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东莞分站 > 大图新闻

滨海湾撑起黄金内湾新三角

2024年07月09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从东莞滨海湾新区眺望珠江口,与深中通道隔江相望。滨海湾宣

  作为横跨珠江口又一座“超级工程”,深中通道画上了“黄金内湾”A字的关键一横,让粤港澳大湾区变得更“小”了。

  深中通道通车后,从东莞滨海湾高速口上广深沿江高速,可实现20分钟直达深圳宝安机场,比原来节省了一半以上时间。而通过万顷沙支线,滨海湾还将与广州南沙实现“南北对接”。

  在这一“超级工程”的辐射下,滨海湾与深圳前海、中山翠亨形成“黄金内湾”100公里内更为紧密的“增长三角”,迎来更大范围、高效流转的区域融合,打开更多发展的想象空间。

  作为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桥头堡”,滨海湾正以更开放、更高效、更具竞争力的姿态,迎接深中通道带来的新机遇,在大湾区“融合聚变”大局中勃发新生机。

  坐拥跨珠江口“双通道”

  俯瞰珠江口,除了港珠澳大桥外,多条跨海通道都集中在“A”字上部。深中通道落成开通后,填补了“黄金内湾”北端到南端两座桥梁之间、60多公里内缺乏大型跨江海通道的“空白”;从珠江口中部加密“缝合”两岸,也让粤港澳大湾区越来越像“一座城”。

  因此,深中通道并不只是“点对点”的简单连接,更是产生了中部跨海交通“大动脉”以线带面、加快塑造“黄金内湾”一体化空间格局的力量。

  国家高端智库CDI研究员宋丁认为,深中通道具有居中优势,未来将成为性价比最高、效率最高的大通道。

  滨海湾是距离深圳前海最近的大湾区特色合作平台,更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目光来到深中通道东岸,其海底隧道出入口位于深圳宝安区,与滨海湾仅一河之隔。不远处,广深沿江高速二期的深中通道深圳侧接线也同期开通,不仅直连深中通道入口,也改变了以往沿江高速与宝安机场不互通的状况。

  如今,从滨海湾高速口出发,沿广深沿江高速,30分钟可以直达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入口、20分钟直达深圳宝安机场。同时,滨海湾正加快推进福海路立交建设,扩大出入高速口的车流容量、提升通行效率,最大化利用好“家门口的机场”和“家门口的跨江通道”的经济社会价值。

  把视线拉到更远,虎门大桥在滨海湾北部穿威远岛而过,深中通道临近滨海湾南部交椅湾,坐拥一南一北横跨珠江的“双通道”对外交通新格局。

  不久后,滨海湾通过深中通道万顷沙支线和虎门大桥可实现与广州南沙“南北对接”,与中山、珠海、佛山等西岸城市往来更便捷,将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要素往来提质增效。

  加入大湾区新“增长三角”

  深中通道开通后,中山、江门等地将成为深圳产业向外延伸的新腹地。

  “分流是阶段性的,合流才是大势所趋。”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深中通道开通后,在大湾区“黄金内湾”100公里“大三角”范围内,滨海湾与“老邻居”深圳前海、“新邻居”中山翠亨又构成了最紧密的三角区域,将带来更快的流动、更高的效率以及更多层次的合作,郭万达称之为大湾区新的“增长三角”。“深中通道带动整个大湾区的‘流量’增多,滨海湾也自然水涨船高、近湾近桥先得流。”

  实际上,这个“增长三角”早在2022年就着手谋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司长肖渭明来粤调研时提出,可考虑在深圳前海、东莞滨海湾新区、中山翠亨新区等环珠江口区域规划建设一体化发展平台,以解决东西两岸发展不平衡问题。

  过去两年,滨海湾与前海、翠亨加强对接沟通,积极谋划推进环珠江口“黄金内湾”一体化平台。深中通道开通后,正好把广州南沙、深圳前海、东莞滨海湾、中山翠亨、珠海横琴5大战略平台串珠成链、握指成拳,“黄金内湾”一体化平台建设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

  “滨海湾新区始终是‘黄金内湾’一体化的持份者、受益者,未来应当积极做一体化建设的推动者、示范者。”郭万达表示,深中通道给予了滨海湾向西协同、大开门户的新机遇,要进一步放大“双通道经济+平台经济”的优势。

  平台经济,最重要的是制度创新、产业创新的先行先试。郭万达认为,未来,围绕人工智能、无人驾驶、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滨海湾不仅要发力产业集群培育,更要积极与周边各大平台联动协同做好“治理的文章”,包括规则制定、机制对接、伦理限制、法律约束等,为新兴产业扎根大湾区发展创造安全的环境、自由广阔的空间,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和价值链在两岸的融合发展。

  “黄金内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已然迈开。深中通道通车前夕,深圳的前海合作区、宝安区与东莞滨海湾新区、中山翠亨新区共同签订深中通道沿线沿岸区域党建共建协议,旨在探索党建引领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机制,促进“三城四区”间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

  在强化规则机制对接上,滨海湾正高水平推进省自贸区联动发展区建设,全力推动投资、贸易、金融、法制等领域的37项改革事项落地。

  产业融合走深向远

  深中通道通车后,一条跨越珠江的东西向经济产业新轴线也在加速发育。

  “随着大湾区城市群联系日渐紧密,产业链上下游、供应链各环节、创新链各要素也将在东西两岸多点开花。”郭万达认为,错位发展有利于各战略平台发挥比较优势、积蓄动能,但要走得更远、更高、更可持续,协同与融合是必然选择。“一个智能终端产品,以后可能核心部件研发制造在滨海湾、融资在前海、配套生产在翠亨、应用在南沙,不同环节的企业都能在大湾区找到最合适的生长土壤。”

  深中通道通车后,科技、人才、金融等要素将更为高效畅通地流动。正如上海交通大学深圳行业研究院研究员陈宪所言,珠东的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将与珠西的五金、家电等传统优势产业加速融合,实现深度双向赋能。

  眼下,滨海湾正依托东莞制造业基础,优先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智能终端、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与中山翠亨的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形成错位。

  未来,随着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大学科技园的建成落地,大批人才和创新企业集聚,提升滨海湾产学研一体化水平,与香港深圳的大学、科技园加强联动,与中山、江门等西岸城市传统产业升级、智能化发展开展深入协作。

  依托近期建立的深中通道沿线沿岸“三城四区”党建平台,滨海湾还将与深圳前海和宝安区、中山翠亨打造协同发展产业圈、联合招商生态圈,探索成立跨“三城四区”产业链联合党委,共建区域产业合作园、拓展“双向飞地”;探索企业互荐机制,围绕制造业招商和总部招商共办招商对接会、联合赴外招商。

  当深中通道“引来流量”后,滨海湾还将在“留住流量”上下功夫,协同打造深中通道沿线沿岸文旅主题线路,全力以城市服务、公共交通、生态文旅等“软环境”一体化,不断彰显美丽海湾、历史名城、智造强区的优势。

  两岸连湾向海、加速融合,滨海湾乃至东莞未来的想象空间,将远比伶仃洋更为广阔。

  (撰文 吴碧彤 郭文君 策划 郭文君)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