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湾区影像 > 视频库

数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度”

2021年03月10日 来源:粤港澳大湾区门户网

[ ]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扎实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湾区再次成为全国“两会”关注焦点。

  自大湾区建设启动以来,广东省以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主线,积极携手港澳推进大湾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朝着建成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加速迈进。

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大湾区“通脉”

图片

  当前,随着大湾区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地区间内部往来愈加频繁,空间联系强度不断提升,“1小时生活圈”加快形成。

  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建成通车,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加快,广深港高铁、穗莞深城际建成运营,广湛、汕汕、深江、深汕高铁等开工建设。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铁路通车总里程超过2200公里,高铁里程超过12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1000公里。2020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376.8万人次,登顶全球第一位。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深圳机场扩建工程加快建设,佛山新机场场址获国家民航局批复。新横琴口岸、莲塘/香园围口岸开通使用,皇岗口岸重建工程启动,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主体结构工程顺利完工,深圳湾口岸货检通道实现24小时通关,“一地两检”“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等创新通关模式先后实施。粤港、粤澳“跨境一锁”项目落地实施。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跨界车辆信息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实现车辆通行粤港澳“网上办”“协同办”。澳门单牌车入出横琴政策进一步放宽,配额增至10000个,港澳与内地的交通联系日益密切。

  未来,将构建形成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广东省内地城市2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相邻省会城市3小时通达的交通圈。

创新合作为大湾区“充电”

图片

  数字化正引领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从青年人才教育、创业到高校联合科研,从产业园区建设到跨境项目投资,科技创新合作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数字产业的率先发展和实现突破的重要推动力。以广深港、广珠澳科创走廊(两廊)和深圳河套、珠海横琴创新极点(两点)为主体的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框架基本建立。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建设,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等先行启动区重大平台建设全面提速。重大科技平台载体加快建设,中国散裂中子源投入运行,鹏城国家实验室挂牌成立,分3批建设10家省实验室,与港澳合作建设20家联合实验室,港澳8家高校共在粤设立机构11家。11家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投入运营,累计孵化港澳项目698个,带动就业人数8800多人。科技资源跨境流动更加便捷,支持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广东省财政科技计划,实现省、市科研项目财政资金跨境拨付超1亿元。粤港、粤澳科技创新资助计划累计支持项目196个、金额近2亿元。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全面落地实施。

 金融合作为大湾区建设“提速”

图片

  广东省出台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见的实施方案,提出多项措施深化大湾区金融合作,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有序推进,跨境资金的快捷流动不断提速,大湾区的金融活力进一步释放。深交所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正式启动,广州期货交易所获批筹建,“跨境理财通”“银证通”“注册易”等便利措施先后实施。广东自贸试验区复制FT自由贸易账户体系试点运行,跨境人民币更高水平便利化试点范围由自贸试验区扩大到大湾区内地8市,大湾区内地九市与港澳之间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17.17万亿元,跨境付汇时间缩短至5分钟以内。截至2020年底,广东省赴港上市企业276家,居全国第一。

 “湾区通”工程助力大湾区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

图片

  广东省坚持将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作为一项关键性、牵引性任务统筹推进,聚焦解决三地民众反映最为迫切的民生事项,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不断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标准互认和产权保护方面,积极推进粤港澳三地食品标准互认,对港澳原产食品实施口岸快放,推动962家生产基地入选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定名单。职业资格互认方面,印发实施推进大湾区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认可实施方案,推动在医师、建筑、导游、律师等8个社会重点关注的专业领域,以单边认可带动双向互认,推进职业技能鉴定“一试多证”,累计412名考生获得粤港澳及国际“一试四证”。推动内地与港澳建筑领域人员资格互认,1600多名香港专业人士通过互认取得内地注册执业资格。支持广东自贸试验区对港澳专业人士实施备案执业,共有68家港澳企业和256名港澳专业人士在自贸试验区备案执业。医疗卫生合作方面,粤港澳三地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不断强化,“粤康码”与“澳门健康码”实现互转互认对接。加快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大湾区内地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可按规定使用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国家药监局药品、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挂牌。

绿色生态为大湾区“续航”

图片

  山水相融、湾岛相通、水乡恬静、生态服务共享,都市圈环境建设正逐渐与粤港澳大湾区人口集聚规模相适应、与生态品质相匹配。2020年,珠三角九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为92.9%,PM2.5浓度年平均值为22微克/立方米,已达到世卫组织第二阶段目标(25微克/立方米)。大湾区内地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27个国考入海河流劣Ⅴ类水质全部消除。全省建成180公里省级碧道试点,300公里市级碧道试点。珠三角地区森林覆盖率已达51.73%,9市全部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正在冲刺建设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群。2018年至2020年,珠三角地区7个湿地公园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新增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共计5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4处。

  一个个数字背后,浓缩的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成效,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奋发前进的励志历程。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