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佛山分站 > 最新动态

冲刺千亿机器人产业集群的佛山“攻守道”

2025年03月27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太机器人生产车间内,上百个“机械臂”挥舞着,正进行臂类机器人老化测试。李周秦 摄

  在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国内第一条生产重载机器人全自动化产线正24小时不停歇运转,一批批橙色机器人下线。

  在美的集团新成立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内,人形机器人“样机”与来访者握手、“比心”,根据语音指令完成相应操作。

  一边是工业机器人在生产车间挥舞“机械臂”,重复着搬运、焊接、喷涂的肌肉记忆;一边是人形机器人在实验室里模仿人类手势,通过AI大模型训练自主决策的大脑进化。

  这两个场景同时发生在佛山。

  作为中国最大的工业机器人产区,佛山在2023年就提出,用3年时间实现产业倍增,至2025年把机器人产业打造成千亿产业集群。

  今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节点。2025年也被称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对一个云集各式“机械臂”“无影脚”的机器人大市佛山来说,风口之下,如何守住工业机器人基本盘,又卡位人形机器人新赛道?群雄并起,佛山机器人产业又如何再倍增?

  江湖竞合

  智能制造最新“演武场”

  去年底,工信部发布第一批符合新版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全国共计36家企业入选。佛山有3家企业上榜,分别是库卡机器人(广东)有限公司、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佛山隆深机器人有限公司,上榜企业数量占比广东近半。

  不止是“三剑客”。在佛山,光名字里有“机器人”的企业就有260多家。

  佛山机器人军团中,既有“全能宗师”库卡机器人,也有佛山“无影脚”嘉腾机器人,还有“多边形战士”汇博机器人、天太机器人……在新一轮科技浪潮中,它们各怀绝技,汇聚成机器人“江湖”。

  在这里,广东首条“机器人生产机器人”全自动产线每30分钟就有一台工业机器人下线。“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春节后开工第一天,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公布。

  同一时刻,嘉腾机器人副总裁陈洪波正在车间为UGV新产品进行中试测试。作为国内最早的AGV机器人企业之一,嘉腾机器人深耕惯性导航、激光导航、二维码导航、磁导航等先进技术,并且在载重能力方面屡有突破。今年初,嘉腾机器人成功研发并推出了载重达70吨的UGV无人地面车新产品,适合港口、钢材等重东西的智能和无人搬运。

  在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内,广东汇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技术人员正在神情专注地组装电子元件,一台组装完成的火车车厢余料清扫机器人“走”下生产线。

  “去年,全国首台火车车厢余料清扫机器人就在我们这里下线。”汇博机器人集团COO、广东汇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秦磊介绍,近年来,汇博机器人加大对适用于恶劣环境的机器人技术研究。

  比如面向传统火车车厢余料清扫难题,汇博机器人研发出了敞篷火车车厢余料智能清扫机器人系统,突破了负压清扫、管道防堵等关键核心技术,填补了由机器人代替人工清扫的行业空白。“汇博机器人今年第一季度的订单,同比增加了一倍。”秦磊说。

  不止汇博机器人,今年以来,佛山机器人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的生产作业高峰,演绎智能制造最新“演武场”。

  在天太机器人生产车间,另一番忙碌景象映入眼帘。上百个“机械臂”挥舞着,正在进行臂类机器人老化测试。这里生产的驱动板、控制板、电机、减速机等,是机器人的核心“关节”。

  天太机器人董事长何志雄透露,关节类产品已经拿到了10万台级别的订单,有望继续实现两位数增长,此外营收也将实现翻倍。

  技术沉淀

  从造“关节”到“造人”

  何志雄对今年营收翻倍的预期判断,不仅是基于关节类产品的市场订单,更是源自早年便播下人形机器人“种子”。

  去年11月,上海大学对外正式展示“自强1号”人形机器人。很少人知道,这款重达90公斤,被誉为全球最重的重载荷工作类人形机器人,正是上大与天太机器人联合研发的成果。

