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东莞分站 > 最新动态

超40名院士专家齐聚松山湖,探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2024年05月28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5月25日—26日,2024松山湖科学会议在松山湖科学城召开,大会聚焦科技前沿战略领域,以“大模型具身智能”为主题,邀请超40名人工智能领域的院士专家齐聚东莞,分享技术趋势,探讨产业发展。

  活动由东莞市政府与广东院士联合会共同主办,采用1场全体大会,以及多模态大模型、机器人具身智能、AIoT与工业具身智能、具身智能医疗、伦理与治理等专题学术讨论会的形式展开,参会嘉宾现场探讨分享人工智能科学前沿研究探索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成果,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发展新质生产力。

  自2021年启动以来,广东院士联合会与东莞市政府已联合举办三届松山湖科学会议,邀请了110多名院士专家聚焦新材料、脑科学与类脑技术、大模型具身智能等领域,通过报告演讲、交流研讨形式探讨交叉性、前瞻性和综合性科学问题,千余位科研人员、企业代表参会,已日益成为大湾区院士专家学术交流、技术对接、成果转化的重要品牌。

  具身智能成为人工智能下一浪潮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会议执行主席、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张建伟在介绍会议总览时表示,具身智能已成为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具备自感知、自认知、自决策、自执行、自学习等智能特征的具身智能,将能够为传统的机电机器人提供巨大的赋能机会。”

  本次科学会议聚焦多模态大模型、机器人具身智能、工业具身智能、医疗机器人具身智能、具身智能安全与治理五大领域,共同探讨科学前沿的理论及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交流交叉学科的发展新态势。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钹在会上表示:“具身智能将智能与行为动作相结合,对人工智能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制造业、医疗诊断和手术应用等领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国杰带来题为《关于具身智能的元思考》的特邀报告。李国杰指出,根据学者们的估计,未来5—10年机器人大模型将处于加速爆发期。波士顿咨询公司(BCG)预测,到2030年,智能机器人系统可能给全球经济带来约4万—6万亿美元的年增长价值,“具身智能有望成为新的热点”。

  经过两天的深入探讨交流,与会院士专家广泛凝聚科学共识,在大会正式发布《2024松山湖科学会议共识》(下称“科学共识”)。“科学共识”指出,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正在推动智能经济时代的加速到来。

  东莞抢占人工智能产业风口

  “去年底,我来到松山湖参加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大会,东莞、松山湖对科学、对产业落地的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建伟表示,在具身智能产业爆发增长的新时代,东莞已开始布局卡位,通过发挥制造业门类众多,应用场景丰富的特点,创造出东莞具身智能的新特色,助推产业转型,构筑发展的新引擎。

  作为制造强市,东莞既有孕育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肥沃土壤,更具备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的巨大蓝海。

  目前,东莞松山湖已布局了散裂中子源、先进阿秒激光等一批大科学装置和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等重要科创平台,以及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大湾区大学等新型创新型高校和近两千家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

  在先进制造方面,全市拥有21万家工业企业、1.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近百家上市公司和3家营收超千亿的头部企业,涵盖34个大类、6万多种产品的工业体系。

  “在座的各位院士、各位专家、各位嘉宾都是人工智能前沿领域的领军人士,我们诚挚邀请大家多到东莞参与科技交流、开展科研活动、推动成果转化。”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表示,东莞将当好大家的服务员和“合伙人”,为大家在莞创新创业提供最大的支持和最优的服务。

  围绕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布局,东莞将重点在三个方向寻求突破。

  一是在电子信息领域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东莞将通过政策扶持、联合攻关、推广应用等多种方式,大力支持企业加速研发AI手机,抢占战略高地。

  二是在模型应用领域推动“大模型”+“工业小模型”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东莞将借力丰富的制造业场景和海量的生产数据,依托重点企业和机构推动形成一批重点领域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

  三是加强算力算法生态在松山湖和滨海湾新区集聚。东莞将计划设立“工业算法”联盟,加快开发一批“开箱即用”的智能算法应用,探索建设城市级人工智能算力公共服务平台,在中心城区附近规划建设人工智能小镇,探索建设城市级人工智能算力公共服务平台。

