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5日 来源:南方日报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跑出落地加速度,为疾驰车流装上“东莞动力”;超然航空首架螺旋桨飞机下线交付,东莞飞机制造实现“零”的突破,在浩瀚天空发出“东莞声音”;顺络电子正在东莞打造全球最大的无源器件智能制造基地,让有电的地方就有“东莞制造”……
向阳而生、向春而行,今日的东莞,新质生产力欣欣向荣。坚守“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东莞通过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汇聚龙头企业、培育集群生态,让一批又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片热土上加速生长壮大,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2023年,作为东莞产业立新柱“一号工程”的全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坚定不移推进重大项目、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支撑力,首次实现年产值破千亿元大关。
拔节成势,向上攀登。展望2024年,东莞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继续吹响冲锋号,朝着工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60亿元的目标冲刺。
龙头项目,引领集群“聚成势”
走进水乡新能源产业基地,地处麻涌的赣锋锂电年产10GWh新型锂电池及储能总部项目现场“热气腾腾”,只见机器有序运作,工人们正开展建筑物基础承台施工和车库基础施工。项目投资方东莞赣锋电子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产品品类最丰富、应用场景最广泛的锂电池制造商,也是知名锂生态企业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2023年以来,该企业在东莞水乡投资50亿元,将规划生产10GWh新型储能、轻型动力电池、电芯等新能源产品,年产值预计达110亿元。
龙头引领,聚链成群。除了赣锋锂电和博力威等龙头、链主企业,基地还布局了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企业氢蓝时代、国内场地电动车行业中出口量领先的上市企业绿通新能源电动车等优质企业。去年,广东省提出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氢能产业创新发展,东莞市赋予该基地在全市打造新型储能电池生产、电池综合利用集聚区,探索氢储能融合应用示范的任务。
当前,水乡新能源产业基地引进一批新能源重大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53亿元,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236.2亿元,将成为东莞打造千亿新能源产业集群的重要一极。
新能源产业势力崛起之外,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源头创新平台优势,聚焦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新型能源材料、先进功能材料等产业领域,东莞新材料产业基地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正孕育国之大“材”。
碳化硅是第三代半导体核心材料,外延更是这个产业链里最关键的环节。在东莞,广东天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专注该领域已有十余年。近期,广东天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总部、生产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传来捷报——项目2号厂房已封顶,预计2024年5月试产。该项目地处松山湖生态园,总投资达80亿元。
“该项目将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基地,未来我们将发挥好行业龙头的带动作用,积极吸引和集聚上下游企业。”广东天域半导体公司联合创始人欧阳忠表示。
同样立足解决国内化合物半导体市场原材料“卡脖子”问题,总投资额150亿元的广东光大科研制造中心项目厂房主体已于去年开始施工,预计今年上半年1区工程3栋厂房将陆续封顶。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中心,东莞拥有万亿级消费电子产业优势,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础良好、产业链条及配套相对完善,现已初步形成以封装测试、设计环节为核心,以第三代半导体为特色,以设备、原材料及应用产业为支撑的产业布局。
2023年,东莞市集成电路进出口3219.3亿元,增长6.7%。其中,出口集成电路大幅增长37%,成为东莞外贸稳增长优结构的重要动能。
随着半导体大项目的顺利推进,国内化合物半导体市场原材料“卡脖子”问题也将得到缓解,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新型显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挖潜、多向协同,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锁定“高精尖”,突出“链群配”。环顾其他战新基地,聚焦“先进制造+科技创新”,以大项目为引领,这座“制造之都”产业集聚加速,在新赛道“卡位战”中进击赶超——
