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佛山分站 > 最新动态

佛山向上 乘风破浪

2023年12月15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2023年的冬天,佛山暖流四溢。

  11月末,佛山召开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正式提出“十大行动”作为接下来在21个市、122个县(市、区)竞标争先的总任务,在全市掀起一股干事创业的澎湃热潮。

  今年以来,佛山以“头号工程”力度抓紧抓实“百千万工程”,切实担负起经济大市的职责使命,勇挑大梁、奋勇争先,进一步巩固发展优势,激发增长潜能,跑出加速度、跑出高质量,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干出业绩、闯出新路。

  看经济——佛山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9270.56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跑赢全省平均水平。

  看成绩——五区均上榜中国工业百强区、19个镇“组团”进入2023年全国千强镇、2个案例被评为全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

  突破天花板,才能跑赢新竞赛。当下,佛山全市正坚定信心决心、保持干劲拼劲,全力打好今年经济收官战。

  开发“大西北”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2023年末的佛山,向着“大西北”一路狂飙。

  北向战略与西进计划,是佛山召开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后全城热议的话题。

  人们为什么如此关注这两个词?一是基于二者背后的考量,二是基于二者对佛山未来格局的影响。

  先看考量。因自然地理、资源禀赋和人文历史的差异,佛山三水、高明二区与禅城、南海、顺德三区相比,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一组数据或许更加直观:禅城、南海、顺德三个区以占全市53.5%的面积,贡献了全市80.2%的GDP,集聚了全市85.6%的常住人口。这句话的另一个面向,即佛山还有近一半土地贡献的GDP不到全市的1/5。

  由于现代经济发展的规模经济属性,经济和人口向着少数发展条件好的优势区域集聚,随着时间流逝,区域发展差距会进一步扩大。因此,破解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现状,是佛山实施北向战略与西进计划的最重要考量。

  再看格局。打造总盘子,要靠全市“一盘棋”。自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传统行政区维度的“禅南顺高三”逐渐走向功能区维度的“东西南北中”即“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让“散装佛山”走向“集装佛山”。

  北向可以做什么?佛山新增产业空间基本在北部,交通便利,这是发展新兴产业连成片的、规模大的、聚集性的、成本低的好地方。

  基于此,佛山向北重点发展先导型经济,举全市之力建设佛北战新产业园。这座产业园够大,大到面积接近佛山全域面积的1/7,能有效缓解“工业不连片、产业不成带、土地碎片化”的问题;这座产业园够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里是“当家花旦”,能有效推进新型工业化。

  而西进何为?向西,重点发展复合型经济,打造机场空铁经济带。抓住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广湛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机遇,高明区或将迎来打开城市发展格局,推动城市能级跃升的历史性时刻。

  如果说北向与西进为2023年末的佛山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强区促镇带村,就是佛山“强筋壮骨”壮大整体实力而奏响的“协奏曲”。

  佛山发展起步早、基础好,区的经济、镇的特色、村的资源都有比较优势,是全省唯一所辖县(市、区)经济总量均超千亿元的城市,五区均跻身全国百强区前40位;镇域经济比较强,拥有的省级专业镇数量居全省地级市之首;全市农村集体资产总额超1300亿元,集体总收入超亿元的村(社区)达77个、占村(社区)总量的10%,位居全省前列。

  然而,在强调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佛山经济发展的短板逐渐显露——大区与小区、强镇与弱镇、富村与薄弱村之间的差距,让佛山“有大树易,遍地开花难”。

  曾经,佛山因改革乘风而起。如今,佛山仍需以改革破局开路。强区促镇带村,就是佛山因时因势谋划的关键一步。

  具体来看,在强区层面,佛山将深化五区结对协作,做实南海区结对三水区、顺德区结对高明区紧密协作机制,更好发挥禅城、南海、顺德的牵引作用、辐射效应,充分释放高明、三水的后发优势、空间潜力;在促镇层面,要推进镇域经济跃升,在提升发展狮山、北滘两个千亿镇的基础上,实施“冲高”“强中”“削低”计划,“一镇一策”支持桂城、祖庙、大良、荷城、石湾、大沥、张槎、容桂等镇(街)冲刺“千亿镇街”;在带村层面,则力争到2027年“亿元村居”达到100个。

  既要“里子”也要“面子”

  全域铺开城市品质提升“大作战”

  “佛山很富,但很多地方看起来就像城乡接合部,城市形象跟万亿经济体量不匹配”“广州人穿着西装来,我们总不能穿着拖鞋去跟他们做生意”……

  既有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范,也不乏成片低矮厂房与村屋错落交织的陈旧感;既有白领云集,也有村民散居;既有高端的“无人工厂”和上楼的“空中制造业”,也有传统落后的小型加工作坊……这样的“城乡混合”画面,在老一辈佛山人心中似乎是常态。

  改革开放之初,佛山依靠乡村工业化推动了工业经济的腾飞。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模式也留下了“城不城、乡不乡”的混合格局。不少专家学者都认为,“这样的格局,已成为影响佛山高质量发展和塑造城市形象的‘拦路虎’”。

