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东莞分站 > 大图新闻

东莞如何成为“双万”城市?

2022年01月24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透露,2021年东莞GDP过万亿元,成为继广州、深圳、佛山之后,广东第4座GDP超万亿元的城市,成为全国第15个GDP超万亿元、人口超千万的“双万”城市。

  这是东莞坚守制造业立市的成果,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动能转换的成果。近年来,东莞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以建设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统揽,履行打造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名片、当好广东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的担当,实现城市能级“关键一跃”。

  “加减之间”见证产业立新柱

  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面对土地碎片化、新动能亟需壮大等瓶颈,东莞既做“加法”也做“减法”,敢啃“硬骨头”。

  新打法为新动能做“加法”。东莞把建设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作为产业立新柱“一号工程”,将打造新动能、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近两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的主题,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魄力和决心不言而喻。

  在位于塘厦镇的临深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内,一座座崭新的工业大厦拔地而起。其中,顺络电子项目已投产,这里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无源器件制造基地。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打造,正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东莞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作为集成式改革的主战场,各项要素资源、改革政策在这里叠加、耦合、聚变。

  给政策,搭建“1+N”政策体系,针对每个基地实施不同奖补细则,符合条件的企业落户最高予以1亿元奖励;给土地,在全市土地开发约束紧张的背景下,仍为基地规划约60平方公里连片产业用地;给资金,形成5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带动社会资本参与;给机制,推行“标准地”“七个一”服务以及全球揭榜以资招商等创新举措。目前,7个30亿元以上项目与97宗强链补链新兴产业项目落户7大基地,一批项目相继投产。

  东莞还做好“减法”,通过腾笼换鸟清退落后产能,将好钢用在刀刃上。

  2022年是东莞“工改工”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两年以来,全市拆除整理老旧镇村工业园近1.7万亩,为205个项目完成供地近7000亩。

  落后产能加快淘汰。“十三五”期间,东莞累计整治“散乱污”和VOCs企业超7万家。

  东莞还积极抢抓数字经济风口,加快食品、玩具、家具等传统产业借数字化实现“老树发新枝”,产值增速高于全市GDP增速。一批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也悄然崛起——2021年,东莞集成电路及关键元器件、智能装备制造、战略前沿材料、生物制药等新兴行业同比分别增长20%、21%、44%、34%。新动能成为东莞经济抢抓风口、稳中求进的最大底气。

  “创新乘法”激活科创新生态

  加减实现量变,产业质变离不开“创新乘法”。

  1台国家大科学装置、1个省实验室、2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33家新型研发机构、7387家高企、5292个企业自主研发机构、R&D占比3.54%且超九成研发支出来自企业、258万人才……一组组数据凸显出东莞科技创新体系矩阵的活力。

  松山湖科学城入选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东莞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重要力量;“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加速形成……这些成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东莞科技管理机制的创新。

  赋予科创团队更多自主权。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建设为例,无论科研项目的立项,还是创新企业的培育,甚至到实验楼的设计,都充分信任科研团队,让他们自己做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赵忠贤称赞这种做法:“允许用打酱油的钱去买醋!”近年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成果连续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中国重大技术进展,孵化产业化公司26家。

  打破“铁饭碗”薪酬制度。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鼓励科研人员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参与孵化企业创业,科研人员在产业公司占股可高达70%—90%,实现创业创富双赢。

  东莞还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快核心技术攻关,通过“创新乘法”带动实体经济实现更大飞跃。

  OPPO自研的首款芯片——影像专用NPU芯片上个月面世,在2020年国际专利条约(PCT)申请数量排行榜中,OPPO全球排名第八;先知大数据公司的人工智能铁轨探伤系统,为全国超过五分之一的铁路开展“体检”……

  全民做科研氛围之下,东莞在全国科技竞争力排名上升20位,跻身全国科创20强。

  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2021年12月,东莞吹响“是人才,进莞来”的号角:加大在科研人员激励机制、新型研发机构人才创业市场化机制、创新知识产权转化决策和权益分配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力度,力争未来五年人才总量达到383万人、占人口总量达到35%。

  “除尽难阻”营商环境再优化

  几个月前,东莞市佰诚会计师事务所客服主管陈晓胜通过市民服务中心一窗通取服务,仅5小时就完成了企业开办业务,刷新企业开办速度。

  这是东莞全面深化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生动案例。如今,在东莞,“i莞家”成为全市统一综合服务平台;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可办率99.3%,791项事项全国通办、超500项事项湾区通办;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多测合一改革让审批时间与费用双双降低50%;不动产一天办改革实现高频登记业务一天办结率近99%……

  东莞以高质量的营商环境服务,为企业清除前进路上阻滞。

  轻点鼠标,企业提交的问题在东莞市工信局信息中心的大屏幕上一目了然;刷刷手机,部门、镇街的跟进情况清晰掌握。依托“企莞家”平台,东莞整合了全市超过20个部门和各镇(街)、园区对企服务力量,形成了以企业为中心的跨层级、跨部门政务服务新生态。

  东莞还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实体经济引入金融活水:创新深化莞版80条对外金融改革落地,在省内率先开展个人贸易外汇结算试点改革;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增值反哺”等投融资模式,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扩容资本市场东莞板块,去年新增10家上市及过会企业,境内A股上市企业增量及总数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未来,东莞将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继续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推动万亿新起点上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展现更大的作为。

  (记者 吴擒虎 郭文君 靳延明)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