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上市,是网易全新的起点。”6月11日9时30分,网易在杭州总部举行敲锣仪式,宣告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丁磊与8位网易“热爱者”一起登台完成“云敲锣”。
当天开盘价133港元,较发行价123港元上涨逾8%。截至收盘,报130港元,总市值约4458.21亿港元。
距离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正好20周年,网易此番在香港二次上市掀起了中概股回归的浪潮,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参与认购的总金额高达近5000亿港元,创了香港联交所二次上市互联网公司中最高认购纪录。
多位专家接受采访时认为,网易香港二次上市释放积极信号,头部互联网企业回归将成为趋势。中山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李湛指出,港股对于科技类企业往往能给出较高估值,估值差异是推动中概股回港上市后的一大主要动力。同时,香港市场对中概股的吸引力正在进一步增强。
网易下一站▶▷
立足中国 推进全球化
网易的港股代码为9999.HK,寓意发展长长久久。
在港上市,无疑是网易全新的里程碑。丁磊表示,在香港上市将为网易提供更多进入资本市场的机会。“特别是亚洲资本市场,亦可吸引更广泛的亚洲及国际投资者,更能代表网易的中国及国际用户基础。”
据招股书披露,网易此次全球发售1.71亿新股,募集资金净额超过200亿港元,是今年目前为止港交所规模最大的公开发行。
而网易的第一次上市,时间要拨回到20年前。2000年,29岁的丁磊带着成立仅3年的网易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网易从中文门户网站、媒体及电子邮件服务起家,逐渐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游戏开发和运营商。此外,还推出了有道教育、网易云音乐以及电商平台网易严选。
据悉,本次上市募资的90%将集中用于全球化战略及机遇、丰富提升创新内容和技术。
如何推进全球化?丁磊表示,将继续通过丰富海外市场在线游戏内容并增强全球研发及游戏设计能力,改善网易在全球的影响力。同时,继续通过投资于国际游戏开发商、IP及内容所有者以及与其合作以探索全球的机遇,致力在海外市场发展网易的智能学习及其他创新业务。
此前,丁磊在致股东信《热爱的力量》中也提到,全球化是网易在自身实力提升基础上做出的必然选择,要立足中国,坚定地推进全球化战略。
不过,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加,网易回归港交所之后也面临一些挑战。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李奇霖认为,网易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公司业务单一化问题,目前公司营收主要依赖于游戏板块。而游戏行业更新换代快,同时还要面对同在港股上市的腾讯的激烈竞争。
港交所的期待▶▷
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两次上市,网易经历并见证了全球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的20年,而港交所的机制也发生了变化。
2018年,港交所进行了IPO制度改革,为科技企业和中概股的回归打开了一度关闭的大门。“一是允许在美英市场上市的内地企业以第二上市的形式在港挂牌,二是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上市,三是允许非盈利的生物医药公司上市。”李湛指出。
当年,港交所IPO数量创下10年来新高,新股融资额大幅上涨,美团、小米等互联网科技型企业纷纷在港上市;2019年,更是迎来了阿里巴巴的回归,为中概股的回归起到示范作用,进而为香港资本市场带来的新的机遇。
富途证券研究团队表示,港交所是此次中概股回归浪潮中的大赢家。一方面,大量的中概股赴港IPO将带来丰厚的上市费用;另一方面,优质中概股势必会吸引更多中国内地投资者到香港投资,增量资金的涌入会带动交易费用、结算费用等收入的增长。
不仅是量的增长,更是质的飞跃。
香港经济学家梁海明分析指出,港股将迎来结构性的变化。“与美股不同,港交所挂牌企业以传统经济为主,比如地产、金融类企业占总数超50%,随着更多以互联网科技、消费为主的新经济中概股回归港股,将带来结构性的变化,多元化注入新活力。”
梁海明更长远地看到,一旦在港上市的中概股能够跻身恒指,会带动新经济成分股的占比大增,对于巩固和发展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大有裨益。
回归正当时▶▷
资本市场制度逐步完善
去年11月,阿里巴巴赴港二次上市,随后京东、网易、百度、拼多多等中概巨头相继传出返港二次上市消息。目前,京东已确定将于6月18日在香港上市。
对于回港后的中概股表现,富途证券以阿里巴巴为例说明。2019年11月阿里巴巴港股上市公开发售期间认购人数超过21.5万,首日涨幅达6.88%,当日成交额突破100亿港元,按发行价176港元计算,目前累计最高涨幅近30%。
“港股对于科技类企业往往能给出较高估值,估值差异是推动中概股回港上市的一大主要动力。”李湛认为,中概股回归本土上市,更能显示出本土偏好效应,投资人对公司更了解,估值会更合理。同时,头部互联网企业回归,对于香港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李湛进一步指出,以网易为代表的明星中概股近期纷纷回归港股,这对于中概股公司来说不仅有利于拓展融资渠道,增大资金募集规模,还有助于在面对美股市场针对中国上市公司风险增加时有更多选择。
另一方面,随着制度逐步完善,香港市场对中概股的吸引力正在进一步增强,国内资本市场改革也为中概股回归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李奇霖指出,2018年科创板设立,试点注册制,上市标准更为宽松灵活,尚未盈利的企业也能上市发行;同时允许同股不同权、红筹企业在科创板上市,这使得部分中概股也具备了在A股上市的可能性。另外,2020年4月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和红筹改革等,也都为中概股回归创造了更好的制度条件。
“长期来看,随着中国政府愈发重视科技创新,中概股科技企业的发展前景自然也会更广阔。”李奇霖表示,随着A股和港股资本市场的不断改革,科创公司在中国上市融资条件将更便利,奔赴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可能会逐渐成为过去式。
南方日报记者 彭琳 张艳 黎华联 叶丹 统筹:谢美琴