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居民可享跨境理财、港车可望早日北上、逾5万港澳台居民参加广东医保、今年21所广东高校招收香港中学文凭试考生……2月3日,广东省港澳办会同广州、深圳及省直相关单位负责人介绍了广东省进一步深化粤港合作若干措施有关情况,又有一批回应粤港民众诉求、增进民生福祉的新政即将出台。
三周建成港版方舱医院、皇岗口岸将“一地两检”、共建世界级赛马产业经济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有望今年设立……粤港互动互惠持续深化,合作共建正在提速。在深化粤港合作中,与香港山水相连、地缘相近的深圳承担了重要内容。围绕完善疫情联防联控、科技金融和商贸合作、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及通关便利、青少年交流和教育合作以及社会民生合作等五大重要领域,深圳正扎实推动有关政策和合作项目落实到位。
三周建成港版方舱医院
会议指出,要完善疫情联防联控,全力支持香港疫情防控工作。在广东的能力范围内,尽最大努力支持香港疫情防控,全力保障香港正常生产生活,推进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临时医院项目建设。
按照中央的总体安排,广东在派出专业队员支援核酸检测、委托深圳市建设方舱医院和临时医院方面,全力给予支持。其中,由中央支持、广东及深圳协助建设的港版方舱医院项目,2020年仅用三周即建成,比原计划提前一周,增加了952张隔离病床。
据悉,临时医院项目仅用4个月时间就建成,包括6座病房大楼及1座医疗中心,提供可容纳816张病床的负气压病房,2021年1月20日竣工移交,助力香港医疗系统有充足能力应对疫情。接下来,广东将继续按照中央部署,充分发挥粤港合作优势,继续强化粤港疫情联防联控,为共同维护粤港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粤港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支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
会议提出,共同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深圳园区和位于落马洲河套的香港园区,推进“一区两园”建设。加快深圳园区“1+N”规划出台实施,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研项目。推进“一区两园”的“硬联通”和“软联通”。
深圳市将全力支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一区两园”建设,深化深港合作,支持香港创科产业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在支持“一区两园”“硬联通”方面,通过加快皇岗口岸重建,采用“一地两检”通关模式,争取将福田保税区一号通道通行范围扩大到科研人员及车辆,提升跨境通行效率。
在支持“一区两园”“软联通”方面,计划实施科研和创新创业“政策包”,加大促进创新要素便捷流动的制度创新力度,探索适用香港及国际的先进科研规则。例如,支持在深圳园区设立由港方主导的运营单元,制订实施深港“联合政策包”,联手招才引智,汇聚全球高端科创资源。
同时,支持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发挥深圳园区的6个创新创业基地作用,在空间、资金、政策、平台、项目、社区、服务等7个方面全要素支持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及就业。在深圳园区皇岗口岸、保税区一号通道做好跨境人员服务管理,通过精细服务、暖心关怀,搭建共同抗疫的连心桥,不断提升香港居民在深防疫服务。
为符合资格的港人提供人才住房
支持配合香港特区政府实施“杰出创科学人计划”,打造对海内外高端人才具有吸引力的政策环境也是重要内容。
一方面,支持深圳市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积极配合香港特区政府实施“杰出创科学人计划”,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同时,支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为符合资格的港方人员在人才住房等方面提供配套支持。
为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在深圳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可以依申请按深圳和香港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给予补贴。下一步深圳将尽快研究出台《深圳市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2020年纳税年度个人所得税财政补贴申报指南》。
此外,深圳还在探索逐步建立香港职业资格与深圳职称的对应关系。已获得香港测量师(产业测量组)资格的专业人士,可按照房地产估价师相关规定申报高级经济师职称;已获香港规划师协会资深会员或会员资格的专业人士,可按照注册城乡规划师相关规定申报相应的高级工程师职称。
逐步扩大“互联互通”股票范围
粤港金融互联互通进一步深化。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童士清表示,争取逐步扩大“互联互通”股票范围,积极推进在港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纳入港股通标的范围的市场准备工作。
2020年11月27日,沪深港三地交易所已发布公告,就同步扩大沪深港通股票范围达成共识,明确科创板股票纳入沪深港通标的范围的安排和在港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纳入港股通标的范围的安排。
在“跨境理财通”方面,202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澳门金融管理局发布《关于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的联合公告》,粤港澳大湾区居民可个人跨境投资区内的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
目前,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情况,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涉及的操作及技术层面的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下一步将根据疫情防控情况择机推出。接下来,广东将以深化落实《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为抓手,大力协同各部门积极向国家争取先行先试政策支持,推动相关措施尽快落地。
皇岗口岸将实行“一地两检”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人员往来交流和经贸合作更加紧密。为进一步满足香港居民驾车入出内地的需求,目前广东正在研究推动全面放开香港机动车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入出内地(即“港车北上”),抓紧制定配套政策,建设信息系统。同时,广东还将继续推进皇岗口岸重建,并争取在深圳的新皇岗口岸实行“一地两检”通关模式,按照“一地两检”模式预留新皇岗口岸的港方口岸区域。
根据规划方案,皇岗口岸重建项目的建设时序为首先在货检区建设临时旅检场地,其次拆除旧联检楼、“车港城”等口岸片区老旧建筑,最后再建设新口岸。
经与香港特区政府沟通,目前深港已达成一致意见,新皇岗口岸将引入港方查验区域,在深圳一侧实施“一地两检”,以改善通关环境,提高通关效率,提升通关体验。目前,临时旅检场地完成竣工验收,并已具备开通条件,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适时开通;老旧口岸片区建筑已全部拆除完成;新口岸正开展方案设计深化工作,联检楼基坑施工招标已启动。
大湾区医疗深度融合造福民众
会议指出,要落实《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支持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试点使用香港注册的临床急需药品和医疗器械,加快制定配套制度。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提出的临床急需药品和医疗器械清单为基础,协调推进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进口临床急需药品医疗器械的试点工作。
国家和广东省多次研究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使用港澳药品医疗器械的问题,此项举措作为核心任务列入《工作方案》,实施后将逐步为港澳同胞和大湾区内地民众提供趋同的医疗用药用械条件,为港澳同胞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
会议还指出,配合香港特区政府委托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为长期居住广东的香港居民提供复诊服务。配合香港特区政府“特别支援计划”,由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为居住在广东省的香港医院管理局下辖医院的慢性病患者提供跟进诊症服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为不少由于检疫措施无法返港的港籍人员及境外人士解决了就医难题。(南方日报记者 崔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