  事实上,自2016年起,天太机器人便进军人形机器人,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人形机器人研发的企业。目前,天太机器人对外交付基础版的人形机器人,后续功能需客户自行训练。但订单仍然非常火爆。

  在何志雄看来,进军人形机器人并没有一夜成名的神话,只有十年如一日的“笨功夫”。在硬科技领域,信仰比风口更持久,沉淀比速成更珍贵。

  在佛山,机器人从来不是外来的“颠覆者”,而是从制造业肌体里长出的新基因。

  近日,美的集团研发的人形机器人也在网络曝光。

  据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TO卫昶介绍,美的近期成立了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加大力度布局相关领域的研发。“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已取得一定进展,其中既包括双足双手人形机器人,还有符合特定操作带手臂的类人形机器人,以及应用在不同场景的家电机器人化。”他说。

  美的机器人的成功,是佛山机器人产业跃迁的一个缩影。

  美的从2015年入股“四大机器人家族”之一的库卡后,两年就完成了收购。

  2018年,美的与库卡设立合资公司,承接工业机器人等业务,在佛山顺德新建机器人工厂。2021年,库卡在上海建立移动机器人全球总部。到2023年,库卡的中国研发团队,已经达到300多人。2024年,美的机器人与自动化业务板块营收超过300亿元,成为全球前四的机器人企业。

  “之前都是库卡从德国向中国输出产品和技术,现在,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双方在产品、技术的输出上可以说是平分秋色。而作为工业机器人的一种,在移动机器人领域,我们已经实现九成研发在中国,将技术和产品反向输出到德国及全球市场,成为库卡新的增长点。”库卡移动机器人业务总经理马建良说。

  而随着美的首款人形机器人亮相,“有家就有佛山造”的佛山功夫,已跨开马步,渴望打出新招式。

  群雄并起

  本地虎过江龙聚佛山

  事实上,无论看广东还是观全国,佛山都堪当工业机器人产业大市。

  溯“源头”。佛山是国内最早一批开展机器人产业生产研究的城市之一。凭借制造业“机器换人”的巨大需求,佛山最先吸引来了世界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发那科、ABB、安川和库卡)。

  “四大家族”的进入促使佛山当地机器人制造业产业开始萌芽,一批或草根生长、或中外结合的机器人本体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开始崛起。

  2011年,从事不锈钢加工贸易的霍锦添基于客户提出的需求,转型成立了广东利迅达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2012年,早期做五金模具、冲压行业的农百乐决定跨界,成立广东艾乐博机器公司;2013年,曾为美的、格力等企业提供家电配套设备的赵伟峰,跨界成立了佛山隆深机器人有限公司,同年,做陶瓷装备起家的张河川,成立了广东新鹏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看“龙头”。全国工业机器人四“最”都在佛山。

  最快产能在佛山。全国每16台工业机器人,就有一台佛山造;在这里,30分钟就能生产一台机器人,甚至20分钟也可以做到。

  最大企业在佛山。美的是机器人领域唯一承建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民营企业,去年机器人与自动化板块业务营收已突破300亿元。

  最大生产基地在佛山。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已累计交付超9万台工业机器人,广东首条“机器人生产机器人”全自动生产线就在此诞生。

  最牛小镇在佛山。“千亿镇”北滘集聚了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博智林机器人谷、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三大龙头,机器人产业集群正迈向千亿级。

  佛山龙头聚首,自然也有过江龙寻“味”而来。除了国际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均在佛山布局,近年隆深机器人还“牵手”日本川崎机器人成立合资公司。此外,国内埃斯顿、海创大族、上海爱餐机器人等项目抢滩佛山。

  “过江龙”与“本地虎”共同造就了佛山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机器人产业全链条打造出一个“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圈。

  “汇博机器人扎根佛山,当地政府给予了全方位的有力支持。不仅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还积极搭建各类产业平台,促进企业间的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秦磊说,佛山的优势是完善的制造业供应链和强大的制造体系,当全球竞逐人形机器人风口时,佛山的武器依然在工厂里,用万亿级制造业的土壤,浇灌下一个千亿级机器人产业。

  (记者 李周秦 林东云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