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广州分站 > 最新动态

南沙如何共建经济纵深广阔的新广州

2024年02月28日 来源:南方+

[ ]

  编者按

  以头号力度,推进头号工程。

  广州,一座既有繁华都市也有广袤乡村的超大城市,如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成为“二次创业”再出发、拓展高质量发展战略纵深必须面对的课题。

  近日,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全力抓好“百千万工程”、城中村改造,共建经济纵深广阔的新广州。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大抓重点区、典型镇、特色村,实施“一区一策”“一镇一业”,深化对口帮扶协作,奋力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上作示范当标杆。

  南沙区闻令而动,以面向世界的标高要求、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岭南水乡的现实基础,持之以恒抓好产业导入、城乡建设、改革赋能、发展保障,奋力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标杆区、宜居宜业未来之城。本期邀请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南沙区的“百千万工程”发展路径。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南沙分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曹轶:

  坚持“三观”引领推动“百千万工程”实施 

  广东省部署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广州市以新乡村示范带建设作为抓手,出台系列政策保障资源要素落实,推动“百千万工程”实施。对于广州高质量发展主阵地的南沙区,我们认为应该坚持全局观、发展观和民生观,推动“百千万工程”的高质量实施,助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全局观——今日的南沙,不仅是广州的南沙,更是湾区的南沙、世界的南沙。我们要认识到南沙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定位,树立“百千万工程”的全局观,加强顶层设计工作。

  要将“百千万工程”融入到南沙城乡发展大局中。贯彻“精明增长、精致城区、岭南特色、田园风格、中国气派”发展理念,通过“百千万工程”将广袤的乡村、沙田、农业基地与南沙中心城区、三大先行启动区、南部地区等重要城市功能和产业平台串联起来,改善镇村风貌、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要形成一套具有南沙特色的“百千万工程”建设标准。基于南沙山、海、水、田、园资源禀赋,以“水韵南沙”为“百千万工程”主题,保持自然风光、田园风貌,突出农耕记忆、地域特色,统领南沙“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系列工作,形成一套“总体策划+实施指引+示范建设”的“田园风格”标准体系,指导具体项目实施。

  要形成一份全区共识的“百千万工程”建设计划。“百千万工程”必须坚持长期主义、久久为功。目前南沙区在区级层面已经构建起一系列“百千万工程”的管理架构,建议结合新一轮的南沙区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出台“百千万工程”的年度实施计划,在做好整体谋划的基础上,分年度有序实施。

  发展观——“百千万工程”是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畅通经济循环的战略举措。我们强调要按照高水平保护、高效能利用、高质量发展的发展观,严守各项生态底线的同时,走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长远谋划渐进营造的道路。

  严守底线,强化生态资源的保育利用。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纲严守管控底线,落实南沙区国土空间规划要求,严守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等各类管控底线,严格保护滨海湿地、红树林、河涌、海岸等自然资源,结合区位条件、资源现状、发展趋势等,统筹各镇、各村生态保护利用总体目标,强化生态资源的保育利用。

  因地制宜,推进镇、村的差异化发展。结合各镇发展情况和发展机遇,形成“1个典型镇+5个特色镇”的发展模式,即东涌镇典型镇,万顷沙镇、黄阁镇、大岗镇、榄核镇、横沥镇5个特色镇。在东涌镇典型镇建设中,将其打造成“岭南魅力水乡,粤港合作先锋”。万顷沙镇突出滨海沙田水乡特色,黄阁镇突出麒麟文化、传统村落、汽车名镇等特色,引导各镇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之路。

  长远谋划,坚持渐进营造的发展道路。建议近远期布局整体谋划,形成一个典型镇、六条示范带、一系列精品村的重点工程项目库。以渐进营造、示范建设为路径,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形成长效发展的模式。

  民生观——“百千万工程”要求坚持群众路线,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城乡全体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项目谋划、建设、运营全过程,我们都应该鼓励村民积极发声、广泛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振兴新局面。

  “百千万工程”的规划建设要充分尊重村民诉求。在万顷沙渔舟唱晚示范带项目中,经过多次走访和调研,我们发现十四涌沿岸村民对于渔船有独特的情感,每家临水院子外停放着渔船,院子里搭建雨棚堆放渔具,由此导致临水一侧的风貌比较杂乱。为此规划方案提供雨棚的标准化改造方案供村民选择,统一水岸整体风貌同时兼顾村民实际需求。

