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7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大力推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实施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科研资金跨境使用、与港澳共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政策措施,‘湾区通’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等重大合作平台加快建设,新注册港资企业1.3万家、澳资企业3280家……”在1月24日召开的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广东省省长马兴瑞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盘点了“十三五”时期及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国家重大战略全面实施的成果。
在近日的广东两会上,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依旧是焦点话题。
互联互通促进深度融合
今年广东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促进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建设“数字湾区”,提高市场一体化水平。加快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推进大湾区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推动珠三角地铁互联互通,努力实现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世界级城市群需要成熟完善的区域轨道交通网络,支撑跨城高频高强度联系。”长期关注交通领域的广东省人大代表吕国林表示,广东应结合大湾区互联互通联系发展需求,主动、超前谋划一批新线路。同时,他建议从高峰发车间隔、运力运能衔接、一体化票务等层面,统一大湾区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及运营服务标准,实现大湾区城际铁路线路互联互通、多网融合发展,满足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要求。
“我在粤港澳三地工作、生活多年,这些年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还没有完全做到互联互通。”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政务服务的“跨域通办”,广东省政协委员、香港时富集团董事长朱颖恒在提案中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可能依托信息化平台,为三地居民提供全流程、全环节的网上服务。
推动港澳法律、医疗、建筑及工程等专业人士在大湾区内地便利执业;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认证等领域与港澳协同取得更大突破;推进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加快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建设,推进全口径跨境融资和“跨境理财通”试点……相关议案提案不胜枚举。
支持港澳青年北上创业
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学习、就业、生活依然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重点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民生领域合作,推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促进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
广东省政协常委、香港广东青年总会主席霍启山建议,内地学校可考虑扩大港澳子弟班的试点学校范围,同时适度放宽港生赴内地就学条件,便利港人子女接受内地教育和参加内地考试。“同时,有关部门可考虑通过资助和补贴等多种方式,鼓励并邀请更多大湾区内地城市创科和文体艺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机构参与计划,提供实习岗位给香港青年。”
广东省政协委员、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云飞表示,他鼓励以珠海乃至横琴为代表的近澳地区,为过渡性住房需求服务平台提供一定的公共租赁住房资源,满足来粤就业创业的澳门青年人临时周转的住房需求。同时,他希望有关部门出台政策鼓励科技企业、公共机构投入资源,为优秀澳门青年提供实习和工作机会。
与海南自贸港联动发展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都是党中央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进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作出的战略决策。今年广东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支持湛江参与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推进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
致公党广东省委会两会期间建言,要从战略高度谋划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全面联动发展,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叠加放大效应。研究建设大湾区自由贸易组合港,将大湾区港口与自贸区结合起来,合理确定各港口、港区功能定位,在物理上和空间上与海南自贸港实现对接,达到要素互补、资源融通,形成在空间、设施、产业、政策、软环境等领域的协同发展。
此外,在近期召开的海南两会上,当地的部分代表委员同样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如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言献策。他们表示,海南自贸港与粤港澳大湾区仅一海之隔,两地联动发展有着明显的互补性。要完善海南自贸港和粤港澳大湾区各地政府间的沟通、协调与交流机制,依托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加快海南自贸港与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整合,推进科技创新领域合作。(记者 柴逸扉)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