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0日 来源:南方日报
今年是大模型应用爆发年,大模型正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变量。3月19日,全国首个面向制造领域的城市级大模型中心——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正式投入运营。
依托该中心,东莞制造正迎来大模型技术落地的黄金期:从智能质检到物流调度,从工业排产到药物研发,大模型需求场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座GDP超万亿、常住人口超千万的城市正催生一场从“制造”到“智造”的产业跃迁。
产业蝶变
智能化驱动制造产业升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制造业也迎来了历史性的“奇点时刻”,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迅速完成DeepSeek V3/R1模型的部署上线,本地制造产业围绕大模型的场景使用可谓百花齐放。
作为智能装备服务商,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面临原材料切割成本高的问题。而现在,从钢材的原材料设计、板材、切割实现全链条优化,拓斯达原材料(钢板、铁板)可进一步节省成本。
该公司总工程师张晓辉谈到,拓斯达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携手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及华为云打造AI工业应用使用场景,通过华为云天筹AI求解器,实现原料成本的节省,打造“零浪费智造”新范式。
与拓斯达相距半小时车程的旺盈集团,携手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及华为云在包装行业打造的“AI质检+物流调度”双引擎,通过CV大模型实现包装盒外观缺陷识别,同时运用运筹优化算法,重构全球供应链物流网络。通过数据治理,旺盈月台调度效率提升,节省物流成本400多万元。
在行业变革的浪潮中,东阳光集团也乘着东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开服的“东风”,携手华为云积极探索DeepSeek在研发阶段的落地应用,借助AI东风,传统药物PCC筛选周期从三年缩短至两年,节省了三分之一的时间。药物研发坐上效率快车。
产业结构优、创新活力足,为大模型落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大模型也在不断推动制造业进阶升级。科技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推动东莞从“国际制造业名城”迈向“AI智造高地”。
政策推动
打造可复制可推广样本
大模型应用需要强大的研发投入、领域数据资源和高阶人才,中小企业很难自研。这就必须发挥“大企业共建,小企业共享”生态模式,让中小型制造企业也能搭乘数字经济的时代列车。
作为全球制造业之都,东莞以政策先行者的姿态,率先推动大模型赋能破局。今年年初,东莞发布《关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构建“1个算力服务平台+1个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N个智算资源”的协同体系。
新落成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正是该战略的核心载体,其创新性在于针对制造企业“高精度、低成本、快迭代”的共性需求,提供开箱即用的算法服务与AI开发平台。企业仅需注入少量数据,即可快速提升模型精度,破解传统AI开发周期长、投入高的痛点。
“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生产关系的系统性重构。”东莞数字集团董事长方树财说,该中心依托华为云坚实的软硬件基础底座,基于制造企业共性需求,为企业提供充足AI算力、AI开发平台和大模型算法服务,让企业用少量数据和低成本便可快速提高模型精度。同时,它以“生态共融、价值共创”为核心理念,锚定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先进制造高地的战略定位,推动大模型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简单来说,它就像是一个人工智能“应用超市”,让行业能轻松找到其使用场景,也让东莞的制造业企业,像用水用电一样便利使用AI,这对全国的城市及制造产业来说,更像是“打了一个样”,将有望复制到更多城市,持续发挥降本增效作用。
(撰文 郜小平)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