赋能。广东气象部门将推动智慧气象与现代产业体系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智能化、定制化、精细化专业气象服务,深度融入实体经济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环节,开拓更多行业经济运行气象服务场景,助力制造强省、海洋强省、农业强省、交通强国先行示范省建设。

  至2025年,广东将建成适应需求、结构合理、功能先进、保障有力、高效安全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展望2035年,广东将建成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

  (撰文 张子俊 王天巍)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