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东莞分站 > 最新动态

东莞向全国发出招贤榜

2025年03月18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今年,广东省委、省政府重磅推出“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向全国英才发出最强“求贤令”,诚邀百万高校毕业生和青年人才奔赴南粤热土,共同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3月16日,2025年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启动仪式暨“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在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启幕,活动整合粤港澳及16个兄弟省市人才服务资源,集结上千家单位超5万个岗位现场引才,超万家单位在线招聘,发动全国超1000所高校毕业生线上线下参加,形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聚合效应。

  本次招聘会,东莞带着诚意和创意参加。线上线下提供超2.4万个优质岗位,特设“最传统mix最潮流 才聚东莞 逐梦湾区”“寻味东莞,领略莞邑烟火气”为主题的非遗文创展区和美食展区,展出“国之重器”中国散裂中子源的重要科研成果——我国首台自主研发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实验装置,切身体验“AI+机器人”人形双臂机器人的硬核科技……岗位的含金量、展览的潮流态、产品的科技感,彰显东莞的发展硬实力和生活烟火气。

  求贤若渴 发动超1300家优质企业参会

  “比春运还挤!”“到处都要排队!”招聘会现场热闹而有序,青年人才拿着简历与心仪的企业洽谈,参观特色展区打卡现代科技魅力,带着“人才打卡护照”一边集章一边兑换礼品……值此机会,东莞使尽浑身解数,向广大人才发出“求贤令”。

  据悉,东莞积极发动超1300家优质企业、共提供超2.4万个优质岗位参加本次大型线上线下招聘会。世界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头部企业、重点科研院所、市属国企等46个用人单位现场参会,共提供2469个优质岗位,招聘博士博士后459人,覆盖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疗等前沿领域。线上招聘中,已邀请并组织1270家用人单位线上报名参会,提供高薪岗位2.22万个。

  跟着人流涌入,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拓斯达”)的人形双臂机器人格外吸睛。拓斯达控制器产品线市场总监曾逸介绍,随着企业加快具身智能领域的探索,拓斯达的人才需求也在进一步提升。一方面,拓斯达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各大招聘会招揽人才。本次活动,拓斯达除了产品展示区,还设置了招聘摊位,带来了软件类、技术类、智能类等多个岗位,邀请更多具身智能领域的人才加入。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小天才”)是知名品牌,一系列经典成品成为大家的童年记忆。我已经提前在线上向产品经理和人力资源专员两个岗位投递了简历,今天来现场再了解一下后续的面试流程。”中山大学心理学专业谢同学表示,东莞是珠三角的核心城市之一,是接下来择业的首选城市之一。

  小天才招聘工作人员袁小姐拿着一沓简历笑着说:“招聘会开始1小时,我们收到了很多简历,同学们排着队过来咨询岗位信息,广东工业大学的学生特别多。”本场招聘会,小天才带来了安卓底层工程师、多模态算法工程师等多个岗位,且薪资待遇优,最高月薪超8万元。

  “刚毕业我的薪资期望是1万元每月,小天才的薪资待遇远超我的预期,这让我非常惊喜。”广东工业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胡同学表示,东莞电子信息产业强大,为工科专业学生提供广大的就业机会,并且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毕业后工作的心仪城市。

  闻香识莞 东莞引才拼软实力

  各大高校学子在现场投简历,东莞也在给年轻人“递简历”。精心打造的“最传统mix最潮流 才聚东莞 逐梦湾区”非遗文创展区成为东莞引才的“流量密码”。

  “我们是循着香味来的,在招聘会上‘点香’太新奇了!”华南理工大学的陈同学在非遗文创展区驻足良久。展区前,清冽的莞香徐徐升腾,牵绊住了来往匆匆的求职者。“以前只知道东莞是制造业之都,今天才了解到这座城市有这么多的文化宝藏!”陈同学认为,年轻人找工作不仅关注岗位和企业的发展前景,也十分重视城市的品质和底蕴。东莞在招聘会现场创新设置非遗文创展区,为“陌生的心”和“摇摆的心”注入了一份认知和坚定。

  为什么是最传统mix最潮流?像陈同学一样带着疑惑走进展区的年轻人有很多,而这也是东莞“吸睛”的重要一步。东莞市文化馆馆长、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黄晓丽介绍,东莞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这里有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东莞又是一座平均年龄只有33岁的青春之城,年轻人、潮玩企业在这里聚集。现场的高校学子对龙生九子、十里红妆、哪吒等潮玩很感兴趣,大家参观完都会主动问怎么在东莞找工作,“就莞用”小程序就顺势推介给了更多年轻人。

  在黄晓丽看来,招聘人才,特别是高层人才,一定要以情留人、以环境留人、以文化留人。非遗文创展区的设置,将过去的“硬招聘”转化为“软招聘”,参加招聘会的年轻人通过展区倾听东莞、了解东莞,最后扎根东莞,这是理念的转变,也是适应人才对工作生活的需求,东莞正在全心全意做好环境配套。

