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8日 来源:南方日报
5月25日,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由国家数据局主办的数字经济分论坛在福建福州举行,会上签订了深莞惠数字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等15个项目;在现场体验区的广东展馆,基层治理综合调度平台、智慧城管、“i莞家”、智慧水务等东莞数字化应用成果亮相,引人驻足咨询。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据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2020年起,广东在全国率先启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近年来,东莞发挥数字政府建设的火车头作用,完善数据要素基础制度,促进数据共享和流通,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和价值,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在地级市的创新实施,赋能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数字时代,数据涌动。东莞版“数据要素×”行动已开启探索,驱动数字经济发展跃迁。
深莞惠协同加“数”发展
5月25日,数字经济分论坛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开展。会上举行了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三个一批”活动,全国遴选15个合作项目现场签约。
在广东报送的40多个项目中,深莞惠数字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广州开发区便民服务平台2个项目入选。
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推动数字基础设施优化布局,强化数据要素共享利用,数字服务普惠共享,数字治理高效协同。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指导意见》等有关部署,全力提高深莞惠三市数字化发展水平,深圳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东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下称“市政数局”)、惠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共同签订《深莞惠数字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下称《合作协议》)。
协议的签订,不仅标志着“数字湾区”发展迈上新台阶,也是建设数字中国、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探索实践。
深圳、东莞、惠州三座城市将以《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为契机,在数字政府建设、智慧城市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化等方面协同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合作协议》主要内容有八项,涵盖公共服务融合共通、跨区域经营企业服务、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数据资源共享应用、推进“数据要素×”行动计划等。
八项合作均与数据息息相关。
在推进数据资源共享应用方面,三地将数据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协调机制,围绕跨域公共服务、跨域流动人口统计、城市治理等重点场景,推动跨域数据共享;协同开展数据开发利用,进行跨域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研究,鼓励数据融合应用。
深莞惠三城还将共同落实好国家数据局《“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共同建设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加快深圳数据交易所数据要素服务工作站在东莞、惠州落地,在合规保障、流通支撑、供需衔接、生态发展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近年来,东莞纵深推进数字政府建设,逐步夯实数据要素流通基础,让数字化红利赋能千万市民美好生活、百万企业发展壮大。
2023年,东莞荣获“2023世界智慧城市大奖·中国城市大奖”,蝉联“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在2023DAMA中国数据管理峰会荣获“数据治理最佳实践奖”“数据治理优秀产品奖”。
数字经济正成为城市群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如何高效利用数据资源驱动协同发展,是深莞惠一体化发展的时代之问。
制造名城家底厚资源足
2023年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揭牌运行,不久后,《“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出台。一时间,全国多地乘“数”而动,探索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东莞先知大数据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余旸是一名数据科学家,拥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美国得克萨斯理工大学双博士学位,回国前为美国纽约罗切斯特理工学院数据科学专业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在第二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暨数字湾区发展论坛,广东慧航天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庄子槺上台,作为东莞两家入选企业代表,接受“广东省数据经纪人”授牌。
