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广州分站 > 最新动态

提升产业链韧性,广东用数字技术解题

2023年12月05日 来源:南方+

[ ]

  10分钟可以从20%充至80%SOC,支持电动汽车轻松续航1000公里……在日前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的清洁能源链展区,欣旺达动力带来了全球首款量产超快充产品“闪充电池”。欣旺达等“链主”企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等方式牵引产业链不断高端化。

  截至2022年底,粤港澳大湾区拥有锂电企业数量超过了1.77万家,占全国的12.4%。

  在链博会上,广东企业大秀实力,展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创新成果。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为纽带,广东大中小企业协同作战,广东产业链供应链加快畅通。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刻演变,正改变着全球要素资源配置方式、产业发展模式。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供应链发展趋势如何?广东又该如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生产之变

  大规模生产向个性化“上新”转型

  从11月底开始,跨境电商的“黑色星期五”正式赛陆续打响,这个西方国家年度最重要的打折促销日,正在中国跨境电商行业掀起热潮。来自广州的服装厂商,早早将自家商品上架到希音、多多跨境等平台上。

  和以往的零售品牌有所不同的是,这些商家可以做到“7天上新”,虽然每款数量都不多,却能做到款式众多。

  订单的碎片化、零散化已成为几乎所有行业的趋势,面对这些庞大的“长尾市场”,在个性化需求与大规模生产之间,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打造高效和柔性的数字化供应链的重要性。

  全球最大的服装跨境电商SHEIN(希音)的快速崛起,正是得益于这场变革。希音一天可以在欧美国家销售500万件订单,而且订单彼此之间并不相同。这是因为它把上万家供应链上的企业,都加入自己的数字化系统,共享订单、实时掌握生产进度,让上万家企业像一家企业一样快速协作。仅在广州番禺南村、大石等村镇,就集中了专门给希音供货的数百家企业。

  作为广东的优势产业,家居行业也同样面临个性化定制与大规模生产之间的平衡难点。林氏家居供应商管理部总监张发就表示,产品优化难,反馈链路太长,简单复制已有“爆款”的路子已行不通了。如今,林氏家居发挥数据这一新的生产要素作用,在海量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产品研发部门能够快速了解用户需求。目前,林氏家居每年在售商品SKU超过1万,每月上新产品逾200款;发货到签收平均时效5.3天,最快48小时极速发货……起家于互联网的家居品牌,如今得以“爆款”频频。

  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实验室副主任戴欣对此分析,当订单更加碎片化,以往的跟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而通过数据和算法,可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各个角色之间高效链接和协同,提升产业链各个节点间的效率,缩短商品从供应链到消费者的通路,完成整个产业链的高速运作。

  100多年前,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在福特工厂里出现,大规模流水线带来了生产方式的一次重大革命。由于高效的批量流水生产作业,汽车生产所需的时间、成本和资源大幅下降,汽车也从刚发明时极为昂贵的奢侈品变成了消费者能负担得起的交通工具。

  但如今,人们不再满足于同质化的产品,通过工业互联网这一新的生产方式,个性化的产品也不再是价格昂贵的专属,普通消费者也能买得起。

  同时,企业也不用再为库存而焦虑。美云智数研发中心CTO侯宝存就表示,通过工业仿真技术,可以帮助厂商从“以产定销”转变为“以销定产”,实现生产模式的转变。

  供应链之变

  数据赋能产业,上下游“串珠成链”

  从一颗螺丝从原材料供应商处进入工厂,在生产制造环节中用于某一台机器的组装,作为成品出厂;到成品进入仓库统一管理,配送至末端消费者;再到送新取旧、回收,实现全流程可追溯,做到心中有“数”。

  这是佛山物流企业安得智联打造的数智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它打造了一条更透明的产业链供应链。

  传统制造业企业要想提升效率,光自己快是不够的,中国制造不仅要比价格、拼质量。虽然自身的生产效率已达到世界顶尖,但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作上还有待加强。

  通过数据要素,打通产业上、中、下游,企业内部产、供、销,生产线各供需的数据,是帮助解决信任缺失的有效手段。在这样的数字产业集群之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作顺畅,整个产业链才能加速。

  这些年,企业微信也在深入产业互联网,探索减少企业间的合作缝隙,让不同企业敏捷协作。浔兴拉链是SHEIN最大的拉链供应商,面对国外客户在2—3天内交货的要求,浔兴可以通过企业微信的“上下游”功能把合作的10多家物流供应商都拉到同一张“通讯录”里,对比价格等因素,快速作出决策。

  受“缺芯潮”影响,芯片供应链危机重重。赛意信息为芯片行业提供数字化服务,在“兵荒马乱”的供应链震荡中,快速实现产品替代。

  “我要知道上游客户什么时候发货,如果发不了货,我还能追溯生产线的情况,具体到某一个产品,不仅要知道其中的芯片是谁生产的,未来可能细到用的哪一条生产线、哪一个批次。”赛意信息工业软件与物联子公司总经理李文贤说,通过数字化手段,一旦某个供应链环节出了问题,“链主”企业马上能知道产业链上是否还有同类产品可以替代,如此一直往前延伸,产业协同的颗粒度比以前更细、更深了。

  当前,围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广东提出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百链韧性提升”专项行动,充分发挥“链长+链主”协同作用,“一链一策”实施精准补链强链。

  营销之变

  向“卖服务”升级,增加产品附加值

  无论是“双11”,还是即将到来的“年终好价节”,一个新的消费趋势愈发突出——不少消费者正成为消费主义逆行者,理性消费的思维下更加注重“高性价比”。

  压力传递到厂商。“现在产品价格越来越‘卷’了。”佛山一家家具厂的老板方桂林说。他所说的“卷”,指的是厂商之间相互压低价格。

  这说明一个严峻的事实,即生产制造环节利润已经逼近极限。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拥有世界500强制造业企业61个,排名世界第一,但平均利润率仅2.0%,相比之下,美国、英国、瑞士分别达到8.3%、12.3%、11.7%。

