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动态

全国首个涉澳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合议庭在珠海揭牌 妇女儿童权益案件可优先审理

日期:2022-06-02 来源:南方日报

  6月1日,全国首个涉澳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合议庭(下称“涉澳合议庭”)在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揭牌成立。涉澳合议庭实行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三审合一”审理模式,妇女儿童权益案件可实现优先收案、优先排期、优先审理、优先执行。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迈向深入,珠海法院受理的涉澳民商事案件数持续增长。2021年,珠海法院受理涉澳民商事案件1724件,其中涉澳妇女儿童权益纠纷类案件240件。

  为加快推进珠澳两地司法融合,促进珠澳妇女儿童保护事业发展。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采取了诸多措施,涉澳合议庭便是其中的重要探索之一。

  据悉,涉澳合议庭实行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三审合一”审理模式,建立了妇女儿童权益案件“四优先”工作机制,即优先收案、优先排期、优先审理、优先执行。该庭专门配备至少一名女性法官或者女性人民陪审员,审理涉及澳门妇女儿童婚姻家庭权益、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以及其他涉及妇女儿童人身权、财产权的案件。

  不仅如此,涉澳合议庭以信息化为依托,实现人在澳门就能在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打官司。澳门当事人可以通过网上立案、远程缴费、网上开庭、网上调解、电子送达等线上诉讼服务参与诉讼。

  近年来,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一直致力于打造涉澳民商事审判品牌,此次,围绕珠澳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机制对接、规则衔接开展制度创新,涉澳合议庭以“2+2+2”模式开展了一系列制度创新。

  其中,合议庭将引入两个第三方力量,通过联动珠海市妇女联合会、澳门妇女联合总会等社会组织,发挥珠澳妇女组织在涉澳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中的软化矛盾、家事调查、心理疏导、诉前调解等作用。

  与此同时,合议庭还将建立澳门人民陪审员库和调解员库两个库:吸纳澳门居民作为人民陪审员参审婚姻家庭类纠纷案件;将澳门家事调解协会、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等纳入法院特邀调解组织名册,创新“内地调解员+澳门调解员”的跨境联合调解模式,促进纠纷有效化解。

  合议庭还将利用在线授权见证和司法协助平台两个平台:利用涉港澳案件在线授权见证平台,打造集授权见证、在线调解审理、在线司法确认、电子送达等为一体的信息融合平台,实现涉澳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案件“云审判”。

  ■纵深

  去年珠海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侵害未成年犯罪59件68人

  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全面综合保护,是关系亿万家庭幸福安宁与社会和谐稳定的民心工程、基础工程。5月30日,珠海市人民检察院召开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并发布典型案例。记者会上获悉,2021年,珠海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侵害未成年犯罪59件68人,坚持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取证,依法快捕快诉,确保案件查得清、诉得快、判得准。

  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珠海检察机关采取“宽容不纵容”,坚持惩治与教育挽救并重,引入社会力量开展个性化精准帮教,促使被帮教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融入社会。

  关键词1:少捕慎诉

  已建立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13个

  小明(化名,16岁)曾在其居住的出租屋门口捡到了邻居的钥匙,后伙同他人乘邻居外出之际打开邻居房门,入室窃得现金、手表等财物。

  经社会调查发现,小明自幼父母离异,亲子关系十分紧张,辍学后独自来珠海打工。在综合全案事实、情节及案发后小明的认罪态度后,珠海检察机关通过量刑评估认为,对小明适用附条件不起诉更有利于对其进行特殊预防和教育改造。

  “不起诉并不意味着对未成年犯罪‘听之任之’,而是用另一种方式展开帮扶教育。“珠海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叶祖怀介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16周岁至18周岁的未成年被告人居多,且初中文化程度的未成年被告人占比较大。对涉罪未成年人坚持依法惩戒和精准帮教相结合,通过依法适用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珠海检察机关贯彻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的重要内容。

  考虑到小明属于入户盗窃,相较于普通盗窃社会危险性更高,珠海检察机关还召开了不公开听证会,听证员及被害人、侦查机关均认可对其作附条件不起诉处理,小明也向被害人表达了愧疚和悔过之心。

  根据小明的情况,珠海检察机关制定了帮教方案,将其安置在某工厂(观护帮教基地)上班,并专门配备一名合适成年人承担临时监护职责。但在考察期前期,虽经多次提醒、教育,小明仍因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而难以在工厂继续上班。

  检察官通过深入谈心了解到小明的真实想法后,决定调整帮教方案,让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寻找适合的工作,督促其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最终,在检察官和司法社工的联合帮教下,小明逐渐改正了自己的不良习惯,与家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清晰的规划,最终顺利度过考验期,检察机关对其宣告了不起诉决定。

  未成年人辨别能力差,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的他们容易误入歧途。“而帮教工作则给了他们重新来过的机会,充分体现对涉罪未成年人‘宽容不纵容、严管又厚爱’的鲜明态度,最大限度教育和挽救涉罪未成年人。”叶祖怀表示。

  据悉,坚持依法惩治与教育挽救并重,珠海检察机关近几年引入社会力量开展个性化精准帮教,促使被帮教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融入社会。“目前已联手爱心企业、职业学校建立观护帮教基地13个,帮教对象经帮教后有的取得了职业技能证书,有的考上了大专院校。”叶祖怀说。

  关键词2:公益诉讼

  多部门联合守护未成年人利益

  近年来,校园食品和设施安全、校园周边交通安全等涉未成年人权益问题为大众所关心,而公益诉讼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

  去年初,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广东省教育厅联合开展了广东省中小学生校服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发布的不合格产品名单中,珠海市两家企业赫然在列。不仅如此,这两家企业的校服均不是第一次因为质量问题被通报,其中一家更是连续5年“上榜”。

  发现案件线索后,珠海市人民检察院经研判认为,虽然当时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尚未实施,但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不能等。

  秉持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珠海市人民检察院主动履职,成立检察官办案组对该案展开调查。为确保监督精准有效,办案组委托专家团队对该案进行了专家论证,并及时向上级检察机关请示报告,最终一致认为,对校服质量问题进行公益诉讼立案办理,是检察机关履行未成年人保护职责、践行国家亲权理念的重要体现,本案中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已经受损,应予立案。

  在办案中,珠海检察机关坚持督导而不替代,用足用活诉前程序,先后两次召开诉前磋商会议,就行政部门是否依法充分有效履职、公益是否受损等听取意见,邀请专家顾问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听证,用平等沟通和积极对话促进行政机关主动依法履职。

  最终,相关行政部门将校服产品质量监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未成年人用品纳入重点监督范围,对校服生产企业实行产品质量常态化监管,并依法处理了一批销售不合格校服产品的商家。2021年底,在省有关部门进行的抽查中,珠海市校服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全部合格。

  以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统一集中办理为契机,近几年,珠海检察机关积极履行涉未成年人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督促相关行政部门依法、全面、有效履职,努力形成双赢多赢共赢局面。

  “校服质量专项整治成为一个良好开端。”叶祖怀说,接下来,珠海检察机关还将就旅馆、宾馆、酒店等住宿经营者违规接待未成年人问题、学校、幼儿园周边环境治理等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联系密切的痛点问题能动履职,积极稳妥开展未成年人公益诉讼保护。

  (记者 王韶江 通讯员 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