在临深电子信息产业基地,50亿元的瑞勤科技消费类电子智能终端制造项目、45亿元的顺络新型电子元件及精密陶瓷项目落子,将助推新一代电子信息、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能源及新型储能、汽车零部件等四大产业集群“满电”出发;
在谢岗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依托投资65亿元的比亚迪项目、投资5.2亿美元的东莞首个通用航空制造项目,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产业延链补链拓链招商正积聚发展势能;
在水乡数字经济产业基地,投资超17亿元的洪梅河西数字产业区一二期竣工在即,卓蓝自动化、兆威机电等一批专精特新项目正乘“数”而上;
在东部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便携式锂电池封装线整体技术国际领先的东博智能投资近4亿元,相关领域专用设备制造、自动化设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制造等环节企业逐渐抢占“智”高点;
在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掌握体外诊断试剂核心原料和技术的菲鹏生物、实现国产球囊技术和规模突破的博迈医疗等超400家生物企业聚集于此,产业项目协议投资累计已超130亿元……
一个个龙头企业、重大项目落户加持,化身为产业转型蝶变中的“火车头”“大鲶鱼”,不断牵引、搅动基地行业生态“一池春水”,孕育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名片”。
新质生产力,“新”在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而这往往来源于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形成的乘数效应。在这一质态跃升中,除了需要有“顶天立地”的龙头企业,也离不开一大批“铺天盖地”的专精特新企业。2024年,七大基地将依托已落地与新招引的龙头、链主企业,吸引供应链上下游“潜力股”配套企业,开展“以链引商”,集聚创新资源,让真正具备发展优势、符合产业升级方向的技术和产品脱颖而出,让这片产业“热带雨林”愈发生机勃勃。
空间重塑,打造产业“大格局”
长期以来,东莞产业发展呈现“星星点点”“天女散花”的特点,困于产业不连片、工业不成带等问题久矣。从谋局七大战新基地之初,东莞便深知,只有打破空间“焦虑”,才能施展拳脚、赢得广阔天地。
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空间革命”在七大基地打响。
走进谢岗镇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沿着宽阔笔直的谢岗镇粤海大道行驶,来到黎村截洪渠附近,郁郁葱葱的山林中,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专精特新企业的厂房建筑整齐排开。很难想象,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沉寂。
2022年,谢岗银瓶片区被划定为全市10个标准化产业片区之一,目前已完成超3000亩连片土地整备。备受关注的东莞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便坐落于此。继创下133天、较一般流程提前6个月完成1045亩“生地”整备到“熟地”摘牌纪录之后,这一65亿元投资体量的重大项目,于去年底前实现部分建成投产,用时仅13个月。电机、电控、电源、发动机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将在这里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预计年产值约170亿元。
作为东莞产业“立新柱”引进的首个重大产业龙头项目,比亚迪项目不仅为东莞在炙手可热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上把握主动,也将助力这座制造大市进一步集聚新能源产业链、打造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
土地空间是先进制造业蓬勃生长的重要要素。有力承载重大、优质项目背后,是东莞土地整备“跑马突围”的攻坚行动。建设3年多来,全市七大基地共整备土地9167亩。2023年,七大基地内,可开发空地基本实现了政府统筹,目前共有8235亩地块可以供地,实现了从“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的转变。
在去年12月落幕的2023东莞全球招商大会上,东莞首次推出45宗总面积超1.2万亩产业用地挂榜招商,其中有一批就来自七大基地。这些地块面积大、整齐连片、区位优势突出、配套资源富集,“前期手续已基本准备就绪,绝对是‘手快有、手慢无’。”东莞市市长吕成蹊称。
新增用地终究面临上限,对于开发强度已颇高的东莞来说,通过存量空间改造打造高品质产业空间,也是推动战新产业释放新动能的关键。
在临深基地的石潭埔社区,由深圳宏发集团旗下宏润公司操刀的“巨无霸”旧改项目——总面积约800亩的石潭埔科技产业新城一期项目正如火如荼进行。去年7月,一期首开区的宏发·数智港一期项目封顶,以产城融合为方向,一个“长在公园里的产业园”初现雏形。
在水乡望沙路附近,作为政府主导下全市最大的连片“工改工”示范项目,水乡河西数字产业区是水乡基地发展跃升的“排头兵”。项目统筹面积约5200亩,首开区一期二期占地163亩,包含龙头企业独栋、数字产研大厦等,约12万平方米厂房的主体结构现已完成封底,并引入多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优质企业,预计2024年下半年到2025年将分批竣工投用。