数字化人才与东莞的“双向奔赴”,源于制造名城的产业家底,源于“双万”城市的发展前景。
东莞拥有工业企业超22万家,规上工业企业1.4万家,制造业产业链齐全、层次丰富、基数庞大。雄厚的产业基础,意味着丰富的数据资源和融合应用场景。
镇街园区中,先进软件企业星罗棋布,为东莞发展提供信息和数据支撑。
国云科技、先知大数据、唯一网络、数夫软件等1000多家从事数据服务和大数据融合应用的企业在东莞涌现。其中,东莞市数字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慧航天唯获授“广东省数据经纪人”。
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等50家从事技术研发等的科技机构,光大We谷产业园等一批省级大数据创业创新孵化园,也为东莞发展数字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为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东莞正积极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曲线,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根据市政数局对企业园区的调研走访,东莞市企业在数据成熟度模型、数据流通使用需求、数据资产入表等方面都有迫切的需求,数据要素市场前景广阔。
搭建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四梁八柱”,才能让数据“供得出”。近年来,东莞深入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数据共享管理工作基础。
在首席数据官的实施下,东莞聚焦数据资源“一网共享”,有效将数据汇聚融合、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升级为全局性谋划、一体化布局、整体性推进的系统工程,数据共享协调应用工作经验获国办肯定。
2022年至今,《公共数据管理办法》等顶层规划文件陆续出台,形成了组织统筹有力、制度规范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
东莞部署数据资源“一网共享”平台,打通省、市、镇贯通的数据共享交换渠道,完成了超1.1万个数据资源目录的编目挂接,提供数据服务1.3万次,满足了112个部门191个业务系统的数据需求。
据悉,东莞累计汇集的政务数据和工业数据总量均居于全省前列。公共数据机制和授权运营的持续探索,进一步奠定了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基础。
让数据“活起来”“用起来”
《2023年中国数据交易市场研究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数据交易市场规模达到876.8亿元,在全球占比13.4%。
纵观全国,数据交易市场发展欣欣向荣,各地数据交易所“百花齐放”。其中,广州数据交易所(下称“广数所”)成立于2022年9月,截至2023年12月,累计交易金额超25亿元。
2月29日,广数所(东莞)服务基地在东莞市数字政府建设运营中心揭牌成立,借力省级数据交易场所资源,壮大全省“一所多基地多平台”交易体系。
基地与华为、数字广东、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8家企业签订生态合作伙伴协议,与东莞银行、东莞农商银行、东莞证券等8家机构签订数据需求战略合作协议。
据了解,基地主要提供基础配套服务、会员服务、数据资产合规登记指引服务等三大基础服务,以及数据经纪服务、公共数据运营、产业培育、数据交易生态培育、数据人才培训等五大增值服务。
据统计,东莞服务基地已发展36家会员企业,交易标的数23个,交易金额约8800万,成为全国数据交易服务的活跃分子之一,为促进数据要素合规交易体系建设打下基础。
随着数据要素市场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东莞数字要素市场生态圈也正不断拓展。
目前,华为、三大运营商等26家企业已加入东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联盟,以数字政府建设运营中心、数字政府生态联盟为依托,共同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点开“就莞用”小程序,企业发布的招工需求一目了然,填写个人意向后,匹配职位马上弹出,解决了不少人的“求职焦虑”。数据显示,“就莞用”平台2023年以来帮助超1.6万人实现就业,服务企业数1.2万家次,提供岗位5万个次。
这是东莞探索数据要素应用场景的一个缩影。近几年,东莞积极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打造了“智慧城管”体系、“就莞用”平台、“互联网+明厨亮灶”等一批数字政府标杆应用,在食品、家具等行业树立了徐福记、慕思等数字化转型标杆。
去年,东莞鼓励和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公共数据开发利用,以“政银互动”为试点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该案例在中国公共数据运营大会获评优秀案例。
市政数局与东莞农商行合作打造场景化普惠金融服务,上线村民贷、村微贷、乡村振兴信用卡等特色金融产品,累计调用政务数据237.17万笔,为5.66万名个人及企业客户授信,累计授信金额约39.3亿元。
市政数局还与东莞银行合作建设“莞数通”数据产品,建立基于政务数据大脑的金融信用主题库,结合东莞银行信贷产品,在“i莞家”、东莞银行渠道进行试点应用及推广,目前已完成“莞数通”开发工作,将加快推进上线。
公共数据对于数字经济和城市治理都具有庞大的潜在价值。东莞市政数局正不断推进数据“流得动”“用得好”,解锁探索数据要素市场的新角色。