  松山湖科学会议影响力不断攀升

  “中国要真正走向强国的道路,必须聚天下的英才而用之。”科学会议期间,张钹表示,广东凭借其深厚的工业基础和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在吸引和培育人才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特别指出,松山湖科学会议的成功举办,正是广东开放国际化战略的生动体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和人才共襄盛举。

  作为科学会议的后起之秀,松山湖科学会议对标香山科学会议、雁栖湖会议,旨在为科学家搭建前沿科学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同时凸显湾区特色,营造粤港澳大湾区科学氛围,推动科技与产业结合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自2021年启动以来,广东院士联合会与东莞市政府已联合举办三届松山湖科学会议。邀请了110多位院士专家聚焦新材料、脑科学与类脑技术、大模型具身智能等领域,通过报告演讲、交流研讨形式探讨交叉性、前瞻性和综合性科学问题,千余位科研人员、企业代表参会,已日益成为大湾区院士专家学术交流、技术对接、成果转化的重要品牌。

  “每年松山湖科学会议聚焦一个重大科学问题,由该领域的权威专家定题定人发起交流讨论,努力做到有灵魂、有内核、有追求、有成果——为科学服务,为科学家服务,为科学城服务。”广东院士联合会(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秘书长卢育辉表示。

  ■声音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建伟:

  松山湖对科学的热情让人印象深刻

  5月25日,2024松山湖科学会议在松山湖科学城举行。会议执行主席、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张建伟介绍会议总览时表示,“去年年底,我来到松山湖参加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大会期间,松山湖对科学及产业落地的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30多年前,张钹老师给了我一个研究题目,如何把人工智能应用到机器人上面,在这个领域我们已耕耘了30几年。”张建伟表示,具身智能已经迈向了行业大爆发的时代,“而东莞将是我们最好的练兵厂和真正的最好实践的基地。”

  “人工智能今天到了一个爆发应用的阶段。”张建伟表示,30年前的算力跟现在比,不是30多倍的差别,而是几百万倍的差别。算力的发展,为我们做大模型、大算力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今天,我们可以把视觉、听觉、触觉等大模型数据存储、应用起来,有了算力和数据,我们就可以见证大模型能力日新月异的发展。”

  张建伟表示,工业具身智能现在处于萌芽阶段,工业具身智能将有巨大的应用场景,从自动驾驶到未来机器人进工厂、进装配车间。“这些场景如何实现,也是我们今天重要的话题。”

  “作为全球最著名的制造之都之一,东莞在广东省承接着打造科创强市的重任。”张建伟表示,在具身智能产业爆发增长的新时代,东莞开始布局卡位,通过发挥各种制造门类众多、应用场景丰富的特点,通过顶层设计和全市联动,创造出东莞具身智能的新特色,助推产业转型,构筑发展的新引擎。

  张建伟表示,希望在座的各位专家、产业界的代表能够在科学会议期间畅所欲言,观点碰撞,思辨梳理,共同为大模型时代具身智能的发展,探索交流互鉴。“也祝愿本次科学会议能够集思广益,形成更前瞻的共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大模型具身智能的新起点,甚至是里程碑。”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钹:

  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意义重大

  5月25日,2024松山湖科学会议在东莞松山湖科学城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钹在会上表示:“具身智能将智能与行为动作相结合,对人工智能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制造业、医疗诊断和手术应用等领域。”

  “具身智能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张钹提到,与早期重复简单动作的工业机器人相比,未来的服务机器人和生产环境将趋于多样化,需要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并据此进行工作。“这使得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具有重大的研究和发展意义。”

  这是张钹首次踏足东莞,留下“两个多”的深刻印象:一是学校众多,这反映出东莞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二是车辆众多,说明东莞在经济发展上相较于其他地区更早、更快,具备发展人工智能的优越条件。“一个地区能否留住人才,关键在于能否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和发展机会。虽然我只是短暂访问,但已经能充分感受到东莞的发展潜力。”

