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5日 来源:南方日报
工业大市佛山,再攀新高峰。1月4日,佛山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佛山经济再传喜讯:2023年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大关。
“冲3”,是2023年7月佛山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的目标,也是佛山发展历史上的关键一跃,对粤港澳大湾区甚至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都有着特殊意义。
截至2022年底,全国规上工业总产值超3万亿的城市只有3个,且均为4万亿级,3万亿至4万亿元区间则处于空缺状态。处于2万亿至3万亿元区间的近10座城市,都朝着“冲3”的目标前进。
2023年,佛山是最有望率先“破3”的城市之一。2022年,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已达2.87万亿元,距离3万亿元仅一步之遥。佛山也是最有冲劲的城市之一,朝着“破3”目标,佛山持续推动传统制造业技改,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多点发力,最终汇聚成佛山“破3”的澎湃动能。
技改投入全省第一 传统制造业焕发新活力
在佛山工业大盘中,传统制造业占比最重。推动传统制造业变得更年轻、更强大,就稳住了佛山迈向3万亿元的底盘。
2023年最后一个工作日,佛山发布《佛山市推进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若干措施》(下称《措施》),提出要从强化财政支持、引导金融支持、深化数智赋能、支持工业设计、加快绿色化改造等多个方面支持工业技改。政策对单个企业奖补最高可达1500万元。
技改,是保持制造业旺盛生命力最关键的密码。佛山对工业技改的重视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佛山陶瓷行业就通过引进海外生产线,实现了生产效率与质量的极大提升。在此后的发展历程中,陶瓷、家电、铝型材等佛山长青行业,都是技改的坚定践行者。
技改也成为佛山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一招。数据显示,佛山工业技改投入总量长期处在全省前列。2023年前10个月,佛山工业技改投资总量居珠三角九市第一。
2021年,佛山工业技改迎来一个新的节点。当年度,佛山发布“百亿政策”,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制造业数转智改。随后,在2022年底,为了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推动制造业转型,佛山再次出台方案,聚焦产业集群转型,一体化推进数转智改。
2023年,佛山制造业的数字化“进度条”不断刷新。截至去年末,佛山已经创建两家“灯塔工厂”、打造出48家示范工厂、146个示范车间、超100个标杆示范项目,全市超五成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生产效率平均提升16.5%。
这是一次覆盖“草灌乔”的产业转型升级行动。龙头企业率先出发,树立起标杆。比如,美的集团长达10年推动数字化转型,投入超过170亿元,如今“数字化”不仅成为美的提质增效的利器,更成为企业新的业绩增长点。2023年前三季度,美的集团顶住压力,实现了营收同比增长7.67%,利润同比增长13.27%。
而在美的、格兰仕等“大树”底下,一群中小企业也通过数字化转型完成了一次升级。一家名为创兴精密的钣金企业,通过推动数字化转型,在厂房面积与员工不变的情况下,效率大增,销售额从5000万元跃升至1亿元,利润率从2%—3%飙升至18%。
如今,技改这个“旧词”裹挟着新的内涵,再次成为佛山传统制造业破局的关键。《措施》对技改概念进行了扩展,由生产环节为主的技改向全链条“大技改”转变,工业设计等内容开始进入技改范畴。
在“大技改”推动下,佛山传统制造业有望进一步锻造新竞争优势,迸发新活力,成为佛山在3万亿元基础上再上新台阶的有力支撑。
“战新”项目抢滩落户 打造工业经济增长新引擎
传统产业重新出发,战新产业破土而出。战新产业加速集聚和蓬勃发展,成为佛山“破3”的有力新引擎。
在2023年最后一周,佛山又有一批战新项目迎来新进展。在南海丹灶,由国内掩膜版龙头投资的清溢光电佛山生产基地正加快筹建。该项目在2023年12月29日摘得地块,并以近2500万元/亩的投资强度,刷新佛山历史纪录。
同在丹灶,瑞浦能源动力与储能锂离子电池及系统项目一期项目正加速建设,计划近期正式投产;二期项目也在近期宣布拿地,预计2025年实现投产,两期项目合计投资超百亿元。
往北走,三水大塘,总投资238亿元的宁德邦普一体化新材料项目的建设正如火如荼;相距不远,佛山云东海医药健康产业园内,公共服务中心项目刚刚封顶,与它同为园区“三中心”之一的科创中心,为已签约落户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量身打造的办公楼正加快建设。
而这些也只是佛山战新产业培育成果中的片段。打开招商引资项目清单,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宁德邦普、星源材质、科陆电子等百亿元级项目落地,以及德国赛威、清溢光电、东丽树脂等外资项目抢滩,为佛山制造业当家注入新动能。
一个突出的表现是,据佛山统计局发布经济数据,2023年上半年,佛山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63.5%,成为同期佛山增长幅度第二大的主要工业产品,仅次于彩色电视机。在全链条、多线路的战略布局下,众多百亿项目扎堆落地,以储能产业为代表的佛山战新产业发展迎来了“风起之时”。
