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2日 来源:南方都市报
一桥飞架,机会无限,东莞滨海湾新区正构建起一南一北横跨珠江“双通道”的对外交通新格局。
以“桥”为媒,滨海湾以更开放、更高效、更具竞争力的姿态,迎接新机遇。
南方都市报推出《桥连世界 风起滨海》深调研专题,“桥见”滨海湾发展蓝图。
从东莞滨海湾高速口出发,不塞车的情况下,沿广深沿江高速约20分钟可抵达深圳宝安机场,约30分钟可抵达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入口。
深中通道的通车,补齐了珠江口伶仃洋上的重要“一横”,让“家门口的机场”和“家门口的跨江通道”在东莞滨海湾的经济社会价值变得“具像化”。
作为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桥头堡”,滨海湾构建起坐拥一南一北横跨珠江“双通道”的对外交通新格局。与此同时,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南沙大桥、狮子洋通道(在建)、虎门大桥、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的有机串联,打通了各城市间的脉络,也让滨海湾深度融入黄金内湾的发展。
以“桥”为媒,滨海湾新区正以更开放、更高效、更具竞争力的姿态,迎接深中通道带来的新机遇,主动实施一批创新举措推动区域融合发展,积极主动融入珠江口两岸协作,促进大湾区产业融合“同城化”走深向远。
夜幕下,东莞滨海湾大桥与远处的深中通道亮起标志性的灯光。
深中通道通车,改变不止三座城
滨海湾新区构建对外交通新格局
一座桥,改变一座城。
1937年5月28日,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的金门大桥正式通车。
金门大桥线路全长2780米,系太平洋通往旧金山湾的入口,横跨金门海峡的南北两岸。其官网数据显示,金门大桥建成后48年,已有10亿辆汽车驶过,为城市间的经济往来提供了交通支持。有了一批金门大桥这样的交通设施,围绕旧金山、圣何塞、奥克兰等主要城市逐渐形成了旧金山湾区城市群。1945年,旧金山在全球首次提出打造“湾区”的概念。
2005年5月25日,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东海大桥贯通。
东海大桥全长32.67公里、桥宽 31.5 米,双向六车道,连接上海浦东新区与浙江舟山。北起上海市芦潮港,向南经东海杭州湾东北部至浙江省洋山深水港。新增这条交通大动脉后,上海得以从内河港成为深水海港,集装箱吞吐量此后接连超过鹿特丹、新加坡、香港等老牌大港,一跃成为国际航运中心。
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通车试运营。
作为世界级“桥、岛、隧、水下互通”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线路主体工程全长约24.0公里(其中海中段长度约22.4公里),通道线路为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连接广东境内深圳、中山、广州三城,也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核心交通枢纽工程,让珠江口东西两岸进入“半小时生活圈”。
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通车首日,迎来火爆车流。
深中通道的通车,改变了不止三座城市。通车次日,东莞滨海湾新区组织的调研团前往中山马鞍岛考察交流。
“调研团的成员主要由政府人员、企业、园区的代表组成,”滨海湾科兴科学园总经理唐项雎参与了此次调研行程,让他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深中通道一侧的中山马鞍岛,暂时还是地产项目较多、产业项目较少。”
滨海湾新区的“高效”也让他颇为感触。“深中通道通车的第二天,滨海湾新区管委会就组织了调研团前往中山,”唐项雎坦言,对于深中通道可能会带来的产业经济影响,滨海湾新区的“嗅觉”非常灵敏,反映速度也让企业代表感觉很“踏实”。
从地图上看,粤港澳大湾区的8座城市被珠江口分隔在东西两岸。已经通车的虎门大桥、南沙大桥联通了广州、东莞和佛山,港珠澳大桥联通了香港、澳门、珠海,如今深中通道联通深圳和中山。
珠江口建成通车的多座大桥,联通东西两岸的城市群。图源:央视新闻
珠江口伶仃洋上的重要“一横”,填补了虎门大桥与港珠澳大桥之间约70公里的交通空白。而粤港澳大湾区的“精华”更在黄金内湾。环珠江口100公里的区域,让珠海横琴、深圳前海两个合作区和广州南沙自贸区的空间得以聚集,意味着将有更高的效率、更大的合作、更快的流动。
东莞,正好扼守黄金内湾的C位。
