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东莞分站 > 最新动态

高质量发展的东莞辩证法

2023年02月10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双万”东莞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

  癸卯兔年开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紧接着,1月30日,东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2月1日,东莞市政府“一号文”发布,向20万工业企业、百万市场主体、千万市民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面对内外部“三重压力”,追兵咬得很紧、标兵走得很快,东莞如何全力以赴、集中精力在高质量发展中闯出一条新路?

  在危与机、稳与进、攻与守的纵横捭阖中,唯有通过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才能奔向发展的新蓝海。

  莞邑春早。这不仅是地理气候上的指代,也意味着东莞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因敢为人先而争得春光灿烂。同时,更早经历寒冬洗礼的东莞,也率先遭遇转型压力,也就更懂得人勤春早的可贵。

  不负先辈期许,不负时代重任,不负脚下热土,不负心中赤诚。从春天出发,东莞一刻都不耽误。

  危与机

  踏平坎坷成大道

  认清危与机,方能阔步奋进路。

  从外部竞争看,国内城市百舸争流、百花齐放中孕育着新的竞争格局、生产力布局。

  从内部发展看,产业的结构性问题呼唤更强内生动力。

  从宏观上看,东莞的五大支柱、四大特色产业中,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一柱独大,且受国际复杂环境影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而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尚在培育当中。

  从微观上看,东莞虽有20万家工业企业、1.2万家规上企业,但企业的整体规模偏小。当面临风险挑战时,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更大。

  体制机制、资源要素等约束日益紧迫。

  东莞市直管镇的行政架构导致资源碎片化,产业规模小,大项目难落地,功能区统筹任重道远;产业空间、能源、环境等短板捆住了干事创业的手脚。

  从根本上说,东莞面临的种种风险挑战,体现了高质量发展从量到质的客观要求。唯有通过高质量发展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方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从全球大势到国家战略,东莞大有可为。

  地处香港、广州、深圳三座世界级都市之间,东莞向来是国家、省级重大战略青睐之地。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等一批重大战略,擘画了东莞发展的雄阔格局。今后,随着国家开放的大门进一步打开,全国经济加快恢复,广东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力度加大,东莞将迎来新的发展窗口期。

  从产业升级到城市提质,东莞潜力无限。

  千磨万击而体格更健,千淘万漉而品质弥坚。一方面,过去几年东莞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东莞企业愈挫愈勇,非但没有大规模倒闭,很多企业还在压力倒逼下成功转型,进入新能源、新材料等全新赛道;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体现在产业、科技、城市、民生等各个方面,近年来东莞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城市建设,城市综合环境逐步改善,对龙头企业、高校院所、高层次人才等高端要素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不断加强,为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把握时与势,明辨危与机,东莞终将踏平坎坷成大道。

  稳与进

  万亿城市争进位

  在全国290多个地级市中,东莞是一匹“黑马”。

  从默默无闻的传统农业县,到享誉全球的制造名城,东莞只用了40多年。

  对比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长河,40余年不过弹指一瞬。但就是这短短一瞬之间,东莞跃居全国第15个“双万城市”,书写了足以彪炳史册的发展传奇。

  稳住根基,争先竞进,是东莞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

  企稳,“稳”的是企业家的信心、老百姓的民心。

  当前,东莞经济发展的起点是万亿GDP,社会善治的基点是千万人口。怎样坚持制造业当家,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怎样促进共生共荣,提升老百姓的归属感?这是东莞稳住经济底盘、持续向好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方面,大抓经济、大抓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已在东莞蔚然成风。以重大项目扩投资,是东莞稳经济促增长的重要举措。在所有投资中,工业投资是最有效的投资,是对生产力的直接投资。东莞把工业投资作为生命线来抓,提出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工业投资4000亿元以上、今年完成1200亿元的目标。此外,东莞还提出要积极主动抢资源、谋项目,千方百计抓生产、抢订单,不失时机促消费、稳市场等举措,政企携手走出低谷、迈向未来。

  既要把握经济复苏的大环境,更要着力营造东莞发展的小气候。稳企、亲企、全面提振民企信心,也是东莞的重要一招。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强调,要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用好政策工具以真正帮到企业,营造“亲清”的政商关系。东莞还投入2.4亿元支持企业春节前后稳工促产。

  另一方面,日益提升的城市综合环境,正在刷新着东莞的新空间、新颜值、新品质。随着“现代城市”“和美乡村”“绿美东莞”“文化强市”等的建设,东莞将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和技能人才,共襄发展盛事。

  求进,“进”的是更过硬的品质、更广阔的天地。

  翻看东莞今年的发展目标数据,含“新”量满满,无不体现出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今年全市GDP增长超过5.5%、争取达到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2%,工业投资总额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4%左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达9500家,力争尽快达10000家。

