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8日 来源:南方日报
春暖花开正当时,高质量发展谱新篇。阳春三月,仲恺大地春潮涌动,生机勃勃。
惠州新能源产业联盟揭牌成立,仲恺高新区管委会与亿纬锂能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亿纬锂能三十、三十一工厂启动投产……在日前召开的惠州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仲恺站)上,揭牌、签约、投产“并肩跑”,勾勒出仲恺高新区坚持制造业当家,“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生动局面。
“正是有大量优质企业和项目的不断加入、持续投入,才让仲恺高新区持续保持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诚如仲恺高新区委书记吴献民在会上所言,企业和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当前,仲恺高新区锚定“挺进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前25名”的“十四五”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狠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全力打造效益更优、动力更强的“5+1”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当好惠州打造世界水平数字产业基地的“排头兵”和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主引擎”。
聚焦新兴产业
建链、强链、延链、补链四链协同
3月17日,在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亿纬锂能三十、三十一工厂正式投产。这个总投资超31亿元的项目,将主要生产乘用车方形铁锂电池、方形三元电池等动力电池,预计实现年产能12.5GWh(吉瓦时),年产值超96亿元,可配套18.4万台纯电动乘用车。
和去年投产的第二十八、二十九工厂一样,三十、三十一工厂同样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灯塔工厂。不仅拥有2条15PPM生产线和2条16PPM动力电池生产线,配备有上下料机械臂、AGV机器人、RGV穿梭车、全自动物流线,可实现全程高度自动化运转生产,还设有完备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系统,将智能信息化技术与工业制造融合。
不远处,另一宗能源电子产业领域的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建设。在宝岗路和社溪路的交会地带,机械轰鸣,塔吊林立,首期计划投资21亿元的德赛矽镨工业园雏形初现。未来,这片占地8.89万平方米的园区,将致力于半导体封装SIP模组的研发与制造,预计形成年综合产能42000万片封装模组规模,实现年销售收入约50亿元。
放眼仲恺高新区的产业生态体系,一个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落地生根,为推动“5+1”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打造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能源电子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注入强劲动能。
以能源电子产业为例,目前,仲恺高新区已经形成了从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膜、电池芯、电池壳、电池保护电路、配套充电器,到组合电池产品生产一站式能源解决方案的较为完善的产业链,集聚了赣锋锂业、德赛电池、亿纬锂能、豪鹏国际、信宇人科技等一批行业优质企业。今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为仲恺高新区新能源产业集群式发展带来新机遇。
“我们将乘势而上,加快对能源电子产业招商与培育力度,在光伏领域,引进晶硅、逆变器;在储能领域,引进做强锂离子、钠离子电池;在终端领域,引进5G设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智能电网系统等;在信息领域,引进功率半导体等,全力做大做强能源电子产业。”仲恺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汤俊说。
据她介绍,今年,仲恺高新区将紧紧围绕惠州构建“2+1”现代产业集群的部署,坚持建链、强链、延链、补链四链协同,为全力打造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能源电子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精准施策;并且主动建链,补齐电子信息产业共性需求,布局人工智能、激光与增材制造、现代服务业等板块,当好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排头兵”。
做优产业空间
推动资源要素向园区聚集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工业园区是坚持制造业当家的重要载体,产业空间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走进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英山片区,总投资48.35亿元的旭硝子显示玻璃(惠州)有限公司四期项目拔地而起,计划新建的两条液晶玻璃面板生产线投产后预计将满足华星光电项目的基本玻璃需求;几公里外,中集智谷产业园里一派生机勃勃,作为仲恺高新区工业标准厂房项目之一,这里聚焦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电子信息产业,吸引了一批深莞优质企业落户……
这一幕幕是仲恺高新区着力建设“万亩千亿”级大平台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仲恺高新区继续加快建设重大产业园区,推动优质资源向园区集聚,全面拓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空间。
作为惠州打造“3+7”产业园区的重要阵地,仲恺高新区拥有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和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两大重大产业平台。目前,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锚定打造标杆性高质量发展目标,已引进项目169宗,总投资超600亿元,预期年产值超1300亿元,一座现代化产业新城形态初显;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围绕产业项目引进和基础设施提升两大目标,累计引进项目93个,总投资772.6亿元,奋力向高质量发展特色千亿园区迈进。
当前,在工业用地新增空间日益受限的背景下,仲恺高新区在推动重大产业平台实现全面突破的同时,也积极盘活存量土地、低效厂房,全力推动工业园区升级改造、提质增效,向存量拓空间,以亩均论英雄。
3月6日,仲恺高新区举行潼侨、惠环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项目动工仪式,低效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按照“一年全面启动,三年攻坚推进,五年基本完成”的工作部署,仲恺高新区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2个村镇工业集聚区13平方公里的升级改造;完成后,潼侨村镇工业集聚区工业年产值预计将从70亿元提升至400亿元,惠环(西坑)村镇工业集聚区工业年产值预计将从54亿元提升至300亿元。
除了推动老旧村镇工业集聚区腾笼换鸟,重焕发展活力,今年,仲恺高新区持续推进东江、惠南两个科技园提质增效,深挖土地空间潜能,提升产业发展承载力,破解土地资源受限的困境。
汤俊介绍,2023年,东江科技园将继续提升园区功能品质,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工业投资增长30%以上;惠南科技园将继续发力创新驱动发展,实施低效用地提质增效行动,打造科技引领发展、创新要素集聚的高质量园区,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高新技术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60%。
