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8日 来源:南方日报
当一座已过“不惑之年”的制造业大市追求年轻态,这将意味着什么?
佛山,工业总产值位居广东地级市第一、全国地级市第二,是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在广东吹响制造业当家、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声中,佛山带上40多年积累的制造业家底,奋力书写“不老传奇”。
对佛山而言,这是“背水一战”:往后是“老工业基地陷阱”,向前是制造业的基业长青。
赛道的竞争日趋激烈。佛山制造业能否找准方向,奋力突围?这不仅关乎佛山跃上“工业4万亿”的新动能,也事关新一轮万亿城市工业规模战的胜利。
珠三角工业规模占全省超八成,“世界工厂”享誉全球。在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下,珠三角既要守好家当,更要进取求新。作为珠三角乃至全国制造业城市的典型,佛山努力在推进制造业当家上干出业绩、闯出新路,不仅是要在城市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是在为广东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为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积极探路。
面向未来,佛山值得期待。
为什么要年轻?
字典上,“年轻”解释为人的十几岁到三十几岁。因为年轻,所以有活力、有未来。
40多年前,佛山从“三来一补”“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一路走来。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佛山制造,正当盛年之际。
佛山制造之盛,可以概括为“三五成群、十有八九”,即佛山拥有8个超千亿的产业集群,其中3个是新兴产业,5个是传统产业;制造业大类中,佛山应有尽有、十全十美,其中八成的产品会走进千家万户,九成的产业可以实现自我配套。
靠着制造业这份最厚实的家当,佛山发展成为国内极少数制造业占GDP比重超过50%的万亿城市,确立了全国领先的制造业地位。
年过40的人,多少也会有人近半百之忧。但对于一座城市的制造业生命周期来说,“中年危机”的来临时间并无定数。
近如大湾区兄弟城市的深圳,短短几十年从一座小渔村蝶变成为拥有华为、大疆、比亚迪等全球巨头的科技创新中心,深圳制造风华正茂。
远如福建泉州,同是万亿城市,同有纺织服装、建材家居等传统家当,当地始终立足本地优势,在现有产业上转型升级,把传统鞋服做成了高科技产业,让制造业实现“逆龄生长”。
佛山工业发展早,制造业规模长期位居全国前列。不过时至今日,支撑起佛山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依然是家电、家具、陶瓷、机械装备、金属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
“有家就有佛山造”。但制造业与“家”关联度高,背后也暴露出佛山产业结构偏传统、新兴产业引领作用不强、老旧工业园区多、产业研发投入长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等短板。
放眼全球,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德国鲁尔工业区,到近年的美国底特律,传统工业地带、制造业城市的“衰老”故事并不少见。回顾这些地区和城市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所有工业先发地区,如果不与时俱进创新发展,都有可能在一波接着一波的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浪潮中被淘汰,掉入“老工业基地陷阱”。
从生物种群来看,吐故纳新可以带来生生不息。经济学家周其仁通过调研佛山企业,提出了“草灌乔”的概念。他认为,通过培育“草灌乔”企业,可以营造更具韧性的产业生态,实现制造业的持久繁荣。
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师法自然,佛山显然要推动科技创新、产业更新、格局刷新、动能焕新,确保一批企业老去后,另一批企业很快又冒出来。
唯有生生不息,方能青春不老,方能基业长青。打造年轻态的现代化制造体系,是历史交给佛山的新使命。
凭什么“逆生长”?