  “黎市长,我可以和您合个影吗?”在非遗文创展区前,东莞市副市长黎军欣然应允求职大学生的请求,一起微笑合影。随后,黎军与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陈智武向现场学生推介东莞,并介绍“就莞用”小程序,帮助学生更便捷地在东莞找工作。

  非遗文创展区变身“城市会客厅”,大湾区的美食顶流之一——东莞烧鹅也来助阵。现场设置了东莞烧鹅掂档展位,不仅可以试吃地道美味,还能品尝咖啡特饮——“烧鹅咖啡”,打卡文创烧鹅玩偶,解锁东莞的多元魅力。

  左手科技右手非遗,东莞有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也有弦歌不辍的岭南文脉,能托举起硬核科技的星辰大海,也能容得下一缕莞香、一棵莞草的温柔诗意。

  筑巢引凤 暖心配套诚邀进莞来

  “是人才·进莞来”,从来都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百万英才汇南粤,东莞有诚意、有行动,更有实力。

  围绕青年人才来莞“第一次、第一站、第一年”,东莞推出了“拎包就业”的优惠政策“大礼包”,以实打实的福利打消求职者的后顾之忧。

  具体而言,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最高10万元的新引进补贴、最高1.8万元租房补贴、最长15天免费住宿,创业可享最高500万元额度的全额贴息贷款,以及教育、医疗、文体、政务服务等各类专享服务。

  “购房补贴、子女教育、医疗绿色通道……东莞的人才政策都非常具体且优惠。”大湾区大学(筹)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助理教授杨斯崑表示。他于2023年来到东莞,成为这所高水平新型研究型大学首批青年教师之一。

  东莞支持大湾区大学(筹)打破传统高校的用才模式,青年学者入职即可独立组建团队,考核周期长,科研经费充足,研究方向有自主权。据杨斯崑观察,即便是在慕尼黑、巴黎、伦敦等国际一线城市,也很难享受到如此精准健全的人才服务。

  更重要的是,东莞完善的“8+8+4”产业体系使科研过程更“接地气”,也让学术成果有了更多落地可能。

  大湾区大学(筹)物质科学学院博士后杨大海与长安镇一家企业合作,“我们提出光学器件的镀膜方案,他们48小时就能完成样品试制,这种效率在其他城市很难实现”。接下来,他和团队还计划将新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目前正与松山湖多家生物医药企业接洽。

  不但诚邀科创先锋“进莞来”,在招揽高技能人才方面,东莞也下足了功夫。

  到莞工作满一定时限后,获认定、评定的技能领军人才最高可获30万元的生活补贴,最高600万元的购房补贴或最高每月5000元的租房补贴。对校企联合开展的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东莞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补助。对来莞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每人每年分别给予最高不超过2万元和4万元生活补贴。

  “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充满发展确定性的城市。”已经在莞工作4年的王善超认为。王善超是博士引进人才,目前担任东莞交投集团战略投资部副经理,他还曾多次“安利”师弟师妹来东莞就业。谈起推荐原因,他说:“引才爱才,东莞是‘免检产品’。”

  据悉,接下来,东莞将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经济大市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实施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动员更多有影响力的企业,面向更多的就业群体,提供更多有竞争力的优质岗位,着力打造四海英才的圆梦之都、乐业之城。

  ■声音

  中国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副主任李晓:

  聚力撬动全球顶尖科研力量

  “科学研究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科研仪器的支撑,而大科学装置正是解决国家前沿科技和重大需求领域‘卡脖子问题’的关键。”

  位于松山湖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是首个落地粤港澳大湾区的大科学装置,也是我国首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3月14日,中国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副主任李晓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专访时表示,东莞正以大科学装置为支点,撬动全球顶尖科研力量聚合发力。

  人才资源双聚合效应凸显

  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建成与运行,释放出显著的“磁吸效应”。这一效应不仅体现在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上,还表现在科研资源的聚合与协同创新上。

  自2018年正式投入运行以来,中国散裂中子源已累计完成2000多项课题研究,注册用户达7100多名,服务近300家科研机构和企业。

  “目前散裂中子源总体人才队伍的规模在820人左右,其中研究生近200人,博士后130多人。”李晓表示,这支队伍比国际上同类装置的团队更显年轻化,平均年龄不到40岁。

  中国散裂中子源在海外人才的本地适应和本土人才的国际化接轨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李晓看来,散裂中子源是一个开放的科研平台,人员构成具有国际多元化的特点,装置吸引了大量国外科研人员进行实验,使得本土人才交流比其他科研机构更加国际化。

  据了解,2024年,松山湖R&D投入强度是全国的5倍、全省的3.8倍,数据的背后是东莞以真金白银的投入诠释着创新驱动发展的深层逻辑。

  科研生态铸就人才磁极

  如何更好地发挥大科学装置的作用?如何产出高水平科技成果以支撑国家科技发展?李晓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关键在于人才队伍的建设。