  分析人工智能行业竞争态势时,张钹表示,当前众多企业“一拥而入”大模型领域,这虽然显示出行业对技术的热情,但同时带来了资源过度投入和潜在浪费的问题。他认为,这种竞争态势是暂时的,市场最终会筛选出真正适应需求、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

  张钹预测,未来可能会有少数企业专注于通用大模型的开发,而其他企业则将根据各自优势,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一是专注于特定垂直领域的大模型研发,如金融、医疗健康、石油等;二是搭建公开平台,为其他企业提供开源模型,推动技术的广泛应用;三是将大模型与其他技术与工具结合,发展新兴产业。

  ■延伸

  抢抓AI发展机遇 院士专家为企业支招

  为架起学界和业界之间的桥梁,促进双方在科研项目合作、技术咨询等方面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5月25日晚,2024松山湖科学会议——院士专家·企业面对面活动举行。活动现场,院士专家团队携前沿尖端科技成果与政、产、学、研、金等多方交流对接。

  来自华为、vivo、菲鹏生物等14家东莞市内企业的参会代表与大模型具身智能领域的院士专家就具体需求展开交流。

  “企业需求应该是第一位。通过这次面对面活动,可以让企业把实际问题直接展示出来,因为只有面向市场,在更大的市场空间里获得应用,院士专家的学术研究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立命馆大学名誉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教授马书根表示。

  具身智能作为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多学科技术,正在推动智能经济时代加速到来,2024年被业界普遍视为具身智能发展元年。

  “现在正是大模型在千行百业的应用中都突飞猛进的时候,在这个时候这么多院士专家和学者齐聚大湾区,在东莞召开具身智能的论坛,我认为这会给东莞尤其是企业界,播下一颗人工智能的种子,让东莞企业朝这个方向更往前深入一步。”广东先知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旸表示。

  作为在非结构化数据挖掘领域深耕多年的学者以及在东莞创业6年的企业家,余旸表示,今天大会是科技和实业很好的碰撞,与东莞的实际结合得非常紧密,在现场交流中也得到了张钹院士在方向上的指点,“院士鼓励我们在学生大健康领域继续深耕,扩大领先优势,优先在粤港澳大湾区推广,进一步采集中国青少年体质的相关数据,为国家提供决策依据。”

  ■相关

  《2024松山湖科学会议共识》发布 

  为加快推动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打造大湾区具身智能产学研融合示范基地,2024松山湖科学会议聚焦“具身智能”领域,与会院士专家通过深入交流、研讨,达成了下列共识:

  加大多模态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等交叉学科研究的投入力度。鼓励高校与科研院所共同攻关关键技术,推动原创性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特别是在大模型的学习机制、智能感知、智能决策和智能交互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针对研究基础扎实,具备较好学科交叉潜力的领域方向给予优先支持。

  大力研发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集成大模型的智能制造体系。攻关智能体在环境感知、任务理解、规划执行等关键技术,探索其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卓越的通用性和交互能力。发挥大湾区尤其是广东工业基础扎实的优势,加强具身智能在工业生产领域场景的建设,助力制造业的高度柔性化和高质量发展。

  加强医疗具身智能大模型研究,拓展其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研究涵盖药物研发、靶标寻找、疾病诊断、治疗建议、长期随访和康复计划等场景的医疗大模型。研发大模型具身智能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和医疗服务机器人,通过与患者互动,协助进行治疗性手术练习和活动,加速康复进程。推动医疗大模型和医疗具身智能产业化发展。

  “政产学研金服用”全方位协同发力,布局具身智能新赛道。鼓励政府、产业、院校、金融和用户等共同参与,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联合体,构建多元可持续的具身智能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协同发展机制。推进标准化建设和技术规范制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构建具身智能产业生态,全面提升我国具身智能的国际竞争力。

  加强具身智能伦理治理的国际合作,推动形成具身智能进一步造福人类社会的国际共识。探讨具身智能相关的伦理、法律和安全等多维度问题,开展涵盖科学研究、技术应用、政策制定等多方面的对话,增强具身智能科普宣传,促进大模型具身智能健康发展。

  (撰文 郑国豪 郑文怡 陈雅靖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