诸多成果的背后,离不开佛山坚持“制造业当家”、优化产业布局的新谋划。一直以来,佛山“产业不连片、工业不成带”的问题严重,常常让大项目找不到落脚点,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
为了突破局限,佛山开展了一轮产业空间大布局。2021年以来,佛山从宏观上积极构建“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高效联动产业格局,确定450平方公里以上工业用地红线;从中观上高标准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和“双十园区”,加强产业主题园区规划;从微观上实施工业用地“亩均论英雄”改革,规范“工业上楼”建设标准,筑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空间支撑。
以佛北战新产业园为例。其总规划面积487平方公里,打破行政边界;横跨南海、三水两区9个镇街,土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充分整合,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其工业用地面积超过170平方公里,瞄准医药健康、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已逐步担纲成为佛山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的主角。
连片的优质空间,打开了佛山战新产业的发展新图景。一批优质产业项目在佛山遍地开花,新型储能、数控机床、仪器仪表、高端装备、工业机器人、医药健康等新兴产业的集聚加快形成,它们不仅是佛山“冲3”的重要增量,更是佛山冲刺更高目标的关键变量。
工业企业超10万户 厚植工业新力量成长沃土
数改智转如火如荼、战新产业拔节生长,制造业新气象背后,是佛山支撑企业发展的优渥土壤。
作为广东经济第三城,不论是从产业基础、营商环境还是招商引资的力度来看,佛山都成为不少企业发展的向往之地。其中,一流的营商环境更是佛山吸引人们干事创业的“法宝”。
数据显示,2023年,佛山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40.26万户,同比增长23.93%。其中,新登记企业11.54万户,同比增长19.94%;新登记个体户28.72万户,同比增长25.61%。放眼珠三角,佛山已经在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经营主体增速排名珠三角第一。
聚焦工业领域,2023年,全市新登记工业企业1.23万户,同比增长17.32%,这意味着,佛山平均每天新诞生约33家工业企业。截至12月底,全市工业企业达到10.4万户,同比增长6.5%。
从产业类型看,佛山制造业家底殷实,一路“向新而行”,传统优势产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也在蓬勃发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经营主体数量明显增长。
一流的营商环境,激活了佛山工业增长的强劲动能。近年来,佛山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屡有探索和创新。202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部署“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其中就有一项来自佛山的经验被纳入推广——统筹推进“证照分离”和“一照通行”改革。
“一照通行”改革聚焦涉企审批环节,全面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将企业登记与后续开展经营涉及的各类许可业务进行归集融合,打破以往办事按照部门、按事项划分的传统模式,将各部门的单事项审批重构成联办主题事项,将需在市场监管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和到其他各部门办理许可审批的“多件事”整合为一个主题“一件事”。
也就是说,在佛山办企业,只需在一个综合服务窗口提交一次申请,统一标准规范、统一清单管理、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共享,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业务办理。截至2023年底,佛山已办理“一照通行”业务超16.5万笔,总审批用时压缩70%,提交材料数量压缩50%,平均为每间企业节约办事时间10天。
以“一照通行”改革为代表的商事制度改革,成为佛山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吸引越来越多人在佛山干事创业。
市场准入便利度是考评营商环境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不论对于企业经营,还是对于政府服务而言,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如果说,“进得来”展现了佛山的开放包容,那么利于企业成长壮大的环境,则让人们坚定了一个信念——营商沃土,大有可为。近年来,佛山市场监管部门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经营主体稳定存量、扩大增量、提升质量。