  今年的东莞市政府“一号文”也充分体现了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导向。“一号文”提出:东莞力争到2025年底,营收超百亿元制造业企业不少于25家,产值超千亿元制造产业集群不少于7个,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不低于5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不低于42%,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创制造强市提供强有力支撑。

  如果说过去40余年的发展更加侧重“量”的积累,那么迈过万亿GDP大关之后,东莞更应将发展重点转移到“质”的提升上面。

  从全国来看,万亿级GDP城市无不是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里,用足了高质量发展的“绣花”功夫。东莞要在“万亿俱乐部”中争先进位,就必须摆脱对过去拼土地、拼价格、拼劳动力粗放式发展路径的依赖,专注于以更精深的原始创新能力、更高端的先进制造体系、更高效的资源要素流转、更丰沛的亩均产出,实现对竞争对手的换道超越。

  春光不负赶路人。稳住基本盘,争先再进位,“黑马”东莞故事继续。

  攻与守

  制造名城再攀登

  莞邑奔忙,不舍昼夜;珠江潮涌,大道唯新。

  即便是在新春佳节期间,东莞的众多企业也没有停止抢订单、赶工期的步伐,车间日夜运转,一派红火气象。

  入夜,在东莞大地上急速流动的,不仅是灿若星河的车流人流,若你静下心来仔细倾听,你还会发现这座城市生长拔节的声音。

  一片片村级工业园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集中连片的新兴产业基地;一间间低矮杂乱的厂房被推倒,配套齐全的崭新工业空间拔地而起;一个个过去常见的5万、10万人大型加工厂,从人头攒动变为机器轰鸣;一处处曾经的散乱污企业不见踪影,附近“龙须沟”如今水清岸碧、鸟语花香……

  这些声音,都在讲述着制造名城的蝶变:产业攻守之间,东莞不一样了!

  翻开东莞“十四五”规划,攻守思路非常明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湾区创新高地,让创新成为东莞的主流精神和城市标志;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之都,构建强大精优的新兴产业体系;建设“数字东莞”和金融强市,为传统产业注入发展新活力。

  “攻”,即加快产业立新柱。

  抢占产业制高点,东莞投入200亿元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布局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打造一批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为加快高端产业要素集聚,近年来东莞持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能级。今年市政府“一号文”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打造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材料等产业新立柱,2025年底前新能源、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率先突破千亿元规模。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图谱3.0版本,到2025年底东莞全市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不少于2000亿元。

  东莞还把2023年定为“招商年”,实施“全员招商”,力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产值破千亿元。此外,东莞还将力争实现5年内整备连片产业空间10万亩,打造承接链主企业的大平台,力争实现5年内建设不少于500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为新动能提供高品质、低成本、快供给的产业空间。不难看出,东莞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重视、寄予厚望。

  当前产业立新柱已经初见成效。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达到万亿规模后,装备制造产业即将突破5000亿规模,新材料产业达到千亿规模,新能源产业也有望于近一两年迈入千亿,生物医药产业达到百亿级别,“百亿、千亿、万亿”战略性新兴产业梯队格局加快构建。

  “守”,即守望“老树发新枝”。

  “只有落后的企业,没有落后的产业!”“今天不主动转型,明天就会被淘汰!”在这些理念的引领下,东莞的传统优势产业依托数字经济、创意设计深度转型,不断向产业链中高端攀升,焕发出新的发展活力。

  做食品,加多宝、真功夫、徐福记等知名品牌享誉全国;做玩具,全球潮流玩具90%产自东莞,东莞制造闪耀2022年世界杯;做服装,茵茵研发出宇航员太空专用的卫生用品……东莞传统产业应对挑战,奋力突围。

  在产业转型方面,市政府“一号文”还提出,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东莞今年将继续支持重点企业对标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转型升级,力争今年认定不少于20个智能工厂(车间),牵引带动不少于10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转型。在智能手机、家具、模具等行业打造1—2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典型应用场景。

  产业立新柱,老树发新枝,制造名城仍在蓬勃生长。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未来几年,东莞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城市将进入动能转换爬坡过坎期、社会治理重要转型期和深化改革集中攻坚期。迈向新的历史阶段,需要党员干部、企业家、千万市民矢志不移、知难而进、守正创新,在新的激情燃烧岁月中,再造一个热气腾腾、活力迸发的东莞。

  珍惜春日的时光,牢记春天的使命,从春天出发,共赴星辰大海,逐梦伟大征程。

  (记者 吴擒虎 郭文君 孙俊杰 策划 靳延明 黄少宏 郭文君)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