刷新“仲恺速度”
实施“1235”行动提供全过程服务
项目建设“不打烊”,平台发展“加速跑”,离不开不断刷新的“仲恺速度”,得益于政府的“店小二”服务。
在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金籁科技(惠州)磁性元器件制造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一个国内最大的磁性元器件制造园区已从蓝图走向现实。项目分三期建设,计划总投资50亿元,占地14.82万平方米,一期预计从今年6月开始分批投产,有望打破部分磁性元器件的国外垄断局面。
“我们的项目2022年2月落户,从签约到动工只用了50多天,去年底一期封顶,也比原计划提前了2个月。”惠州金籁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义松表示,各级政府积极践行“店小二”精神,主动靠前为企业排忧解难,为项目如期投产提供了坚强保障。
这样“畅通无阻”的故事,在仲恺高新区频频上演。
尤其是,今年以来,仲恺高新区实施“一个攻坚、两业融合、三大工程、‘五外联动’”的“1235”行动,为企业的招商、落地、动工、投产全过程提供服务保障,全力当好金牌“店小二”,推动产业服务不断提速。
2月初,惠州市潼湖生态智慧区企业服务中心在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集中配套(二期)举行揭牌仪式。作为为起步区落户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的专门性机构,企业服务中心以企业办事需求体验为导向,梳理“服务事项清单”,安排专班跟进;并联合各涉企部门门打造一站式“智慧企服”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直接办理+流转办理”服务模式,缩短办理流程,减少企业跑动。
“我们将继续深入践行‘店小二’服务理念,以开展‘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年’活动为主抓手,用心用情用力为区内企业项目提供更加高效、更加优质、更加暖心的服务,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竭尽所能助力企业发展壮大,让企业安心投资仲恺、扎根仲恺、共享仲恺。”吴献民说。
此外,仲恺高新区积极引进现代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建设高质量服务体系。海格云链(惠州)数智经济产业园项目是新签约的生产性现代服务业项目之一。
“我们力将通过打造集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服务体系,服务惠州及周边区域的生产制造、消费流通等产业。”深圳市海格云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梅春雷介绍,园区将形成以进出口集中采购、展示与分销、供应链+数字金融、全域电商及直播、品牌及创业孵化为代表的新型服务产业集群;并作为产业互联网商业服务平台的实施场所,吸引更多大湾区优质产业、企业、资本、人才聚集,为仲恺高新区塑造发展新优势。
■相关
惠州新能源产业联盟揭牌成立
为构建更加完善的新能源全产业链生态,日前,在惠州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仲恺站)上,惠州新能源产业联盟揭牌成立。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新能源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机遇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
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后者在优化锂电池产业区域布局方面,多处提及惠州、亿纬锂能,并对惠州重点发展新型储能产业作出规划。
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利好,为惠州新能源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目前,在惠州,新能源电池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基本形成了从电池制造设备、电解液、正负极材料、电芯、配套充电器到新能源电池整体解决方案的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据统计,2022年,惠州拥有79家新能源领域规上工业企业,共实现年产值867亿元,同比增长22%。
当天揭牌的惠州新能源产业联盟由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理事长单位,汇聚了德赛电池、赣锋锂电、蓝微电子、比亚迪电池等35家当地知名新能源企业。接下来,产业联盟将致力促进成员单位之间资源共享、技术交流、供需对接、优势互补,推动新能源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标准应用落地,并联合学界、政界,共同构建完善的新能源产业生态,助力提升惠州新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
■链接
2023年仲恺高新区“1235”行动
“1235”行动:一个攻坚、两业融合、三大工程、五外联动
◎一个攻坚:开展一个招商攻坚年
围绕新落地项目总投资700亿元、年产值1700亿元目标,开展全域、全链、全线招商。
全域:立足大湾区、面向全国、走向全球,力争引进外资企业5家以上。
全链:聚焦“5+1”现代产业体系,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引进高质量延链强链补链项目。
全线: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统一招商、统一调度。
工业标准厂房项目:完成引进企业300家以上,招商去化率达95%,全年招商去化面积400万平方米,投产去化面积170万平方米。
全力加快项目竣备,“一项目一专班”推动在建项目年内全部竣备。
全力加快招商引资,举行20场以上供应链企业推介及专题活动。
全力推动企业投产,聚焦产权分割、贷款融资难等问题,创造性地出台政策。
◎两业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
深入推进质量品牌建设,鼓励企业从贴牌生产向自有品牌转变。
重点推进数字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在全产业链的应用,新增89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
聚焦建设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开展“大手牵小手”产业链沙龙活动,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
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用,力争新增上市企业2家、挂牌企业3家。
◎三大工程:实施工业稳增长工程、产业转型升级工程、企业梯度培育工程
工业稳增长工程:重点保障产业项目用地需求,力争全年新增征地4500亩,供应工业用地7680亩;加快项目建设投产速度,推出“临电租赁2.0”“电力即插即用”等用电用能新举措;实施工业投资“颗粒归仓”行动,重点推动全区产值前50强企业增资扩产。
产业转型升级工程:加快升级区级技术改造项目政策,推动华星光电、亿纬动力、德赛西威等至少140家企业实施技改,确保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
企业梯度培育工程:聚焦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建立“500+500+300”梯度培育库,力争“小升规”工业企业总量突破11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量突破25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量突破15家。
◎五外联动: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组合拳”
发挥广东自贸区惠州联动发展区优势,推动通关、贸易、投资便利化,力争全年外贸进出口1305亿元,增长5%。
(记者 于蕾)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