比如,佛山还存在不少小作坊式的工业经营主体,为此,佛山开展“个转企”两年和三年帮扶计划。作为市场监管总局确定的首批建立个体工商户发展联络点的地区之一,截至2023年7月,顺德推动了900多家个体户升级为企业,为全市五区最多,转型后存续率高达96%。
新的工业力量持续萌芽破土,拔节生长,“破3”的佛山依然后劲十足,阔步迈向2030年突破4万亿元的新目标。
■声音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
佛山要加快推进
新型工业化
过去一年,面对内外经济诸多不确定性,佛山规上工业为何逆势增长?站在3万亿元的新起点上,佛山制造如何激发新活力,打开新局面?近日,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
林江表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超3万亿元的新突破,对于佛山而言意义重大。一方面,规上工业总产值维持较大的体量,能够帮助佛山稳就业;另一方面,规上工业总产保持一定增长势头,也能够推动佛山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内生属性是佛山产业增长关键
为什么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能够实现逆势增长?在我看来,重视开拓国内市场、头部企业市场地位稳固和政策得力是三大关键因素。
在全国工业大城当中,佛山制造业具有更强的内生性。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即使2023年宏观经济整体承压,我国消费者对家电、家居、建材等产品的需求依然可观,为佛山制造业的“稳增长”奠定了基础。同时,美的、鹰牌等一批佛山企业在国内市场知名度高、口碑信誉好,也更容易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另外,佛山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也比较及时和得当。2023年以来,佛山在稳产业、稳外贸甚至稳消费等方面都出台了各类政策,尤其是针对工业技改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政策更为密集,客观上也对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的增长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警惕产业结构“路径依赖”
但在产业结构方面,对比全国和全省工业强市,佛山工业还有一定提升空间。
从全国来看,62座工业总产值位居全国前列的城市中,总产值最高的五大千亿行业分别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其中通信电子、汽车制造两大产业排名靠前。
从全省来看,广州、深圳、东莞的第一大千亿产业也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汽车制造业。
相比之下,传统制造业依然是佛山制造业集群的支柱:佛山产值最高的五大千亿产业分别是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无疑,在附加值方面,相关传统制造业很难与通信电子、汽车制造业相比,在国内市场日益“内卷”的当下,相关行业的利润率或将遭遇更大的下行压力。因此,在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的当下,我们也要谨防佛山制造落入“叫好不叫座”甚至“赔钱赚吆喝”的窘境,还要警惕比重过高的传统产业带来“路径依赖”效应,制约产业结构实现脱胎换骨的升级。
加快转型打开佛山制造新局面
站在3万亿元的新起点上,佛山制造业应当如何打开新局面?我建议,佛山首先可通过机制创新,为传统产业跨界升级营造空间,其次要在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之间找到平衡,以新质生产力取代部分过剩产能。
以家用电器行业为例,当前普通家电市场已经饱和,新的突破口在于通过万物互联扩展家电的功能,例如通过接入新零售网络,让冰箱自动向社区电商“下单”采购冰箱中需要补充的食材,从而让冰箱变身“智能厨房管家”,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但做到这一点,早已超出了冰箱制造商的能力范围,需要动员全社会更多商家、更多部门的参与,并制定全新的标准体系和规则玩法,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的介入,从制度层面进行更适合万物互联时代的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我建议,佛山相关部门可以率先行动,通过建立融合家电行业和现代农业、新零售行业的智慧家居系统网络,激发传统家电产业的新活力,推动其向电子信息乃至更多产业跨界升级。
如果说家用电器产业有条件在原基础上进军新赛道,那么陶瓷、建材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可能更有挑战性,因为这些产业的产品形态相对单一,想要转型升级,就必须培育新的产品线,例如半导体陶瓷、新材料等。
其间,传统产品线的产能可能出现回落,但甘蔗没有两头甜,想要同时实现量和质的提升难度很大,对此佛山必须进行适当取舍。我建议,佛山可有意识地引导部分产能较为过剩的传统产业压缩产能,投入更多精力用于新产品的研发,全社会也要为新产业的成长提供更大的试错空间,要给新产业更多成长的机会。
(撰文 林东云 何帆燕 华声宇 王谦)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