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14日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大区行)
一、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的意义和背景是什么?
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是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支撑和重要内容。它是金融机构识别、评估、管理气候环境风险的基础,也是外部透视金融机构气候环境风险的重要窗口。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不仅有利于提升自身气候环境风险管理水平,激励和促进其更好地充分发挥金融中介作用,将更多资金配置到绿色低碳领域,而且有利于向社会公众和投资者展示其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履行社会责任、打造负责任有担当的投融资机构的意愿和决心,对于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尽快实现30·60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2017年以来,人民银行总行就已着手推动探索建立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框架,并在2021年初将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上升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五大支柱内容之一。为落实人民银行总行工作要求、推动广东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持续走在全国前列,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于2021年初正式启动大湾区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工作,首批试点对象涵盖大湾区内地13家法人银行机构,旨在通过试点为全省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探索路径和积累经验。
二、首批13家试点机构选择主要考量有哪些因素?
13家试点银行机构包括广州银行、广州农商行、珠海华润银行、珠海农商行、博罗农商行、东莞银行、东莞农商行、中山农商行、江门农商行、南海农商行、顺德农商行、四会农商行、德庆农商行。选择这13家试点银行,主要基于以下考量:一是地区选择上,限定为珠三角地区。主要原因是:大湾区绿色金融发展基础较好,绿色金融创新十分活跃。同时,国家层面对大湾区绿色金融赋予众多先行先试政策,有利于珠三角地区金融机构率先探索环境信息披露工作。二是个体选择上,倾向于申报意愿强烈且优质的银行机构。首批试点的机构中,有已经上市的银行、有资产规模比较大的银行、有绿色金融创新比较活跃的银行,总体上都是经营稳健又勇于创新的银行。根据上述原则,最终确定了13家银行机构作为首批试点单位。
三、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是如何推进此项工作的?
一是周密部署,提高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的可操作性。今年来,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根据总行的工作要求,多次组织开展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专题调研,在充分掌握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的意愿、存在的问题以及政策诉求的基础上,形成了“先部分试点,后逐步推广”的总体工作思路。2021年2月,在综合考虑地区经济金融发展水平、银行类型、资产规模、绿色金融创新活跃度、申报意愿等因素后,决定选取大湾区13家法人银行开展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并召开专题动员会议,向试点机构传达和明确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原则要求、质量要求、时间节点要求。
二是加强培训,帮助金融机构提升环境信息披露能力。在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工作开展期间,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依托广东金融学会南方金融大讲堂、广东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等平台,先后多次邀请高校、第三方专业机构、省外金融机构专家为省内金融机构讲授环境信息披露、碳核算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帮助金融机构提升环境信息披露能力。此外,还牵头成立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小组、加强技术指导,细化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共同研究、解决环境信息披露过程中遇到的数据获取、模型测算等问题,全方位、全过程协助试点金融机构扎实推进环境信息披露工作。
三是全程督导,提升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执行力。加强思想引导,组织召开全省绿色金融工作推进会和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工作启动会,明确提出把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作为今年广东绿色金融工作的重点之一,要求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抓好贯彻落实。加强进程督导,要求每家试点机构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并在每个关键时间点到来前,对标工作方案中的工作进度、披露内容,加强与试点金融机构的沟通,督促试点机构加快进度。
四、首批试点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有什么突出特点?
一是突出披露框架的统一性。试点机构均严格依据人民银行总行下发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试行)》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编制和发布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均涵盖了年度概况、环境相关治理结构、环境相关政策制度、环境风险机遇分析与管理、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投融资活动的环境影响、绿色金融创新等基础内容。《报告》既有定性披露,也有量化指标分析,对社会公众和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金融机构自身经营活动的碳足迹、绿色信贷投放产生的碳减排效应等关键信息均进行了披露。
二是突出披露内容的延伸性。试点机构在完成披露框架基本内容后,还从不同角度对披露内容进行了延伸,体现了“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的组合披露特点。南海农商行开创性地对火电、化工、石化、陶瓷、有色金属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铸造及其他金属制品制造等七个行业开展环境压力测试,是目前国内开展环境压力测试覆盖行业最多的中小金融机构。四会农商行选择水泥行业、顺德农商行选择印染行业进行压力测试,为省内中小金融机构测算气候变化相关金融风险提供有益探索。广州银行对十八个行业对公信贷客户的碳排放量进行了核算,南海农商行对八大行业和贷款余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客户的碳排放量进行了核算,清晰识别并展示了信贷资产层面主要的“碳排放源”,为下一步推动信贷资产结构调整和信贷资产层面“碳中和”提供了数据支撑。东莞银行、南海农商行还披露了自身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券所募集资金投资支持项目的碳减排效应,从更宽泛的角度向社会公众展示了绿色资产的环境效益。此外,广州农商行、珠海华润银行、东莞农商行、中山农商行对环境风险识别与应对、环境风险管理及流程等内容进行了详细定性分析和清晰展示。
三是突出成果展示的集中性、公开性。为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打造了全国首个由区域集中统一发布的模式。即在广东省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粤信融”)上开辟环境信息披露专区,用于集中展示试点机构环境信息报告。截至目前,粤信融已连接全省1.26万个银行网点、注册企业117万家。依托“粤信融”广连接、用户多的特点,此次集中披露模式可以极大地提升环境信息披露报告的社会影响力。同时,我们还通过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公众号、广东金融学会公众号、分行新闻发布会、主流媒体等进行同步对外发布和扩大宣传。此外,金融机构也通过自身官网、公众号等渠道对外发布《报告》。通过上述多种发布形式,公开接受社会公众和投资者监督,做到环境信息“愿披露、敢披露、真披露”,以迅速形成示范和引领效应。
四是突出披露工作的牵引性。环境信息披露涉及金融机构绿色金融组织架构、绿色金融内部管理流程、绿色运营、绿色信贷等多方面内容和金融机构内部多个管理部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为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做好此次试点工作,各参与机构以此次环境信息披露工作为牵引,自上而下进一步理顺、优化绿色金融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及流程,重点对全行的绿色金融战略规划、环境风险管理制度、绿色金融系统建设、绿色金融制度建设等各环节、全过程进行梳理和补充完善,为金融机构自身绿色金融的长远发展夯实了制度基础、提供了组织架构保障。
五、下一步如何更好推动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工作?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是势在必行的。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将在此次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将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情况纳入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强化环境信息披露结果的应用,引导更多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同时,将根据此次试点情况,继续探索细化、完善、拓展信息披露模板和框架,推动更多金融机构尽快掌握环境压力测试方法和模型,进一步提升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深度、广度和完整度,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金融力量。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