  “百千万工程”的长效运营离不开村民的参与。一方面,通过“百千万工程”,将政府、市场企业、村集体联合起来形成多方共建平台,政府负责资源要素统筹,市场企业负责盈利性项目的投入和运营,村集体负责房屋收储、村民协调等基础工作,同时以土地、房屋等资产入股参与到项目盈利分配。另一方面,通过“百千万工程”创造更多的乡村就业机会,让村民参与到“百千万工程”的施工建设以及建成后的维护运营,增强村民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华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建筑学院教授叶红:

  探索城乡等值融合,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广东正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把解决地区和城乡两个发展不均衡作为重要目标,也为广州全市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行动方向。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南沙区正围绕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目标,探索践行以“城乡等值融合发展”为特色的“湾区模式”。

  一是正确认识新时代背景下湾区城乡关系和乡村价值重塑。

  在国家提出双循环的背景下,结合大湾区高度城镇化和珠三角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依然超过2.0的现实情况,大湾区的发展需从过去以城市为主转变成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湾区广阔的乡村地区应成为新的发展核心;移动互联和智能化时代让城乡时空限制突破成为可能,全千兆、大数据、5G+等数字技术重塑了城乡之间的要素流通手段,打破了经济机会在城乡分布不均衡的障碍,使远程、分散但优质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可能,大湾区的经济和技术水平也有条件支持乡村地区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而现阶段对健康的追求,让拥有文化和生态比较优势的乡村更加令人向往。

  因此,我们必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理解湾区的城乡关系,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为乡村资源价值的提升开辟新路径。南沙是湾区的核心区域,在推动“百千万工程”上必须承担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创新性的标杆作用。

  二是用好国家战略,兑换南沙区位资源产业三重优势。

  2022年6月《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出台,提出“加快推动广州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和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南沙,正逐步实现“广东的南沙”到“中国的南沙”重大转变。

  南沙位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拥有极佳的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概括起来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产业体系新,作为新城区,其产业体系后发但更具创新性,传统低效产业少;二是基础要素全,南沙拥有各种国家级甚至世界级平台,以及路、轨、港联运的交通优势和自贸区的各种政策优势;三是城乡发展空间大,南沙拥有巨大的城市开发空间和广袤的乡村腹地,尤其是资源条件优越、开发利用潜力巨大的乡村地区,为塑造有别于其他地区的城乡生产生活空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是推动城乡等值化融合,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城乡等值的核心概念,在于让城市和乡村实现等值化、差异化融合。注重在持续推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辩证地消除城乡生产生活质量差别、强化城乡特色差异,通过城乡公共资源、市场要素的协同配置,主动构建新型的城乡关系、多元的城乡业态、复合的城乡功能、清晰的城乡边界。城乡等值理念下的乡村发展,则注重依托高品质的农业景观和生态系统,在乡村培育具备生态与文化比较优势的发展场景,促进乡村成为优质新型生产和生活的良好载体,使乡村能够提供有别于城市的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实现生态资源转变为生态资产、多主体的费用化投入转变为资本化投入,并将若干“专精特新”产业引导进入乡村地区,让更多的“隐形冠军”成长于乡村地区,实现和城市“不同产”“不同景”、但“等值”“等质”的乡村地域综合体,尤其是逐步实现从人均产值到地均产值的等值。

  目前南沙区正联合华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院等专业团队,以城乡等值的核心概念内涵为指导,探索整合市、区两级统筹力量,以南沙区万顷沙镇作为实施载体,结合“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努力创建全国全省首个城乡等值融合示范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模式,坚持“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南国大地上描绘一幅“出门鸟语花香,进门都市生活”,既有中国气派,又富田园风格的新型城乡融合发展的“富春山居图”。通过政府、村、企业、专业团队的共同缔造,全面激发城乡优质资源要素的活力释放,促进国际大都市乡村资源价值的跨越式提升,真正走出一条城乡等值的发展新路,探索城乡等值融合发展的“湾区模式”。

  我们有信心,在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南沙区必将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在全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走在前列。

  【主持人】李鹏程 柳时强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