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东莞分站 > 最新动态

东莞出台25条政策,推动政务服务等领域“广深莞一体化”

2023年09月19日 来源:南方+

[ ]

  最近的东莞,有点“热”。9月6日,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批复同意《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提出“打造两岸共同市场”等举措。同一天,2023数字百强市榜单出炉,东莞排名全国第21、全省第3。9月14日,东莞推出二手房“带押过户”全程网办,再度成为媒体报道热点。接连“出圈”的动态,让大众目光又一次聚焦于东莞——这座城的营商环境,引力有多大?

  近日,东莞印发《关于加快打造与广深一体化的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围绕六大方面提出25条政策,推动政务服务、项目服务、对企服务等领域与广深“无差异化”,既着眼于“广深能做到的,东莞也要努力做到”,也着眼于“刀刃向内,针对企业最不满意的地方动刀子”。随着各部门发力出招优化营商环境,广深莞一体化的日子,正越来越近。

  超158万户经营主体为莞投票

  2020年,东莞首次参加中国营商环境评价,营商环境便利度在80个参评城市中位列第16位,获评全国标杆城市。今年,《2022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发布,东莞与上海、杭州等10个城市荣登“区域壁垒破除”榜单。在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中,东莞市连续多年位列第二档前列(广州深圳为第一档),“获得电力”“获得信贷”“纳税”等5个指标的改革创新经验做法,被录入报告“市级层面主要改革措施”,在全省宣传推广。

  一直以来,东莞坚持把“放管服”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招,加快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湾区一流营商环境。

  在良好营商环境的带动下,东莞经营主体活力持续迸发。截至2022年底,各类经营主体突破158.4万户,稳居全省地级市第1,连续10年保持10万户以上增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9099家,排名全省地级市第1;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10家,排名全国地级市第5。

  进入2023年下半场“拼经济”的关键时刻,珠三角尤其热闹。8月以来,深圳连发《深圳市优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2023—2025年)》等三文,广州启动营商环境6.0改革。紧接着,在发了5份与营商环境有关的文件后,东莞出台《关于加快打造与广深一体化的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下定决心看齐广深,释放出广深莞携手发展的信号。

  经验在前,跑得更快。这场城市软实力的“接力赛”,东莞再次提速了。

  25条政策加快实现“无差异化”

  《行动方案》既向上看,也接地气。东莞充分吸收广深营商环境5.0、6.0等政策文件的先进做法,同时,从调查问卷、企业访谈、“企莞家”、企业直通车等渠道,提炼形成企业亲身感受的诉求问题,研究提出25条政策条款,加快实现与广深营商环境的无差异化。

  对标对表广深,东莞将以2023年省营商环境评价为契机,全面查摆与广深的差距,并建立常态化的学习借鉴机制,全力争取纳入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推动更多在广深先行先试的改革举措在莞落地实施。

  同时,健全营商环境问题发现、反馈、纠正闭环机制。对标深圳“接诉即办”做法,依托企业直通车、“企莞家”平台、12345热线和莞家“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等渠道,搜集企业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事项,推动办理情况100%反馈到位。

  政务服务是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创造投资引力的关键因素。

  《行动方案》提出,开展高频事项办理“零差距”改革,对年办理量前100事项优环节、减材料、压时间,推动办事体验全方位与广深看齐;深化高频事项穗莞、深莞跨城通办,年内新增通办事项不少于100项,总数突破1000项。

  2018年起,深圳在全国率先推行电子证照,“免证办”政务服务事项已增长到5600多项,覆盖了企业群众生产生活证照需求的90%以上。近几年,东莞也通过“i莞家”APP上线居民身份证等各类电子证照,探索“打造无实体卡证之城”。

  《行动方案》明确,借鉴深圳先进做法,拓宽东莞电子证照应用场景,年底前年办理量前100事项涉及证照原则上100%电子化、免提交。

  审批服务提质、均衡发展方面,通过全面设置审前服务区、上线审前服务系统、深化“AI赋能12345热线”、上线“政务服务地图”和办事指南“白话版”等,全面加强审前服务体系建设;以广深区级大厅为标杆,加快提升镇街政务服务能力和效率。

  数字政府的多年探索,也让东莞具备了打造一批全省“单打冠军”的实力和信心。东莞将巩固集约化审批模式改革、镇级社保医保综合窗口建设、企业全生命周期证照“一网通办”等先行优势,打造政务服务改革的“东莞示范”。

  涉企服务学习广深争一流

  产业项目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保障服务是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行动方案》提出,着力打造与广深同效的项目服务保障体系,以问题为导向提出破解招数。

  东莞在借鉴广州“清单之外无审批”经验的同时,创新提出建立“全过程审批流程一张图”,推动从压减审批时间向压减全口径最终落地时间转变,解决项目建设缺乏全流程监管的痛点。

  而针对投资项目用地审批慢问题,深化“互联审批 围合供地”改革,项目用地环节审批时间压减50%以上;针对投资项目落地开工慢问题,强化“莞家代办”服务,帮助项目尽快动工。