抢抓黄金内湾的机遇,东莞将滨海湾新区作为融入大湾区建设的门户和前沿高地。
位于大湾区几何中心的东莞滨海湾新区,与广州南沙通过虎门大桥相连,与深圳前海隔茅洲河相望。虎门大桥从滨海湾新区北部穿威远岛而过,深中通道临近滨海湾新区南部交椅湾。滨海湾新区构建起坐拥一南一北横跨珠江“双通道”的对外交通新格局。
从白石山远眺,东莞滨海湾大桥与远处的深中通道“完美同框”。
接下来,随着深中通道万顷沙支线的开通,滨海湾与广州南沙可实现“南北对接”,与中山、珠海、佛山等西岸城市往来更便捷。
值得一提的是,滨海湾片区内的广深港高速铁路与香港西九龙站相连、穗深城际铁路直达前海,随着未来东莞地铁3号线一期和2号线三期建成,以及谋划中的与广州地铁22号线、深圳地铁20号线的对接,将形成“轨道上的滨海湾新区”,进一步打开与大湾区城市群深度协同发展的想象空间。
积极拥抱深中通道
滨海湾有区位优势也有产业吸引力
当今四大世界著名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粤港澳大湾区都是依海港而成长起来的城市群,汇聚世界顶尖的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巨头和工业链上下游产业。
串联湾区形态的城市群,交通“缝合”是关键。
旧金山湾区100公里的南北跨度,700万人口,平均每30公里就有一座跨海公路桥,还有5条轨道交通;粤港澳大湾区空间跨度更大,8600万人口超过旧金山湾区的11倍,交通“缝合”更加必要且紧迫。
从高空俯瞰,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南沙大桥、狮子洋通道(在建)、虎门大桥、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打通了各城市间的脉络,将大湾区城市群的交通枢纽、贸易中心、创新园区等全都联通起来。
珠江口每一座跨海大桥建成后,都为粤港澳大湾区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也让车主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交通便捷。
深中通道通车后,唐项雎开车回深圳时曾留意过,从滨海湾高速口出发沿广深沿江高速,不塞车的情况下,约30分钟可以直达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入口、20分钟直达深圳宝安机场。
深中通道的开通,改变了以往沿江高速与宝安机场不互通的状况,缩短了滨海湾到宝安机场的距离。“通勤时间的缩短,有效促进我们招引客户,”唐项雎举例说,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片区的客户如果来滨海湾新区出差,去深圳机场就方便了很多。此外,滨海湾科兴科学园对接深圳南山的企业客户,通过深中通道连接广深高速也很方便。
作为距离深圳前海最近的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东莞滨海湾新区正积极拥抱深中通道。新区管委会透露,将加大与深圳、广州、中山等大湾区城市的交通硬联通和规则软联通,加快推进福海路立交开工建设,建成后将进一步扩大出入高速口的车流容量、提升通行效率,最大化利用好“家门口的机场”和“家门口的跨江通道”的经济社会价值。
唐项雎表示,产业的招商,首先得有生态环境,结合滨海湾科兴科学园的实际情况,唐项雎认为,想要吸引优质产业落地,需要从三个维度为它搭建生态。一是产业的生态,包括配套的产业链、政务服务、基金赋能、服务平台等;二是社会的生态,包括为企业员工解决子女读书、生活配套、娱乐生活;三是自然的生态,包括“产城人”融合所带来的个人需求,让产业聚集区的吸引力增强。
东莞滨海湾新区拥有优美的自然生态,图为交椅湾东海岸的美景。
“构建了整个产业生态系统,筑好巢,才能引来凤”,唐项雎表示,全球化的时代,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高速流动,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源要素,必然会在城市群内部流动得更快、更畅通,东莞滨海湾新区既有先天的这种地理优势,也有后天的高端产业聚集区效益,“我对滨海湾的未来充满信心。”
把“虹吸”转化成“扩散”效应
企业在滨海湾与“链主”比邻而居
离广深港太近,也许在别人眼里是虹吸,但在东莞眼里是机遇。
改革开放之初,东莞承接港资企业生产力,通过“三来一补”打开“世界工厂”的门面。此后,东莞的城乡经济又从“借船出海”转向“造船出海”,外商独资经营和外商合资经营的企业逐年增加。再到后来,东莞以强韧的制造实力和完备的产业链,成为广深港产业链、供应链的“最佳搭档”,把“虹吸”转化成“扩散”效应,承接住大量外溢资源,实现向万亿级城市转身。
深中通道的通车,让大湾区的产业集群和供应链产生精妙配合,在广深莞之外加上珠西,激发更大的联动效应。而城市群内部的分工协作,也降低了东莞供应链的响应成本。