  站在新起点上,破除“城乡混合”,走向“高质量融合”,今天的佛山既要“里子”,也要“面子”。

  “面子”要如何挣回来?一场关于城市品质提升的“大作战”在佛山全域铺开。

  今年6月,佛山召开全市城市品质提升工作现场会,明确要坚定不移推动城市品质提升工作,以刀刃向内的决心直面痛点难点,用绣花功夫全力抓好“十件城市品质提升实事”;11月末,佛山在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上提出“十大行动”,其中就包括实施城市环境品质提升行动、绿美佛山生态建设行动。

  改变切实发生着,城市景观、乡村风貌随片片新绿悄然美化。

  城市里——

  佛山全市上下聚焦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力实施城市“畅通工程”,开展“江河两岸、沿路两边、高架桥下”环境整治行动,推进全流域强统筹大兵团分层次治水,一系列工作推动城市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城市面貌不断更新,有效增强了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与此同时,围绕打造半城山水满城绿的绿美佛山,这座工业大市正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统筹抓好“岛、岸、路、桥、山、园”生态节点建设,扮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乡村中——

  俯瞰佛山,一条巨大的“U”型带穿梭其间,串联起佛山五区21个镇(街)、116个村(居)。这条超百公里的“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逐渐成为佛山大地上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佛山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市累计清理房前屋后杂草、杂物、垃圾点逾170万处,建成“四小园”超过2.7万个。目前,全市全部自然村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88.5%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15.3%达到省定特色精品村标准。

  示范带所过之处,越来越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佛山涌现,从“个别美”到“全域美”,从“一时美”走向“长久美”。

  城市品质提升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接下来,佛山仍将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棒接着一棒跑,推动城市环境品质提升由量变实现质变,打造一个城市形象更加现代的新佛山。

  牵手云浮、茂名

  万亿大市使命在肩

  “双十二”年终钜惠当天,一份“大礼包”让广东两座城市握紧了手。

  12月12日,茂名高州·佛山三水产业合作园迎来首批5个项目签约落户,这是该园区自今年9月揭牌以来首批入驻的项目,标志着两地探索“飞地经济”取得实质性进展。

  “我们选择落户这里,不仅是因为云东海街道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更是因为我们坚定看好三水未来的发展,对产业合作园的广阔前景充满了期待。”项目投资方尚卓通信公司总经理李忠军说,作为产业合作园第一批入园企业,将全力抓住发展新机遇,为园区发挥积极示范效应,助力合作产业园的建设发展。

  事实上,茂名与佛山的故事才刚刚开启,“飞地经济”更是本轮对口帮扶协作的一大创新。

  今年是广东省对口帮扶协作10周年,也是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开启之年。随着省委“1310”具体部署特别是“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省内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正式启动。

  继与老朋友云浮结伴走过第十个年头后,茂名成为佛山最新结对的伙伴。

  今年8月,佛山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佛山市助力高州市全面实现整体跃升的工作方案(2023—2025)》,旨在以高州为重点,深化完善对口帮扶协作机制,全方位、组团式开展帮扶协作。

  从协作机制看,目前,佛山已经搭建佛山—茂名、佛山—云浮对口帮扶协作制度机制,牵头建立对口帮扶协作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研究确立对口帮扶协作指挥部组织架构及工作职责,推动建立市内五区与茂名、云浮所辖县(市、区)的对口协作关系,明确市、区两级帮扶协作资金管理机制。同时,建立了常态化联合招商机制,推动成立以市分管领导为总召集人的对口招商工作专班,统筹推进佛山与茂名、云浮市对口招商工作,加强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和政策联动。

  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是对口帮扶协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而坐拥泛家居、装备制造两个万亿级制造产业集群的佛山,与“手持”传统石化产业、农业、建筑业三大千亿级产业的茂名和中国三大石材产业基地之一的云浮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从产业项目看,自今年6月9日佛山市—茂名市对口帮扶协作指挥部进驻茂名以来半年时间,佛茂协作团队外出拜访400多家企业,接待来访企业600多家。签约39个项目,拟投资总额126.961亿元,其中,申菱环境、中财管道等8个项目已落地。

  在云浮,产业转移合作园建设同样如火如荼。“我们将高标准规划建设‘1+5’产业园。”佛山市—云浮市对口帮扶协作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两市层面将着力共建1个产业转移合作园,选址云城区思劳镇,面积5.49平方公里。而五个结对帮扶县区也会根据实际各自建设特色园区。

  从资金保障看,今年佛山市财政安排4.2亿元支持佛山与茂名、云浮对口帮扶协作工作,为佛山牵手“两兄弟”减少后顾之忧。

  当前,佛山正以“头号力度”抓“头号工程”,紧紧围绕生态、经济、生活“三个关键”,积极推进与茂名、云浮的对口帮扶协作,努力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佛山贡献。

  专家声音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叶贵仁:

  “十大行动”擘画佛山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蓝图

  “佛山提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十大行动’是各部门群策群力的智慧结晶,呈现出的亮点有很多。”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叶贵仁认为,佛山的行动总体可以概括为“三个是”:一是全面覆盖,重点突出;二是创新驱动,科学谋划;三是注重实效,可操作性强。

  他表示,“十大行动”的意义也可以总结为三点:一是有利于推动佛山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有利于提升城市品质;三是有利于深化基层治理创新。

  叶贵仁说,北向战略作为“十大行动”中的首要举措,体现了佛山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和务实决策。这一战略将有力推动地方经济的多维度发展,将为佛山打造更加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性的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来看,佛山基于对不同区、镇(街)资源优势的充分认知,集全市之力打造佛北战新产业园,并以此为起点实施北向战略,一方面,可以让五区一体化发展、变“各自为政”为“联合作战”,系统构建产业增量,拓宽市场空间,从而为佛山注入新的经济增长动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能够吸引更多优质资源汇聚到佛北,实现资源互补与互利共赢,促进地区间的人才、资本等要素的双向流动,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从而助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地方经济全面发展。

  “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在基层。叶贵仁以“强区促镇带村行动”为例具体说明。佛山市现辖5个区,共有32个镇街。根据《2023年全国千强镇发展报告》,佛山有19个镇上榜,并且顺德、南海包揽了冠亚军。由此可见,强区大镇是佛山的亮眼“名片”。

  佛山发展起步早、基础好,区的经济、镇的特色、村的资源都有比较优势,但也存在区、镇、村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叶贵仁表示,“十大行动”中的第二点就是强区促镇带村行动,强区将充分释放高明区、三水区的后发优势、空间潜力;促镇则将谋划一批“千亿镇(街)”和“千亿镇(街)”冲刺梯队和后备队;带村方面推动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化改革。

  “我认为这一行动是解决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杀手锏’,也是对深化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阐释,是一大亮点。”叶贵仁说。

  佛山要在“百千万工程”中实现基层治理的突破创新,需要以镇级经济为抓手。当前,佛山提出要立足各镇街发展基础和要素禀赋,拟实施“冲高”“强中”“削低”计划,“一镇一策”支持桂城、祖庙、大良、荷城、石湾、大沥、张槎、容桂等镇(街)冲刺“千亿镇(街)”,在推进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不可预知的困境与难题。

  为此,叶贵仁认为未雨绸缪之计在于两方面,一是重视“十大行动”中的“固本强基行动”,建强组织体系与全科网格;二是注重推动实务界与学术界形成合力,在推进过程中不断开展相关调研论证和理论研究,从而制定科学策略进一步培育和打造更多的“千亿镇街”,以此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经验,从而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十大行动”体现了佛山对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蓝图擘画,既有深远意义也展现诸多亮点,将有效助力佛山可持续发展。

  特写

  业兴村美引来院士定居

  俯瞰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仙湖片区,美丽仙湖边上,南海区氢能中心和佛山仙湖实验室是两大地标。这里是佛山氢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地带,仙湖社区坐落于此。

  当一个镇街的产业飞速发展,基层村居也将直面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成立于2017年的仙湖社区就是一个典型。

  改革开放以来,丹灶以小五金产业起家,近年来随着氢能产业在丹灶蓬勃发展,佛山仙湖实验室作为氢能研究平台在2019年底落户仙湖社区,至今已引入近400名在职人员,其中95%为研究生以上学历,30%是博士研究生,包括了多位全职全时院士。

  随着社区人才数量激增,仙湖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杨家熙越发着急起来。“要让人才在社区工作安心、生活舒心,生态是我们的优势,配套却是短板。”他说。

  仙湖社区并无集体收入,于是杨家熙和同事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和投入,近几年推动建设、改造、引入了一批广场、公园、卫生站、“网红书屋”等配套。社区附近,总投资15亿元的十二年一贯制公办学校也在今年9月实现了全学段办学。

  眼看“邻居”干得火热,作为农村社区的仙岗社区也不甘落后。乘着近年乡村振兴的东风,仙岗社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完善社区内主要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重建、修缮或盘活葛仙祠、古舞台等传统建筑,活化烧番塔等非遗项目。

  中秋前夕,仙岗社区还请来艺术家,在有800多年历史的仙岗古村举办艺术节,用艺术点亮古村,让文创与科创呼应。

  今年以来,仙岗社区率先行动:原来主体围墙为红砖毛坯围墙,贴上仿青砖瓷砖后,古色古香;原来的居民红砖房局部有破损,修葺清理后增加踢脚及顶线、挂饰,分外别致……如今走进仙岗社区,只见一批批农村房屋换上新装,为这条“中国传统村落”带来“拐角处的美”。

  人居环境好不好,人才会用脚“投票”。自2021年8月以来,外籍院士、仙湖实验室战略科学家程一兵定居仙湖社区,见证了周边日新月异的变化。他评价说:“对比我此前在澳洲的生活工作环境,丹灶毫不逊色。”

  (记者 王蓓蓓 林洛峰)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