2023年,七大基地共谋划了约450万平方米的高品质、低成本空间,让先进制造业有了壮大勃发的载体。
在空间重塑的大布局、大行动中,大规模连片“熟地”加速形成,为更多龙头项目快速落地做足保障;“工业上楼”则使大批专精特新企业拥有“智造”成长空间。用足收储、盘活、增容、“工改工”等拓空间“工具箱”,七大基地让更多高品质“梦工厂”蓄势待发,为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产城融合,精雕环境“高阶版”
从见框架到强功能,从产业聚集到产城人融合,七大基地在宜业宜居中下足“绣花功夫”。
东部工业园是东部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的主阵地。这里离松山湖核心区较远,开发较晚,当前正在服务配套上下“硬功夫”,已布局建设市政、防洪排涝及生态环境品质提升等一批基础设施,总投资超20亿元,其中一批配套完善的东部工业园门户景观建筑、园镇环境衔接升级改造等工程已建成,将进一步推动周边项目建设“跑起来”“热起来”。
在谢岗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内,谢岗医院新院区二期、谢岗镇实验中学等交付使用,高品质医疗与教育公共服务让企业员工生活更方便、更舒心;银湖工业区及银瓶山配套道路、万里碧道截洪渠段等一批道路交通、生态项目或完成验收或基本完工,生态“颜值”与产业“绿值”双双跃升向好。
城市吸引人才,人才赋能产业。七大基地不断推动产城人融合,产业基地“工业园区”正向“产业社区”转变。前不久,走进位于临深基地的凤凰花海水岸公园,百亩向日葵花海盛开,绿叶映衬着金黄,宛如油画般动人,成为人们竞相“打卡”的网红景点。离该公园5公里外的石潭埔人才公园,也已完成环湖绿道及部分沿湖绿化建设。未来,两大公园将串联成塘厦东部景观轴,成为临深基地人才的诗意栖居地。
“入驻后,项目周边的路网越来越畅通,开车去镇中心区、市区和深圳用时也更短了。”东莞顺络综合部负责人李亮平说,“周边15分钟生活圈内还有中小学,员工子女入学也很方便。”
除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公服配套的“硬环境”外,基地还不断营造优质产业发展“软环境”。
“395万元!去年获得的这笔奖励支持,为我们减少了制造生产成本,让我们可以进一步集中资源加大研发投入。”徕芬科技制造总监郑伟哲所说的,是战新基地专项资金企业成长奖励项目。2022年,该公司落地东部智能制造基地硅谷动力·数字谷产业园,投入近5000万元用于智能化设备购置和智能化工厂建设,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实现了效益倍增,顺利在2023年获得奖励金扶持。
营造发展“小气候”,增强企业获得感。基地建设3年来,共有23家企业获得市基地高质量发展专项奖励25项,共涉及奖金7628万元。
除了市基地高质量发展奖补,七大基地还推出“一基地一策”扶持政策,拉升对优质产业项目的吸引力。
产业基金成为“助推器”,对潜力项目的引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总规模1亿元的松山湖科学城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5.55亿元的国投新材料基金在智能制造、新材料产业领域潜力项目中发挥“金杠杆”作用。
推动惠企政策“应享尽享”之外,东莞还大力协助重大项目争取升级版金融“工具包”。水乡河西数字产业区一、二期项目是东莞市首批落地的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项目。开发方东莞启洪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春华介绍,项目相继获得国开行资本金贷款1.75亿元、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金1812万元,减轻了企业自筹资金的压力。
既“真金白银”助企纾困,也“望闻问切”把脉开方。企业生产在即,场地生产许可怎么办?产品上市注册需要走哪些流程?在东莞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基地协助企业理清各环节审批要点,对接上级部门为其提供业务指导,协助企业完成生产场地现场体系考核和产品注册,帮助企业尽快走上正轨。2023年,基地协助博迈、安健、安科等多家生物企业完成多项产品业务注册。
“到政务大厅走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就像进了头等舱,有专人‘手把手’服务,我这个施工报建的外行人也能轻松办好。”东莞顺络总经办陈淑玲对基地的营商环境频频点赞。去年年末,她向基地提出办理六千方土方运输事宜,反映情况当天工作人员就查看并完成审批。
在基地,“项目为王”是口号更是行动。抓住稳增长的主基调,东莞推行“摘牌即动工”“完工即投产”措施,扩大“互联审批 围合供地”改革实施范围,按照新模式完成了全市83个重大项目供地,供地面积4980亩。此外,开展“强服务、破难题、促发展”攻坚行动和未开工重大工业项目“清零”行动,不断细化项目保障“颗粒度”,推动重大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
2024年,乘“百千万工程”的东风,以奋进“投资年”为方向,七大基地将继续推进综合配套提质增速,招引龙头强链条,讲好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新故事。
“以新提质”,厚植新质生产力,领跑新型工业化。强于制造、工于制造的东莞,正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上“造”出声量、“造”出未来。
(撰文 龚菊 郭文君 摄影 邓浩 编辑统筹 张茵)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