制造业的“抗衰术”有很多种,哪一种是实际所需、佛山所能、企业所盼、未来所向?这关乎佛山制造的进化之路,也代表了珠三角制造业向上突围的一条重要路线。
佛山给出的答案是:一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传统制造业是佛山经济的基本盘。在实践中,佛山逐渐摸索出三条有效路径:数改智转、借船出海、推陈出新。
佛山有约10万家工业企业,至今过半数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智化”改造。到2025年,佛山希望将这一比例提高到80%以上。
近年来,大批佛山制造业企业发起海外并购。借鉴成功经验,佛山设立了40亿元产业并购基金,支持和引导更多本土骨干企业向外开展并购,换道发展。
在美的、海天、蒙娜丽莎等一批头部企业的带动下,更多佛山传统制造业企业努力用高端科技、先进工艺、创意设计提升产品品质、推动产品迭代、塑造品牌优势。
广东正着力培育壮大一批万亿级战略性产业集群和超五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珠三角是主阵地。佛山把战新产业视为塑造产业新形态的重要增量。当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已成为超千亿战新产业集群,佛山又把目光投向工业机器人、新型储能、医药健康、节能环保等战新领域,加快打造更多新的千亿产业集群。
赛道上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在“十四五”时期,多地都将“工业立省”“制造强市”确立为重要战略目标。2023年,广东也提出到2027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要超过35%。
当万亿城市开启“再工业化”探索,重构产业发展格局很大程度意味着要重构空间格局。比如,广州、深圳、成都、武汉、南京等城市纷纷推动都市工业回流城区,向上“长出”一片片创新策源地。
立足广佛核心区的优势,佛山布局都市工业已有行动:佛山季华实验室等一批科创平台广泛分布在都市区内,促进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中心城区掀起“工业上楼”热潮,让有限空间实现最高效产出。
从全市层面看,在佛山近3800平方公里的行政区域内,禅城、南海、顺德三区以占全市约一半的面积,贡献了全市超过八成的GDP。与珠三角甚至广东类似,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佛山的短板。但在新一轮制造业角逐中,后发地区反而能为佛山赢得空间新优势。
再造空间新优势,佛山“北向战略”是关键一招,佛北战新产业园是其代表作。这个园区横跨南海、三水两区九个镇街,规划面积接近1/7个佛山大小,将重点发展先导型经济,拓展出佛山产业新形态的最大增量,同时着力破解工业不连片、产业不成带、土地碎片化问题,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向西,则是佛山下一步战略考量。未来,佛山将在高明区建设160平方公里临空经济示范区,打造西部经济新中心。
“北向战略”和“西进计划”是佛山面向至少未来10年,打破发展空间“焦虑”的重大部署。这也是长期主义下的实业坚守、向新坚守。
如何更拔萃?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如何让佛山制造变得更出类拔萃?这是在佛山制造追求年轻态的前提下,制造业向上图强的更高追求。
在城市比拼中,佛山制造业的规模出众。2022年,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2.87万亿元和5761.8亿元,均位居全国第5位,仅次于上海、深圳、苏州、重庆。
2023年,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成为继深圳之后,广东第二个成功跨入“工业3万亿”的城市。接下来,佛山还提出到2030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要突破4万亿元。
纵观全国24座万亿城市,从粤港澳大湾区到长三角,从京津冀到成渝地区,已有大约10座城市在2022年度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在2万亿到3万亿元之间,深圳、苏州、上海更已迈上4万亿元关口。
约四成万亿城市冲刺“工业3万亿”甚至“工业4万亿”。这不仅是“量”的比拼,还有“质”的较量。尤其是在近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向挤压”下,留住制造业、守护制造业、升级制造业,纷纷成为这些城市的共同选择。
不拥抱新形态,佛山制造不仅无法跃上新规模,佛山把制造业推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化版更无从谈起。这样的佛山,显然也无法在城市比拼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竞逐的赛道上,如果说佛山通过一系列规划引导和政策部署,为重塑制造业新形态校准方向、切换挡位,那么谁将成为踩下油门的那股重要力量?答案是佛山民企。
佛山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六成以上的GDP、七成以上的税收、八成以上的工业增加率、九成以上的企业数量。当佛山开启新突围,具体到经济微观层面,佛山民企必然要扛起新的历史使命:要向新而行、向优而进、向强而争。
夯实“稳”的基础,强化“进”的态势,坚持扩大开放和继续全球化,要成为广大佛山企业家共同努力的方向:既要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努力扩大“生意圈”,也要善于借鸡生蛋、借船出海、借梯登高。
佛山发达的民营经济孕育了众多制造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支撑专精特新“小巨人”群体扩容提质。未来这些“隐形冠军”依然需要在开放环境下,对接全球创新资源,不断实现产品和技术升级,并在充分参与全球化竞争下努力实现以质取胜、品牌提升。
一直以来,佛山民营经济具备极强竞争力,这离不开政府始终保持谦抑,并扮演民营经济守护者和坚强后盾。冲刺新目标,佛山还须持续参与推动大湾区内部规则对接,进而在规则上与国际接轨,为民企营造更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繁荣的源泉在哪里?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近几年试图解答的问题。对此,他给出的答案是:“大繁荣”源自以草根创新为核心的现代经济。
可以期待,能够实现草根长久繁荣的佛山,一定也能够在“工业顶流”之争中脱颖而出。
(撰文 林洛峰)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