目前,东莞共有22万家工业企业,1.4万多家规上工业企业,超1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一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囊括了34个行业和6万多种产品的较完整的制造业体系。
扎实的制造业基础,构筑起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完备的供应链,也让企业最为赞赏。业内流传,在东莞,生产所需的绝大多数零部件,都能在2小时车程内找到配套企业,有的新产品从设计图纸到样机下线最快仅需18天。
在滨海湾新区,“东莞速度”同样吸引了许多优质企业。
2024年春节前,深圳市拓展光电有限公司在滨海湾新区安了“新家”。这家专业从事各种中、高档LED发光二极管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的高新科技型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家电、数码、通信、汽车电子、照明灯饰、电子玩具、交通指示、城市亮化工程等领域。
“我们之前经常走广深沿江高速,从深圳一过来东莞,就看到滨海湾新区,”拓展光电市场部总经理蒋松柏笑称,公司与滨海湾的“结缘”从高速公路开始,“我们公司从深圳成长起来,明白一个道理,不能说为了节约一些成本,选择离市场太远的地方。”如今,拓展光电的东莞制造中心,坐落于滨海湾新区欧菲光湾区科创中心,生产厂房达到6000㎡。
同样选择来到滨海湾的还有深圳安腾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这家专注节能型数字基础设施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海外市场实现高速增长,预计今年的销售额将达到1.2—1.5亿元。公司负责人表示,订单量增大需要扩大相应的生产,“我们也对比了多个地方,滨海湾新区的欧菲光湾区科创中心让我们觉得最满意。”
来到东莞滨海湾新区,深圳安腾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迅速投入生产。
在东莞,供应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往往与链主比邻而居,遇到技术问题很容易互通有无。欧菲光湾区科创中心的负责人透露,目前已经引入18家企业进驻东莞滨海湾,园区内的各企业员工总数将近1800人。不少企业,入驻后都在园区找到了新的供应商。
依托东莞先进制造的根基,滨海湾未来将构建“1+5+X”的AI产业体系,与深圳人工智能产业形成联动发展。智能终端产业是滨海湾新区与深圳合作基础最扎实、关联度最高的产业,滨海湾以打造世界级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集群为引领,构建“1+5+X”的AI产业体系。
滨海湾新区经济科技局方面介绍,“1”是战略布局发展AI芯片,“5”是发展智能移动消费终端、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制造、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5个终端产品,“X”是开展AI+,培育若干创新服务业态。
具体项目布局上,除了推动龙头企业加快投产、重点支持企业研发布局下一代智能终端产品,加快引入芯片、机器人、智能家居等相关人工智能终端项目,还计划联合科兴科学园打造AI未来大厦。
同时,滨海湾新区将利用好新区及深圳已有合作资源,以算力算法数据为支撑,培育算链产业新生态。包括建设全国工业数据资产登记平台东莞节点、大湾区(东莞)数据资产化服务中心,打通工业数据登记、加工、评估、交易全链条;联合OPPO全球算力中心与运营商等机构合作,构建人工智能开放智算服务平台,争取纳入大湾区算力调度平台,为东莞乃至香港的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算力服务,打造湾区标杆的区域智算中心。
坐落在东莞滨海湾新区的OPPO全球算力中心。
加强分工协作,形成错位发展
滨海湾新区迎接“大桥经济”
深中通道通车后,科技、人才、金融等要素将沿着南北两大轴线,更为高效、畅通地流动,也将进一步点燃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引擎。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深圳行业研究院研究员陈宪认为,深中通道开通后,以深圳、东莞为代表的珠东电子产业,与以中山为代表的珠西五金家电产业,将加速融合,珠江口的城市将在高技术制造业上形成分工与协同,实现双向赋能。
东莞滨海湾新区,深度参与东西向产业新轴线的培育,是选择错位还是协同发展?
