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2日 来源:南方+
5月19日,广东省科技厅对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拟奖项目进行公示。公示名单显示,由佛山市单位或个人牵头的项目共拟获1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0项二等奖,1项科技成果推广奖,共计12项。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是广东科技界最高荣誉奖项。如本次公示中的佛山项目均成功获奖,佛山将实现获奖数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位。
这个殊荣,是佛山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高水平科技强市的结果。近年来,佛山坚持制造业当家,打造三大创新高地,推动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蓝橙实验室等重大科创平台产出更多引领性成果,大力推动建设高新技术企业过万家,驱动整个佛山制造业更加年轻。
民企担纲创新主体
推动产业持续走向“年轻态”
今年的公示信息显示,由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的“超低温气液联喷热泵系统全局低碳供热技术及产业化”项目有望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在一些城市,不少获奖项目由科研院校、研发机构作为第一完成单位。与此不同,由本土民营企业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牵头、与各地院校合作完成,是佛山获奖项目的普遍特色。
以佛山获得的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为例,本土民营企业普遍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在2020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中,佛山其中一个一等奖的项目为“大尺寸陶瓷薄板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第一完成单位为佛山著名陶瓷企业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当然,佛山国企也有精彩表现。同在2020年度的评选中,由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第一完成单位的“高密度高可靠LED显示器件关键技术与集成应用”项目,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把目光拉回到本次评选,这类例子也不在少数。日丰、启明光大、精铟海工等本土知名企业均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出现在拟获奖项目清单中。
让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是佛山坚定的选择。截至目前,佛山共拥有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346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35家,共培育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6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万家。
与此同时,从今年公示结果看,佛山扶持的科研平台也在发挥积极作用,季华实验室、佛科院等高校院所牵头的项目跻身其中。
从获奖领域分析,怎样把看似传统的产业,用高科技“武装”起来、实现性能和价值的提升,是省科技奖上佛山拿奖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也是佛山科技创新的主要路径之一。梳理近几年佛山获奖的项目来看,有不少项目来自佛山的优势传统行业。以此次公示的项目为例,就有来自陶瓷、铝合金建材、管材领域的项目入围。
再向前观察,佛山这种特色一直存在。如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中,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凭借“蒸汽技术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及产业化”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再如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中,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牵头,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等参与的“铝型材生产关键工艺装备及职能优化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当然,每年的省科技奖更折射着佛山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成果。在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显示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佛山获奖项目不断增多。在此次公示的项目中,中科云图、国星光电、美涂士等多个来自佛山战新产业的企业“露脸”。其中,佛智芯微电子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杨斌牵头的“电子器件高密度封装的微细阵列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拟获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随着战新产业领域的突破增多、传统产业不断升级,佛山制造就会越来越“青春”。
搭起科创平台
构建科技孵化育成体系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发展,也为获得科技奖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佛山不断加强与国内顶级高校合作,着力打造高端创新平台。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有研广东院、广工大研究院等一批科创平台在佛山拔地而起,秉承着不同功能与特色、各有侧重、互相支撑补充,形成了科技创新的良性生态圈,为佛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支撑。
截至2023年底,季华实验室孵化了20家科技企业,累计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近150项,作为业主单位牵头组织实施“璀璨行动”,获批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显示装备平台;仙湖实验室启动建设氢能及氨氢融合新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研发的全球首台氨氢融合零碳重型商用卡车直喷内燃机成功点火;蓝橙实验室获批建设,成为全省首家依托民营企业组建的全国重点实验室。
此外,在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已攻克了我国工业机器人“卡脖子”技术核心系统的难题。目前,研究院已引进培育孵化高科技企业9家,其中7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华数机器人和登奇机电2家企业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公示的奖项中,该研究院牵头完成的“高节拍灵巧双旋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应用”有望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科创的星星之火不仅来源于科创平台,也来自于良好的孵化育成体系。自2015年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倍增计划”以来,佛山市先后出台《佛山市科技创新载体发展行动方案(2017-2020年)》《佛山市科技创新载体后补助试行办法》《佛山市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构建起完善的科技孵化政策体系,这为未来能够有希望获得省科技奖的企业打下基础。
为降低企业创新成本,2022年起,佛山实施科研仪器共享,推动各类科技创新平台、高校院所向企业及科研团队等创新主体开放科研仪器的使用。
“能够共享科研仪器后,我们的创新效率提高了不少。”佛山市正典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正典生物”)研发主管王新秋说。此前在2021年度省科学技术奖中,正典生物牵头的“鸡球虫病多价活疫苗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以改革强动力
创新机制解决科研难题
科技创新,久久为功。在省科技奖上保持优势、不断突破,既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带来的,同时也与近年来佛山在科技领域补短板、谋改革等一系列举措有关。
对于各类科技企业来说,一流的营商环境同样非常重要。2021年起,佛山市委提出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
在此背景下,佛山市科技局扎实开展“下基层、走基层、办实事、解难题”活动,深入推动全市科技生态环境不断向优向好发展。通过“政策解读+制度设计+专题培训”等服务模式,佛山积极协调解决科技型企业在研发、人才、资金、场地及市场等各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这些营商环境领域的做法,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组合拳”,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直是制约佛山市重点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在这方面,佛山不仅扶持平台创新,同时也进行了体制机制方面的探索。其中,自2021年起,佛山就对重点领域实行“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高质量谋划产业领域科技攻关专项,涵盖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进一步促进佛山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提升产业竞争力。
为适应新形势下科技改革工作的需要,去年,佛山还及时调整与当下科技形势相比不够规范、不够完善的科技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对《佛山市财政科技创新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了修订。同期,佛山还对《佛山市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了修订,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科技创新项目管理方式,加快促进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
今年,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在推进应用型科技创新方面,佛山将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健全科技项目立项机制和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提升科技投入产出效益。完善“企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模式,优化“揭榜挂帅”“赛马制”“业主制” 等项目组织管理形式。
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人才。2018年,佛山出台《佛山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此后,佛山又不断修订《佛山市科技创新团队资助办法》。2022年3月,佛山召开企业家大会,宣布将9月27日确定为“佛山市企业家日”“佛山市人才日”,成为全省首个设立“企业家日”及“人才日”的地级市,以城市之名,致敬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企业家以及各类人才。目前,佛山已培育引进省、市科技创新团队342个,拥有博士超7000人、领军人才超400人,人才资源总量达245万人。
(记者 肖霞)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