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佛山分站 > 最新动态

广东文旅市场火热,今年这些地方强势“圈粉”→

2023年11月13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元宇宙数字展区让人流连忘返,非遗定制伴手礼、香港创意设计“带货”能力十足……前不久,2023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东莞)采购会落下帷幕,吸引超46万人次。

  近年来,广东持续推动高品质文化供给工程,以“科技+”驱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让文旅融合迈出强劲有力的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广东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建设覆盖城乡、优质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

奥剧《碉楼》走进江门开平赤坎华侨占镇。受访者供图

  新模式、新路径

  织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随着高胡奏出一个嘹亮的音符,一场活力四射的瑶族歌舞活动在广州市文化馆户外广场精彩上演。连日来,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在这里火热进行。舞台从室内延伸至古色古香的曲艺园、千人广场,来往市民不时就能与艺术惊喜邂逅。

  自今年1月开启试运行以来,广州市文化馆以“十里红云一湾水,八桥画舫十六亭”的建筑特色,一跃成为城中热门打卡点。截至10月初,约1800场惠民活动向市民敞开怀抱,超过80万人次走进这座文化新地标,沉浸式感受岭南文化风情。

  一座座文化新地标拔地而起,彰显广东文化设施建设的高水平。今年以来,广州粤剧院、深圳美术馆、佛山粤剧院等相继建成开放。

  位于珠江江畔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主题结构建设已接近尾声。这艘由广东美术馆、广东文学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组成的“文化巨轮”,即将搭载岭南文艺瑰宝扬帆起航。未来,除展陈外,小剧场、室外水景、亲水栈道将给市民带来更多休闲空间。

  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驶入“快车道”,一批以“粤书吧”“粤文坊”为代表的公共文化新空间,则开进街头巷尾、景区小区,构筑城乡文化“微地标”。

  “几乎每天都来书房学习,这里静谧舒适,还可以参加活动,以书会友。”家住中山市西苑社区的易女士,对“家门口的图书馆”赞不绝口。

  这座“藏身”西苑社区的香山书房,创新引入大学生创业团队来进行运营。“00后”们用年轻人的新思维,打造了粤语角、音乐读书会、非遗集市等一系列新潮活动。书房自今年8月起试运行,短短2个多月已服务超4.5万人次,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充电的“文艺栖息地”。

  引入社会力量、聚合媒体资源,为新空间建设注入新活力。目前,“粤书吧”建设撬动近500家企业参与,投入超过3500万元。打卡新空间,享受阅读慢时光,已成为广东人民的生活新时尚。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超过4000家公共文化新空间。广东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建成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50个、文化馆144个、博物馆352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617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编实织密,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舞台仙气飘飘,太美了!”以自然山水为背景,一场融合小品、歌舞、魔术等艺术形式的“村晚”近日在增城白水寨上演。自今年8月份启动以来,派潭镇“村晚”系列活动不仅为村民送上文化大餐,更在各大直播平台吸引超100万人次观看。

  数据显示,全省75.5%的行政村利用传统节日、重要节庆日举办“村晚”、村民运动会等群众自办文艺活动。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村晚”,具备不容小觑的文旅引流能力。

  与此同时,广东省艺术节、南国书香节等品牌惠民活动广泛开展,一场场文艺盛宴让文艺果实更加真实可感。

  新业态、新场景

  带动文旅消费强劲复苏

  一部《暴风》带火了汕头,一部《狂飙》让江门文旅加速“狂飙”。

  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汕头小公园录得超96万游客。游客除了打卡庞大的骑楼群,还能看非遗、听潮剧、吃美食。江门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亦是人气不减,5000册“City walk”集章卡一早就被市民一抢而空。

  这是广东文旅全面复苏的一个生动缩影。

  “流量”变“留量”,广东文旅“吸睛”又“吸金”:今年前三季度,广东接待游客5.0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900多亿元,同比增长1.1倍,接近2019年的最高水平。

  节假日向来是各地争抢客流的关键节点。广东积极抢占流量风口,推出一系列高质量文旅产品“引客入粤”,助力文旅资源在社交网络火速传播。数据显示,今年“五一”、端午、暑期和中秋国庆假期,广东出游和接待游客量均为全国第一。

  “想不到在游船上,还能欣赏这么高水平的古典乐演奏。”带孩子体验珠江夜游的曹女士感叹。7月至8月,广州交响乐团组织31场音乐沙龙,在广州景区遍地开花。

  以艺术赋能文旅,粤“游”好戏品牌深入人心。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厅属专业艺术院团及各地艺术院团演出资源,开展近1200场“文艺演出进景区”活动。此外,文博场所频频解锁新玩法,以高品质特展、剧本杀、沉浸式音乐会等特色活动,成为“引客入粤”的新IP。