作为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桥头堡”,滨海湾新区的目标很清晰:正以更开放、更高效、更具竞争力的姿态,迎接深中通道带来的新机遇,主动实施一批创新举措推动区域融合发展,积极主动融入两岸协作。
具体而言,滨海湾新区加强分工协作,形成错位发展。抢抓黄金内湾机遇,滨海湾新区目前已招引OPPO智能制造中心、科兴科学园、小天才智能科技中心、vivo智慧终端总部等一批重大项目,围绕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能源等方向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高端制造业总部聚集地和科创成果转化高地。
位于滨海湾新区的东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
利用好深中通道带来的珠江东西岸产业链调整机遇,滨海湾新区将依托东莞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OPPO、vivo等行业龙头带动,优先大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智能终端、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超前布局无人驾驶、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形成错位发展。
打开格局再看深中通道,深中通道带来的绝非此消彼长。因为深中通道不是孤立连接深圳和中山,包括它在内,珠江口上的南沙大桥、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狮子洋通道(在建)等大桥,都是融入大湾区庞大又密集交通网的重要支撑。
大湾区“黄金内湾”100公里核心范围内,广州南沙、深圳前海、东莞滨海湾、中山翠亨、珠海横琴5大战略平台被称为黄金内湾的“五朵金花”。深中通道开通后,正好把“五朵金花”串珠成链、握指成拳。
过去两年,滨海湾与前海、翠亨加强对接沟通、考察调研,积极谋划推进环珠江口“黄金内湾”一体化平台,并以深圳都市圈的建设发展为契机参与临港临空经济组团。
今年6月20日,深中通道通车前夕,深圳的前海合作区、宝安区与东莞滨海湾新区、中山翠亨新区联动,共同签订深中通道沿线沿岸区域党建共建协议,旨在探索党建引领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机制,促进“三城四区”间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
为谋划更高能级平台,东莞积极主动与广深协同发展,全面加强与广深重点规划、重大项目、重要机制的对接,构建“四链”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生态。滨海湾则积极谋划推进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积极参与临港临空经济组团,加强与前海、南沙、河套的联动发展,争取与香港共建国家级粤港合作平台。
蓝天白云下的东莞滨海湾文体公园。
在产业协作方面,滨海湾新区探索成立跨“三城四区”产业链联合党委,通过共建区域产业合作园、拓展“双向飞地”等方式,促进生产要素双向流动更加高效有序、产业跨城协作分工更加精准深入;在招商方面,探索企业互荐机制,对OPPO、vivo等辖区企业在“三城四区”之间互设制造基地、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等予以支持和引导;围绕制造业招商和总部招商,共办联合招商引资对接会、组建招商团联合赴外招商。
位于滨海湾新区的东莞黄金海岸,是市民热衷打卡的一条亲海生态岸线。
粤港澳大湾区,向海图强。
处于珠江口A字型顶端的东莞滨海湾新区,以“桥”为媒,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差异化打造交椅湾、沙角半岛和威远岛三大板块,加快构建高端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迎接“大桥经济”的到来。
(监制 刘岸然 谢江涛 策划 何永华 统筹 梁锦弟 黄亚岚 采写 莫晓东 曾奕静 梁锦弟 实习生 林仕)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