  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谢泓指出,低价并不是竞争力。其实,中国摩托车品牌在上个世纪,就走过“出海”东南亚的路,但当时国产品牌很快陷入价格战,以至于品牌只能在产品质量、配件、售后服务等方面妥协,导致“便宜没好货”;反观日系摩托车,不仅没有降低产品质量,反而精进技术,如今继续占据着东南亚市场的主导地位。

  追根溯源,价格“太卷”,其实是订单不足。赛意信息董事长张成康也注意到,目前市场考验的是接单能力。比如,很多国际化公司全球招标,一些企业就以产业集群共享制造的方式整合一起,过去单个企业无法完成的订单,现在可以通过数字集群力量一起应标。

  与此同时,有的企业还面临有订单却“消化”不了的情况。谢泓举了一个例子:一家外贸商接到一个生产350万件保温杯订单,由于无法找到足够产能,实际只交付了100万件,还要承担违约导致的损失。

  “如果使用一个系统来通报工厂信息,就可以知道有多少工厂具备生产保温杯的能力。”谢泓说,结果发现,在这套数字化系统中有150家保温杯工厂,其中有30家工厂通过物料名称和编码能够生产符合要求的保温杯。

  另一方面,不少企业转而寻求新的增量,而增量就来自从卖产品转型为卖服务。

  广州市鲁邦通物联网公司为一家全球前三的头部电梯制造企业解决了连接问题,推动这家企业都完成了服务化转型,如今这家企业收入结构中50%来自销售新电梯,50%收入来自对应的维保服务和更新改造服务性收入。

  “以前大家只关心怎么卖产品,将来产品本身的部分没有那么多增量了,我们的眼光就要聚焦向服务,怎么做好服务,一定要在行业里面有大量的对标对象。”该公司董事长陶洋说。

  同样的,深圳联创绿米科技公司回归需求原点,意识到用户想要的是一整套方案,而不只是一把智能锁。顺着这一需求,该公司从智能锁生产开始,进军智能家居定制。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石勇就表示,转型服务业可以拓展企业利润来源,德国机械制造商卖出的产品占据营收的70%,只有30%的利润,剩下占据30%营收的服务收入却占了70%的利润。中国制造过去强在生产“标品”的能力,但“标品”的生产门槛低,难有品牌溢价。中国制造要想向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进阶,除了要在产品品质上精益求精,还要同时加快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实现产业升级,增加产品附加值。

  美的董事长方洪波也深有感触。他说,以前生产一个产品,交到用户手里价值增值就算结束了,现在交到用户手里,恰恰是这个产品增值的开始,产品的价值产生正在从生产过程转到服务过程。

  延伸

  打造更有韧性的数字化组织

  一个月前,网红主播辛巴与慕思床垫进行直播合作,2小时创下11亿元的销售纪录。当前,广州正打造“直播电商之都”,大量的订单常常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许多生产企业被迫接受巨大的峰谷流量差异带来的供应链震荡。面对新的市场趋势,企业需要具备系统重塑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变革能力,使生产系统能快速适应需求变化。

  人才:培养一线员工的自主驱动力

  数字化变革,不仅要“变革”生产流程,更要“变革”人。

  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一些原本需要企业或者部门间反复协商磨合得出的生产意见,通过新技术即可快速得出最适化的方案,人力因素似乎越来越“不重要”。

  人员何去何从?让产业工人成为智能生产线的主人。谢泓介绍,西门子成都工厂在内部搭建了一个开放实验室,任何工人在现场发现某个具体问题,都可以在实验室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形成新的问题解决方案,然后在实验室里面做测试,通过验证就会被授权产线做测试,最终真正在工厂推广。这种机制一旦形成,一线员工的学习能力和自主驱动能力就会被高效激发出来。

  企业:打通产业链边界

  在谢泓看来,广东拥有制造业的全部31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其中15个规模为全国第一。纳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目录的近600类工业产品,广东产品覆盖率超八成。接下来,可以通过数字化来优化内部产业结构,打通产业链之间的协同,进一步提升广东产业链供应链整合能力。

  大量中小企业在面对国际国内市场疲软、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更好生存与发展?谢泓以泛家居产业集群举例,从行业分类,过去家居行业的边界是非常清晰的,但未来会慢慢从客户端需求出发,重新定义产业边界,比如养老产业就可以重新定义泛家居产品。

  “未来定义产业的边界,不再是从生产端或者供给端出发,而是从消费端出发。”谢泓说,在顺德的广东工业设计城,围绕泛家居产业,不少年轻人在结合养老产业的需求,设计更人性化、更适合老年人需求的产品,以客户场景来拉动需求。

  政府: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针对中小企业面临的“不敢、不愿、不能”转型痛点,谢泓建议,政府要打造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比如,将一些数字化转型平台引入到佛莞产业集群中来。

  他以汕头玩具加工为例,原来很多中小企业都是自己开模,质量参差不齐,后来汕头市高德斯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创立后,实现了无人化工厂,给中小企业提供标准制造的通用积木件,比单个企业自行开模更有质量保障,成本甚至还更低。

  谢泓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公共服务平台,或者补贴等方式,让中小企业看到数字化投入预期。

  李文贤表示,大部分中小企业最可能的发展模式,还是依托于链主企业。事实上,产业链之间天然就存在订单的关联,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整体转型成功率更高。

  (记者 郜小平 策划 李卓 程鹏)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