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30日 来源:南方日报
7月27日,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将迎来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4周年的重要节点。4年来,松山湖科学城在东莞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建设的坚强指导下,顶层制度设计更加完善,集中度、显示度不断提高。
在加速国际一流科学城建设的过程中,松山湖也在肩负着东莞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的重任。松山湖科学城应如何抓住新一轮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节点,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助推高质量发展迈向更高层次?
7月25日,在松山湖管委会指导下,2024松山湖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观察团活动举行,中央、省、市等10多家主流媒体记者深入松山湖科学城产业发展一线,聚焦松山湖科学城科技创新硕果,对话园区科学家、企业家,近距离感受松山湖高质量发展成果。
营造成长“小气候”
打通束缚发展堵点卡点
产业集聚是科学城发展的重要支撑,活动当天,媒体观察团走进位处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的三叠纪(广东)科技有限公司,现场了解国内首条TGV板级玻璃封装载板实验线的诞生历程。
活动现场,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叠纪科技TGV板级封装线目前已正式安装投产。该生产线在晶圆级10μm孔径、50∶1深径比100%通孔镀实的工艺基础上,将TGV3.0技术的领先技术拓展至板级封装芯板领域,预计年产2万片510mm×515mm玻璃封装基板,助力东莞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
TGV中文译为玻璃通孔,即穿过玻璃基板的垂直电气互连通孔,近年来被视为下一代先进封装集成的关键技术。“这项技术行业变化快,我们必须争分夺秒。”2022年4月,三叠纪创始人张继华带着几位合伙人,在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成立公司,谋划建成企业第一条中试制造产线。
2023年9月,三叠纪月产7000片晶圆的中试制造产线正式建成并正式投产,从筹建中试线、产线建成,到调试工艺,订单倚叠如山、企业估值翻倍,三叠纪只走过不到两年的时间。目前,企业已先后获得成都技转、成都科服、院士基金、帝尔基金、一盏资本、毅达资本等战略投资,企业发展已迈上快车道。
因地制宜发展,必须着力打通束缚发展的堵点卡点。近年来,松山湖持续打造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企业孵化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让一大批专注于细分领域、创新能力强、占据绝对市场占有率的优质企业密集涌现。
三叠纪所在的松山湖双创社区,近年来迅速形成有利于科技企业快速集聚和成长的“小气候”,成为东莞加快产业科技互促双强、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重要支点。
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已集聚12家新型研发机构,2个国家级孵化器、6个省市级孵化器,拥有200多个研发平台、5000多台科研仪器设备,集聚约5000名创业者和科研人才,成为珠三角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2020年—2023年间,社区高新技术企业存量从不足10家,到2023年底跃升至116家,目前社区每3家在驻企业中就有1家高新技术企业。
产学研“多点开花”
初成三大产业板块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领域,正日益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和价值。今年,全国各地纷纷抢抓机遇积极布局。广东、四川、浙江等地相继发布低空经济相关规划,发力竞逐“天空之城”。
近年来,松山湖智能移动终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不断提速,为抢占低空经济赛道搭建良好的产业链、供应链基础。位处松山湖中晟智元园区的东莞翔际无人飞机科技有限公司,正是松山湖低空经济领域的代表性企业。
活动现场,东莞翔际无人飞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志锋向媒体观察团现场展示介绍翔际无人机研发制造的首款旗舰型无人飞行器。据介绍,作为复合翼电动垂直起降无人机,该无人飞行器能实现垂直起降和滑跑起降两种模式。
“我们的飞行器是自主研发的,也是市面上很少采用的倾转结构,电机的结构也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自研的无人飞行器在结构上大幅降低了飞行过程的实重和空气阻力,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无人机的飞行时间和能效比,同时具备了大载重、长航时、5000米海拔高原垂直起降的优异性能,可同时携带多种有效载荷作业,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
与翔际无人飞机类似的科技型企业,正在松山湖加速集聚,松山湖正蓄力推动低空经济“起飞”。
截至目前,松山湖已聚集丰翼科技、华松创新、火萤科技、东莞通航、云间科技、中科云遥、蜜蜂航空、超粤航空、翔际无人飞机等低空经济产业链相关环节的企业,涵盖了无人机组装、任务负载与行业应用、安全智能避障与事故防护、综合服务、北斗网格、航空科普等领域,积累了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