  另一方面,夜间消费活力涌现,以夜间演艺、景区夜游、夜间集市为代表的文旅新业态遍地开花。

  聚合当地文旅特色,“夜游+”释放文旅消费新场景、新活力。佛山推出3D大型文旅剧《南海潮》《千灯谣》,以声光电技术展示佛山文化,在千灯湖公园不定时热映;湛江结合雷州换鼓、醒狮舞龙等特色民俗,打造“一小时民俗文化精品展演”;广州珠江琶醍摇身一变为“大唐不夜城”,数十米宫灯长廊吸引市民打卡……

  “这个黄金周在广州,看了张学友演唱会,还打卡了老西关,吃了地道美食!”为一首歌赴一座城,是不少年轻人的真实写照。广州、深圳跻身全国演唱会热门榜单,带来庞大客流,极大撬动了周边住宿、交通和餐饮的消费。

  “演出经济”的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夜间文旅消费的重要引擎。今年上半年,广东对全省夜间文旅消费做了统计调查,夜间文旅消费占了全天文旅消费支出的61.6%,夜间文旅消费活力远超白天。

  “粤夜粤精彩”已成广东文旅新风尚。截至目前,全省已经有11个国家级、7个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涌现出广州“Young城Yeah市”、佛山“夜佛山”、惠州“夜色惠精彩”、江门“夜侨都”等一批具有岭南特色、在省内乃至国内都叫得响的品牌项目。

  新科技、新智造

  数字赋能驱动文化新业态浪潮迭起

  真人与AI虚拟人同步起舞、在元宇宙中与古人对话、一键定制数字“纹章瓷”带回家……在今年6月举行的第十九届深圳文博会上,一个个展区打破传统体验空间,文化与科技碰撞出耀眼火花。

  广东文化产业跑出“新”优势。数据显示,广东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连续19年居全国首位,全省文化企业法人单位32.5万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05万家,从业人员304.55万人,均居全国第一。

  推出《少年》等网络爆款原创歌曲,AI还原梅艳芳等歌手的天籁之音……在广州,酷狗音乐、荔枝等优秀音乐企业云集,数字音乐产业规模总产值达全国1/4。多家国家级音乐园区和专业化产业园融合集聚,一个互联网化的音乐娱乐生态圈正在广东成型。

  大批粤产原创精品带动影视、演艺、出版、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优势产业进一步锻造长板,形成了一批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广东动漫产值超600亿元,游戏业收入占全国4/5,电竞收入则占全国七成以上。

  数字赋能,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近年来,广东出台《广东省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实施方案(2021—2025年)》,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

  随着政策保障和产业链条建设不断成熟,广东文化新业态浪潮迭起。

  励丰科技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用裸眼3D技术打造极致的“中国式浪漫”,腾讯利用PCG生成技术带领3000万网友“云游”复刻的喜峰口长城,凡拓数创研发国风超写实虚拟数智人“沁沁”为广州国家版本馆代言……

  从“文化制造”到“文化智造”,广东向世界秀出蓬勃的文化软实力,也驱动着文旅消费升级。

  今年3月,2023广州文交会发布“六大行动”方案,引领文旅产业“上云用数赋智”,培育文化出海“领头雁”;9月,2023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期间,“粤式新潮流”广东文旅消费新业态热门场景“出炉”,为湾区文旅描绘活力四射新图景。

  新科技的涌现,让高品质文化供给更及时地触达群众——中山影视城打造数字文娱产业基地,为游客带来沉浸式的文旅新体验;珠海太空中心开设元宇宙展区,实现航展永不落幕;东莞隐贤山庄推出大型实景水舞灯光秀《蝶影》,半年引客近60万人次……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未来,随着一批世界级标志性景区景点、精品线路、文旅企业和示范区、活动赛事的落户,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名片”将更加闪亮。

  数读

  ●截至目前,全省建成超过4000家公共文化新空间。

  广东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建成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50个、文化馆144个、博物馆352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617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

  ●今年前三季度,广东接待游客5.0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900多亿元,同比增长1.1倍,接近2019年的最高水平。

  ●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已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5家、休闲街区4个、度假区1家,A级旅游景区621家。

  ●文化产业领先优势持续巩固,2021年广东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6910亿元,同比增长11.3%,占全省GDP比重5.54%,连续19年居各省市区首位。

  广东动漫产值约占全国1/3,电影票房约占全国1/9,数字创意、网络视听、线上演播等新业态进一步做优做强。

  (记者 徐子茗 黄堃媛)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