  去年,深圳重提“工业立市”,计划5年建1亿平方米低成本产业空间,优先供给战略性新兴产业。东莞同样下大力“拓空间”,在市政府“一号文”提出,打造不少于1000万平方米高品质的低成本产业空间。

  《行动方案》在强调“年内启动1000万平方米优质产业空间建设”的同时,还推出创新“工改工”融合审批改革,培育更多扎根东莞的优质规划技术力量,从而推动解决空间供给、“工改工”等方面的难题。

  对于企业诉求响应、政策申报集成度、解读专业度等问题,《行动方案》明确了要学习广深经验,推动对企服务争创一流。

  提高企业诉求响应服务质量,完善企业直通车机制,以“企莞家”为载体集成链接全市涉企服务资源;打造惠企利民政策“一站享”标杆,在市镇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政策兑现优先窗,实现政策“一揽子”集中申报兑现;提高政策制定兑现、解读咨询服务水平,让政策兑现更公开透明、便捷统一。

  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开展政企“早餐会”“下午茶”,由市领导与民营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倾听企业家心声、共谋发展良策;办好东莞企业家日活动,营造亲商重商护商的社会氛围。

  市场监管效能与广深缩小差距

  多轮的营商环境迭代中,广州、深圳在市场监管领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深圳在知识产权、征信服务等方面的改革经验频频成为样本。

  为了进一步缩小东莞市场监管效能与广深的差距,《行动方案》在创新监管方式方面提出,推动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度融合,依据信用等级高低实行差异化监管。在医疗、教育、工程建设等行业建立从业人员个人信用档案。

  整合监管资源方面,完善联合抽查机制,减少重复执法检查次数。

  打造包容审慎监管环境方面,完善执法“观察期”、减免责清单制度等,给予经营主体成长“试错”空间。

  根据《行动方案》,东莞将重点攻坚,抓紧补齐重点领域短板弱项。

  深化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改革,实行“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次提交、多方复用”;实施“就莞用”服务体系优化工程,推动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人口100%就业;持续规范劳务派遣市场秩序,维护员工合法权益。

  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方面,根据《行动方案》,东莞参照广州“打造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做法,出台公有资产交易管理办法,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持续提升政府采购营商环境。

  接下来,东莞将规范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市场秩序,深入推进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改革;强化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打造公共资源交易“一张网”。

  ■对话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

  与其“一争高下”

  不如打破地理局限

  随着广深接连发布营商环境新政,有评论说“东莞急了”。东莞为什么“急了”?这份对标广深的文件有何独特之处?东莞有什么亮点做法?为此,记者专访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

  “这个方案的诞生,说明东莞视角有了全新的转变,跳出东莞本身,从广深莞整体空间来规划东莞,牵动了从吸纳人才、政务服务到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变化。”林江说。

  凭借着联通广深两城的优越位置,多年来,东莞在招商引资、延伸制造业产业链等方面吃了不少红利。近几年,更是以粤港澳大湾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等建设,吸引了一批先进制造、科创机构入驻,在“千年商都”和“经济特区”之间突出了“科创新城”的定位。

  近几年,东莞持续推动营商环境改革升级,但是,为何这次要强调“与广深一体化”?

  林江认为,与其“一争高下”,不如打破地理局限,适应当下人才、资金、技术、数据等要素快速流通的局面,借助广深总部经济集聚地的优势,用更灵活的空间布局,让东莞成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增值服务配套地,利用好东莞在现代物流、智能制造及生活服务上的优势。

  综观《行动方案》,林江认为政务服务、涉企服务十分重要。举例来说,东莞每个镇街都有优势产业,比如虎门有数字印刷,厚街有智能装备,石龙有生物科技,东城有文创产业,与珠三角其他城市镇街相比十分罕见。

  “好的营商环境是底气、前提条件,好环境才能招引项目、人才,因此,市级统筹、带动镇街的政务服务改革很有必要。”林江评道,东莞应该不断推动政务服务效能提升,走向全域标准化、全城便利化。

  《行动方案》提出,东莞将以广深区级大厅为标杆加快提升镇街政务服务能力,实施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四维提升工程,推动更多事项“就近办、家门口办”。

  林江表示,东莞以制造业当家,从市到镇,一直以来在维护产业链、服务企业和行业生态圈方面很有经验。东莞通过落实《行动方案》加强政务服务、项目服务等,做到与广深无差异化,能更好地服务到广深的企业、人才、项目、院校。“总部在广深,但研发中心、分公司、生产基地、人才中心等可设在东莞。”

  市场监管同样重要。林江以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为例,阐述了市场化运作和监管的重要性。“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在公开公正的背景下,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在东莞提出‘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定位的新形势下,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形成吸引湾区创新要素的引力。”

  (撰文 陈琬莹 龚菊 叶永茵 谢麦诗 策划 郭文君)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