近年来,松山湖把先进制造业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以华为为核心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超千亿产值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持续巩固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产业集群稳步起势,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多元融合、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成形。
7月19日,作为松山湖加快培育生物医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松山湖科学智汇城正式开园,已初步形成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管理三大产业板块。
沿链聚合,聚链成群。松山湖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以科学智汇城为代表的新一批高品质载体空间落地建成,有望为东莞生物医药产业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推动一批优质生物医药企业在东莞发展成势。截至目前,松山湖生物医药领域企业超过500家,包括东阳光,三生制药、红珊瑚、菲鹏生物、普门生物、博迈医疗等一批重点企业。
科学大装置支撑
勇探未来产业创新无人区
机械手的末端,安装着一块布满细密小孔的“砖头”,随着顶上的点火器“啪嗒”一声,“砖头”瞬间被点燃,红色的光点渐渐均匀散布,不一会就周身火红明亮。尽管看不到一朵火焰,可“砖头的”周围的空气,已肉眼可见层层起伏波动的热浪,可以想见此时它燃烧的温度有多高。
“这可不是砖头,更不是蜂窝煤。这是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团队研发的高性能碳化硅多孔陶瓷。”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多孔陶瓷团队负责人、中科卓异环境科技(东莞)有限公司(下称“卓异环境”)董事长付超一语道破,“你看到的火红色,并不是它自己在燃烧,而是按比例提前混合好的燃气和空气,注入进去后,在它的小孔里面燃烧。”
PMC技术被国际燃烧学界称为21世纪最新一代高效清洁燃烧技术,在优化能源结构以及减污降碳协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历时多年,陶瓷团队打破西方国家技术封锁,开发出高性能多孔碳化硅陶瓷材料。
围绕核心材料、燃烧技术、热工装备,卓异环境已申请国内外专利132项(已授权91项),开发出包括油田加热炉低氮燃烧器、燃气玻璃钢化炉、VOCs超焓燃烧处理装置、碳化硅多孔陶瓷规整填料等10款多孔陶瓷材料、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热工装备产品,并在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化工以及VOCs处理等领域取得了标志性应用成果。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的“关口”。
近年来,东莞松山湖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高能级科创平台体系为牵引,以企业为主体大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转化新模式迭出,让卓异环境等一批园区科技型企业寻找到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最佳“啮合点”,科技成果转化呈现出“新新”向荣的高质量发展新气象。
目前,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已累计引进25个创新样板工厂团队,孵化35家产业化公司。25个团队中第一、二批结题的18个团队全部完成一轮或多轮融资,市场估值超50亿元。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重塑全球经济和产业结构。抓住原始创新能力,也就抓住了新一轮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节点。
今年7月,位于松山湖的中国散裂中子源的两台谱仪设备高分辨中子衍射仪、高压中子衍射仪成功出束,这意味着中国散裂中子源的8台合作谱仪建设已基本完成,将显著增强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多学科研究能力。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第一个落户大湾区的大科学装置,被誉为探索物质材料微观结构的“超级显微镜”。项目2018年完成国家验收并投入运行以来,在助力大湾区高端制造业发展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注册用户已超过6000人,完成1500余项用户实验课题,涵盖能源、物理、材料、工程等多个前沿交叉和高科技研发领域。
松山湖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松山湖将推动以华为为代表的企业创新主力军,与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大湾区大学等大科学装置、大科研平台、研究型大学等优质创新资源要素,形成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互动,面向智能终端、数字经济、运动健康、低空经济等领域,开展面向创新无人区的未来产业探索。
(撰文 郑国豪 张莎 朱丽婷)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