“数据要素×”东莞实践
5月9日,由国家数据局主办的2024年“数据要素×”大赛在安徽合肥启动,成为全国首个聚焦数据要素开发应用的大赛。
近日,记者从市政数局了解到,该局正积极备赛,以赛促学、以赛促建,搭乘着全省数据要素发展的“快车”,探索改进数据要素开发应用场景,为“数字广东”建设贡献更多“东莞智慧”。
接下来,东莞市政数局将持续推进政务数据“一本账”管理,建立健全数据产权、流通交易等方面公共数据运营规则。强化数据运营与应用创新,搭建公共数据运营平台,探索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试点,推动松山湖、滨海湾等区域重点企业挖掘数据交易需求。
在推动数据流通交易市场建设方面,以广数所(东莞)服务基地为依托,推动更多具有本地产业特色的数据服务和产品上架交易,培育一批数据经纪人、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推动东莞成为省数据要素发展聚集区试点。
探索实施东莞版“数据要素×”行动,将是接下来的重点任务。以数据要素市场化为抓手,聚焦工业制造、金融服务、城市治理等领域,结合市场需求,挖掘高价值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助推东莞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工业制造方面,通过行业数据,支持产能、采购、库存数据流通,加强区域间制造资源协同,提升产业链检测预警能力。打造一系列数据梳理、行情分析等数据产品,服务工业制造企业,让企业准确把控市场脉搏,发现行业商机,降低决策风险。
金融服务方面,依托“一网共享”平台汇聚公安、民政、自然资源、社保、公积金等部门相关政务数据,为相关金融机构调用政务数据提供支撑,助力本地银行推出更多特色金融产品,不断丰富市民金融服务场景。
城市治理方面,发挥“一网共享”平台等作用,支撑“智网工程”信息系统升级,推进全市网格化管理业务高效运转,以“数据智能”驱动城市精细化治理,助力实现“治理”向“智理”的转变。
商贸流通方面,整合订单需求、物流、产能、供应链等数据,优化配置产业链资源,打造产业协调生态;利用数字化技术让企业实时获取信息,消除产业链信息差,助力商贸流通高质量发展。
■案例
守护“人民运河”
智绘三江六岸画卷
水安则邦安,水兴则邦兴。
千年莞邑,治水千年。早在宋代,东莞就已筑陂开渠、修堤建闸。新中国成立后,东莞大兴水利,1957年东莞人民手刨挖渠、肩扛泥石,奋战140天修成东莞运河。以运河工程为标志,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诸多水利工程在莞邑大地迅速兴起,框定东莞水利基础设施版图。
从人民运河,到如今的三江六岸品质图景,东莞已开启智慧水务新篇章,以科学治水、精准治水,守护绿美东莞的山水画卷。
“一专网”提升水务自动化程度
东莞市水务工程自动化智控平台(下称“智慧水务”)项目是东莞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泵闸自控系统、智慧调度管理系统。
其中,泵闸自控系统是智慧水务的基础设施,集成先进的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对运河泵闸的实时监控和精确控制。
目前,项目已完成对东城街道、寮步镇、东引运河流域、石马河流域共135个重点泵闸站点的自动化升级改造,设立8个分控中心以及1个总控中心,以统一平台实现水工程远程控制调度,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
针对135个重点水利工程站点,项目搭建了工控专网,包括传输网络设计和网络安全设计,实现水工程的远程联合控制调度以及统一管理,发挥水工程体系协同效能。
工控专网的建成,大幅提升了东莞市水务自动化程度。
目前,东莞市运河治理中心、南畬塱排站、9大水库、东城区域、寮步区域的重要水利工程自动化覆盖率达到100%,全量收集各项水文工情数据,为远程决策及模型计算提供数据基础。通过远程控制站点,一人即可负责多站点,大幅优化了现地站值班人员。
安全管控方面也有多项成果。
工控网专网与办公网实现物理隔离,满足等保2.0三级要求;总控中心可对安全事件、脆弱性、配置、可用性与安全相关的数据进行统一采集、集中分析,发现安全风险时可实时触发告警。
“一张图”精准化调度管理
每一场暴雨,都是一次考验。在今年4月广东破纪录的暴雨季,东莞智慧水务成功经受住了从水位监测、内涝预警到用水调度的多个难关,尽可能保护了市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智慧调度管理系统,正是智慧水务的“大脑”。
智慧调度管理模块统一接入了上述135个市重点水闸泵站群、水库,显示实时水情数据监视、工况数据等信息,具备基础信息查询、数据统计分析、一张图展示等功能,实现泵闸精细化管理和精准运维,满足监测预报、动态预警、调度预演、调度预案等业务功能。
统一指挥可视化成果基于GIS水利一张图,实时展示分中心管辖权限范围内所有泵组、水闸的地理位置信息的分布展示,以不同站点图例标识站点类型,并接入实时雨量、水位、流量、工情、预警、告警等数据,提供基于站点名称的站点位置、站点信息查询、定位等功能。
除了智慧调度管理模块,水工程预报调度模型模块同样重要。以东引运河流域为试点,开展智慧化模拟,构建东引运河数字河网水文水力学模型,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实现精准数字模拟、科学调度指挥。
目前,该模块实现东引运河流域河涌关注点水位、流量及东城寮步内涝状况的在线滚动预报与预警,预报期最长可延长至72小时。而在极端暴雨、洪涝条件下,平台制定多套东引运河沿线18座主涵闸调度方案,为工程调度提供决策参考。
东引运河流域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是东莞市智慧水务与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的重要拼图,助力提升东莞市水务管理工作的智能化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深入,智慧水务将为东莞乃至更广区域的水资源管理提供更强大更智慧的支持。
(记者 陈琬莹)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