  李晓2014年初来到东莞,在莞深耕大科学装置建设,完整地见证了散裂中子源在东莞松山湖落地到运行的全过程。作为亲历者,李晓深刻体会到,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运行不仅需要硬件设施的完善,更离不开优质的科研生态支撑。

  “东莞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年轻、有活力的城市,这个城市的特质和散裂中子源目前的发展阶段非常契合。”李晓表示,从散裂中子源最初的立项选址到建设运行,再到二期工程的推进,东莞市始终给予大力支持。这种支持不仅体现在科研经费的坚实保障,更延伸到科研工作者的生活保障上。

  未来,随着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建设持续推进,大科学装置不断上新升级,东莞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城市优势,进一步完善科研生态,吸引更多顶尖人才汇聚于此,为科技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大湾区大学(筹)副校长戴长亮:

  东莞对人才需求十分迫切

  “东莞正在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人才需求无比迫切!”近日,大湾区大学(筹)副校长戴长亮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专访时,表达了对全球青年人才的渴望。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深入实施,东莞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正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全力推进大湾区大学(筹)建设工作,这也为青年人才来东莞创新追梦提供了广阔的大舞台。

  打造面向未来的高水平学府

  “我们希望将大湾区大学(筹)打造成一所立足湾区、面向未来的高水平学府。”戴长亮介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东莞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东莞市委、市政府在教育部和广东省的支持下筹建大湾区大学(筹),这一举措极具战略意义。

  东莞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是干事创业的热土。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产业基础,东莞都具备独特优势。

  大湾区大学(筹)作为新型研究型大学,正在努力打造国际化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通过多元化招聘渠道,重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例如,举办海外人才招聘会、国际青年学者交流会等,扩大影响力。目前,学校已引进师资200余人,其中国家级人才60人,海外博士占比超50%。青年人才占比约60%。

  让人才安心工作、舒心生活

  戴长亮认为,留住人才的关键是提供干事平台和生活保障。学校为青年人才提供科研启动经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研平台支持;同时,与东莞市政府协同解决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后顾之忧。希望通过制度化的保障,让人才安心工作、舒心生活。

  “大湾区产业基础雄厚,为人才提供了广阔舞台。”戴长亮说,学校定位“新型研究型大学”,注重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探索“大学+”模式:联合大科学装置(如散裂中子源、先进阿秒激光)共建平台;与龙头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实验室;联动大湾区其他高校,发挥制度与文化互补优势。

  东莞的区位优势、自然环境、美食特色显著,人才政策高效务实。期待政府持续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公共服务,让人才感受到更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东莞既有干事创业的舞台,也有优渥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我已推荐不少人才来到这里。”戴长亮说,“我相信,随着大湾区大学(筹)的建设和城市配套的完善,东莞将成为更多人才实现梦想的热土。”

  青年人才:

  “我非常愿意在东莞扎根奋斗”

  东莞有多年轻?有多少梦想?南方日报采访5位青年,讲述他们与“青春之城”的故事。

  唐浩今年27岁,来自四川,目前是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大湾区显微科学与技术中心的电镜工程师,谈及梦想,他说:“短期希望解决一些难且复杂的电镜问题,长期的目标是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在唐浩眼中,东莞像一个3D打印机,可以将每一个年轻的梦想都具象化,这里自由、年轻、有干劲。

  他的同事周泉是中山大学硕士,今年25岁,她表示,现在在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负责研究生管理业务,希望在岗位上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助力实验室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个人价值。“东莞是一座非常有活力的城市,政府对人才和科技都非常重视,我非常愿意在这里扎根奋斗。”周泉说。

  31岁的窦蒙家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现在在中国散裂中子源从事样品环境研发工作,“我希望有一份自己能够为之付出的事业,目前在散裂中子源工作算是实现了梦想。”窦蒙家认为,东莞是一座非常具有创造力的城市,不仅参与建设了许多大科学装置,还引育了华为、vivo等创新型企业。

  伍坚今年26岁,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在中国散裂中子源从事加速器高频技术研究,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顶尖的加速器高频技术专家。爱好科研的他说:“东莞有很多科研院校和科研机构,如中国散裂中子源、大湾区大学(筹)、香港城市大学等,科研氛围浓厚。”

  33岁的港籍青年林思翘是英国华威大学的研究生,在东莞创业以来,他通过努力创立了三个品牌,第一个是提供早教和托育服务的宝宝与你国际教育,第二个是专注于活动策划的东莞市识执叁活动策划有限公司,第三是今年新成立的专注于文创礼品的品牌悦予文化礼品。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大湾区居民带来不一样的产品和服务体验。

  “东莞是一个国际化城市,为港澳青年提供丰富的创业政策和交流平台,帮助企业快速成长。”林思翘说。

  (撰文 龚名扬 郑家琪 吴擒虎 王颖 向熙航 摄影 龚名扬 统筹 吴擒虎)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